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ARC)及其受体CCR4在哮喘小鼠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Balb/c小鼠20只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哮喘组。以卵清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末次激发24h后留取血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BALF行细胞计数及分类;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BALF和血清中TARC和白介素(IL)-4蛋白的浓度;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肺组织中TARCmRNA、CCR4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肺组织中TARC蛋白的表达。结果哮喘组BALF和血清中TARC的浓度[分别为(458.36±114.98)pg/ml、(145.56±28.38)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06±2.38)pg/ml、(73.79±29.27)pg/ml](P〈0.01);哮喘组BALF和血清中IL-4浓度[分别为(35.46±12.47)pg/ml、(3.82±1.12)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83±1.57)pg/ml、(0.88±0.33)pg/ml](P〈0.01);肺组织中TARCmRNA及其受体CCR4mRNA的表达,哮喘组[分别为(1.12±0.08)、(0.91±0.13)]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53±0.12)、(0.62±0.10)](P〈0.01);免疫组化显示TARC蛋白主要表达于支气管上皮细胞,哮喘组表达量(0.103±0.015)显著高于对照组(0.045±0.007)(P〈0.01)。结论TARC及其受体CCR4在哮喘小鼠肺组织中表达增加,参与哮喘气道炎症的发病过程,气道上皮细胞是TARC重要的来源细胞。  相似文献   
2.
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小儿遗尿症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励秋  郑吉善 《中国药业》2009,18(11):60-61
目的探讨醋酸去氨加压素(弥凝)治疗小儿遗尿症的疗效。方法将78例遗尿症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予谷维素、维生素B6等常规治疗,治疗组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弥凝0.1mg,睡前半小时顿服。疗程均为2个月,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为21.88%,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小儿遗尿症疗效肯定,且相对安全,但停药后有一定的复发。  相似文献   
3.
朱利华  张玲  郑吉善  许会卿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0):1059-1059,1061
目的了解宁波地区流行的肠道病毒71型(EV71)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把握重症患儿的抢救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EV71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手足口病患儿大便肠道病毒检测EV71均阳性,其中96.67%(29/30)为5岁以下患儿。临床均以口腔黏膜疹、手足皮疹、发热为首要症状。其中66.67%(20/30)伴有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四肢抖动、惊跳、嗜睡、呕吐,严重者表现为抽搐、偏瘫、昏迷。所有患儿经及时,早期治疗,均获痊愈,对于有明显神经系统症状者早期应用人血静脉丙种球蛋白、甲基强的松龙、甘露醇等疗效显著。结论宁波地区流行的EV71手足口病临床特点除发热、皮疹外,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对重症的抢救建议早期气管插管、降颅压、应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米力农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小鼠哮喘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hymus and activation regulated chemo-kine,TARC)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卵清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30只清洁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哮喘组、BCG-PSN治疗组。末次激发24h后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BALF行细胞计数及分类;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BALF中TARC、IL-4和IFN-γ蛋白的浓度;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肺组织中TARC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肺组织中TARC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哮喘组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EOS)绝对值及百分比、TARC和IL-4浓度、肺组织中TARC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增高,BALF中IFN-γ浓度低于正常对照组。经BCG-PSN干预后,BALF中细胞总数、EOS绝对数及百分比,TARC、IL-4浓度较哮喘组均下降,肺组织中TARC蛋白及mRNA的表达较哮喘组均下调,BALF中IFN-γ浓度较哮喘组增高。免疫组化显示TARC蛋白主要表达于支气管上皮细胞。BALF中TARC浓度与EOS绝对值、IL-4浓度呈正相关。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可降低TARC在肺组织中的表达,降低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11例小儿甲型H1N1流感重症/危重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对2009年11月22日至2010年2月7日收入笔者医院隔离ICU病房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重危症的11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中,男性5例,女性6例,年龄3个月~11岁,年龄中位数为3岁,4例有基础性疾病(4/11),出现呼吸系统重危症多见于5岁以下,而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多在4岁以上;发病后至入院时间为2~7天,住院至入ICU时间为1~3天,其中4例并发重症肺炎,3例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4例并发脑病、脑炎,其中1例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入院后给予奥司他韦及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等综合治疗,4例行机械通气,4例降颅压处理.10例好转或治愈出院,1例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 