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索加速康复围手术期管理方法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我科收治的42例颈椎病患者,其中加速康复组和传统组各21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放置时间、离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吞咽功能。结果 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围手术期资料方面,加速康复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传统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传统组短(P<0.05)。在临床疗效方面,两组术后1天、1月、6月VAS评分及术后1月、6月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加速康复组术后1天VAS评分优于传统组(P<0.05),其余时点及VAS评分、JOA评分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吞咽功能评分方面,加速康复组在术后1天、术后1月轻度及以下吞咽困难比例较传统组高,中度吞咽困难患者比例较低(P<0.05),而术后6月两组吞咽困难评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加速康复组出现1例皮肤浅层感染,2例尿潴留,传统组出现1例肺部感染,经过保守治疗后好转,无再次手术患者,无其他重大并发症。结论 加速康复理念运用于颈椎前路手术中,可改善围手术期疗效,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提高患者手术体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MIS-TLIF与PLIF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疾病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揭阳市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经MIS-TLIF治疗30例,PLIF治疗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VAS评分、ODI评分、椎体融合率及滑脱患者回复率。结果 MIS-TLIF组术后1月、6月VAS评分、ODI评分优于P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PLIF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PLIF组(P0.05)。PLIF组手术时间短于MIS-TLIF组,术后滑脱患者回复率优于MIS-TLIF组(P0.05)。两组术后1年VAS评分、ODI评分、椎间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术后一例肺部感染、一例硬膜囊破裂,MIS-TLIF组术中一例置钉位置不佳及一例对侧神经根激惹,未发生定位错误、神经损伤、手术部位感染、内固定物松脱等并发症。结论 MIS-TLIF组可达到与PLIF组相同的手术疗效,而术后短期功能状态评分优于PLIF组,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椎板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84.7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小切口Kessler缝合法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37例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男22例,女15例;年龄21~59岁,平均41.3岁.跟腱断裂部位:止点断裂8例,断端距止点<1.5 cm 5例,体部断裂20例,断端距止点3~6 cm 4例.37例患者均于伤后7 d内(平均4.6 d)采用小切口Kessler缝合法治疗,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根据Arner-Lindholm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37例患者术后获18~36个月(平均27个月)随访.术后无切口表浅或深部感染、皮缘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无跟腱再断裂.术后疗效根据Arner-Lindholm评分标准评定:优30例,良7例,优良率为100%.结论应用小切口暴露方法修复新鲜跟腱断裂并结合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早期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0年1月行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120例(132髋)患者作为试验组,选择同期接受常规外侧切口手术76例(82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假体位置及Harris评分等。结果术后2组患者假体位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在术后3,6个月Harris评分较对照组高;术后1年,2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侧小切口全髋置换术术后早期在功能及软组织损伤上比常规切口全髋置换有明显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异减小。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的中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扩张型椎间融合器植入加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微创小切口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扩张型椎间融合器植入加植骨融合术治疗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结果术后随访8个月~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改善率优40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5.8%。3例出现术中硬膜撕裂,术后无根性疼痛复发和腰椎不稳症状,椎间高度及复位程度无丢失,融合区均骨性融合。结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椎间可扩张型椎体间融合器植入加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有效方法,术中应注意对硬膜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Ⅱ型和浅Ⅲ型新鲜齿状突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揭阳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经颈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2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Ⅱ型16例,浅Ⅲ型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颅骨牵引复位,均采用单枚螺钉固定。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均行颈椎正侧位及张口位X片和颈椎CT、MRI检查以观察骨折复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术后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复位满意,所有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固定螺钉无松动、移位或断裂。23例患者枕颈部基本恢复正常的颈椎活动度,尤其是颈部旋转、屈伸功能。结论经颈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Ⅱ型和浅Ⅲ型新鲜齿状突骨折,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能较好地保留颈椎正常活动度,尤其是颈部旋转、屈伸功能,是治疗该类型骨折较好的选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改善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治疗效果,最大限度地恢复受伤肩关节的功能,对7例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病人施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方法假体均选用骨水泥型人工肱骨头。随访5~15个月。采用美国肩肘关节医师协会肩关节评估表对患肩关节进行手术后功能评估。结果病人主观满意度为89·9%。肩关节疼痛评分为4·5分。主动活动度有明显改善。术后三角肌、肩内旋肌、肩外旋肌力平均为4·6、4·2、4·2分。肩关节功能评分为3·3分。X线片提示,7例人工肱骨头位置均较好,无1例出现假体松动或断柄。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与骨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椎体病变患者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VP)手术方式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术后椎体高度、Cobb角、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有13例出现少量椎体旁骨水泥渗漏;30例术后随访2~24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期间,患者的胸腰椎病变处疼痛明显缓解。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及椎体肿瘤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Ⅰ期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Ⅰ期应用负压引流对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31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并软组织缺损患者经过清创,切开复位内(外)固定并Ⅰ期应用负压引流(VSD)治疗创面,Ⅱ期行植皮或皮瓣转移修补缺损。结果 31例患者经VSD治疗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未有感染、骨外露、肌腱外露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Ⅰ期应用VSD配合内固定或外固定架,可使创面充分引流,加速创面愈合速度,缩短Ⅱ期植皮或皮瓣转移时间,增加植皮或皮瓣转移成活率,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