有基础疾病及5岁以下是儿童发生重危症的高危因素,重症肺炎、ARDS多见于5岁以下,而并发神经系统症状者多见于年长儿童(>4岁),早期给予奥司他韦、呼吸支持、降颅压、抗细菌感染及免疫调节等综合治疗是降低重危患儿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哮喘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与嗜酸性阳离子蛋白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发作期血小板5项参数变化及其与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和总IgE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应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CA620检测血小板5项参数,Uni CAP100检测仪检测血清ECP和总IgE浓度. 结果 (1)哮喘发作期血小板明显增高,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明显减小,两者有显著负相关(r=-0.663,P<0.01);MPV哮喘发作期与缓解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LPCR哮喘发作期与缓解期和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哮喘患儿缓解期血小板计数、MPV、LPCR恢复正常水平,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哮喘发作期血清ECP和总IgE增高,血清ECP增高与MPV减小显著负相关(r=-0.522,P<0.01). 结论哮喘急性期MPV、LPCR减小可作为血小板活化的重要标志,且MPV与ECP增高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宁波地区肺吸虫病患儿的临床特征,为儿童肺吸虫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减少误诊率。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确诊的儿童肺吸虫病病例共36例,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结果 36例患儿年龄3.4岁-12岁,平均年龄6.6岁,其中男20例,女16例,城区22例,农村14例;29例发病前有生吃或烤吃溪蟹、淡水虾病史,7例有下水游泳捕捉溪蟹或饮用生溪水史。临床症状以咳嗽咳痰、发热、胸闷胸痛、腹痛为主。36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计数均增高,31例血IgE明显升高,36例肺吸虫血清抗体检测均阳性。32例患儿胸部CT显示以为肺内斑片影及胸腔积液为主的异常表现。头颅MRI检查2例存在肺吸虫脑病影像学表现。36例患儿在确诊后均给予吡喹酮治疗,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宁波地区儿童肺吸虫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应详细询问患儿的饮食及生活习惯病史,并结合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IgE检测结果及影像学资料综合分析,从而早期诊断及治疗,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匹多莫德口服液辅助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共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匹多莫德组各38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注射用更昔洛韦抗病毒及常规对症治疗,匹多莫德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液,疗程2周。分别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的恢复情况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匹多莫德组患儿热退时间、扁桃体炎消退时间、肿大淋巴结缩小时间、肿大肝脾缩小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缩短(P < 0.05)。匹多莫德组治疗后CD3+、CD8+水平较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后下降(P < 0.001);CD4+水平、CD4+/CD8+比值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上升(P < 0.001)。对照组在治疗2周后T淋巴细胞亚群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 > 0.05)。结论 匹多莫德口服液辅助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能改善细胞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我院NICU及新生儿病房自1996年3月至1996年12月,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新生儿窒息、感染和健康新生儿共120例血清T3和rT3,并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①危重病新生儿的rT3升高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特别是rT3>4000ng/L者,提示疾病危重,预后不良;②危重病新生儿的T3/rT3值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特别是T3/rT3值<0.5者,提示疾病危重,预后不佳;③血清rT3的水平及T3/rT3的比值,可作为临床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估计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5岁以下儿童哮喘116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5岁以下儿童哮喘的临床特征,为哮喘早期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哮喘门诊及呼吸科住院的116例5岁以下哮喘患儿的流行病学特点、主要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病原学检测和治疗及近期预后情况.结果:5岁以下儿童哮喘有如下临床特征,(1)大多有反复咳喘史,仅约1/3患儿有家族特应性病史.(2)哮喘发作首要诱因是呼吸道感染(81.90%),以病毒感染为主,其中以RSV、PIVⅢ和ADV列前3位.(3)临床大多以中重度发作为主,常合并肺炎(57.76%),主要是病毒感染,其次是肺炎支原体.(4)血清总IgE可不高,38.89%(42/108)的患儿高于正常.(5)短程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对于病毒诱发的哮喘发作有较好疗效.(6)预后优于年长儿、成人.结论:5岁以下哮喘患儿大多数无特应性体质,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常见诱发因素,肺炎是常见并发症,哮喘家族史、患儿湿疹史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