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68篇
  免费   674篇
  国内免费   418篇
耳鼻咽喉   59篇
儿科学   69篇
妇产科学   65篇
基础医学   537篇
口腔科学   215篇
临床医学   1754篇
内科学   939篇
皮肤病学   163篇
神经病学   296篇
特种医学   40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1293篇
综合类   3762篇
预防医学   1507篇
眼科学   159篇
药学   1522篇
  20篇
中国医学   1326篇
肿瘤学   24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1篇
  2022年   232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290篇
  2019年   309篇
  2018年   332篇
  2017年   231篇
  2016年   260篇
  2015年   288篇
  2014年   877篇
  2013年   602篇
  2012年   755篇
  2011年   772篇
  2010年   794篇
  2009年   707篇
  2008年   686篇
  2007年   735篇
  2006年   676篇
  2005年   713篇
  2004年   612篇
  2003年   554篇
  2002年   384篇
  2001年   395篇
  2000年   412篇
  1999年   333篇
  1998年   256篇
  1997年   242篇
  1996年   232篇
  1995年   185篇
  1994年   186篇
  1993年   129篇
  1992年   121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81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61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9篇
  1963年   5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胶质母细胞瘤(GBM)组织微小核糖核酸-4516(miR-4516)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 2015年 1月~2019年 5月手术切除的 GBM组织 89例和颅脑损伤内减压术切除的非肿瘤脑组织 35例为对照组,采用 qRT-PCR检测 miR-4516的表达水平,根据 miR-4516表达水平的中位数分为高表达和低表达。GBM病人术后随访 2年,记录生存情况。结果 GBM组织 miR-4516表达水平([ 5.32±1.75)]明显高于对照组([ 1.13±0.45);P<0.01]。术后 2年随访,42例(47.19%)生存,47例 47(52.81%)死亡。多因素 Cox回归分析显示,miR-4516高表达是 GBM生存预后病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生存曲线分析显示 miR-4516高表达组 2年累积生存率(27.45%)明显低于低表达组(73.68%;P<0.001)。结论 GBM组织 miR-4516表达增高,其高表达是病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学生宁养义工从事临终照护的体验,为制定针对性干预计划提供参考.方法:采有目的抽样的方法抽取广东某高校9名医学生宁养义工,运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研究方法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用Colaizzi7步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提炼出6个主题:医学生宁养义工的压力源;心理体验;宁养服务对医学生素养的影响;积极应对;宁养服务的不足;对国家加强临终关怀支持的需求.结论:医学生宁养义工在为癌症晚期病人提供临终照护时存在着较大的精神压力和复杂的心理体验,同时我国宁养服务还存在较多不足,因此有关部门要关注学生宁养义工的压力来源,帮助学生采取积极的方式应对压力,也建议国家加大对临终事业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腹内疝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接收的32例腹内疝患者作为此次研究之中的观察主体,均通过手术证实,临床资料完整,均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对比CT与手术证实的符合率。结果多排螺旋CT确诊率高达90.63%,与手术证实结果无差异(P> 0.05);同时,通过多排螺旋CT检查,可清晰的观察到腹内疝相关征象,与手术证实结果高度一致,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多排螺旋CT诊断技术能够较好的诊断腹内疝,且CT征象清晰,为临床有效诊治腹内疝提供了可靠指导,值得在临床中普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眶隔脂肪释放睑袋整复术在下睑凹陷伴泪沟畸形中的应用。方法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将接受睑袋整形术的20例下睑凹陷泪沟畸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选择改良眶隔脂肪释放术式,将有限的眶隔脂肪精确地固定在重度泪沟畸形的浅层组织。结果 20例患者术后获随访6~24个月,术后效果良好,患者满意,无并发症。结论改良眶隔脂肪释放睑袋整复术在下睑凹陷伴泪沟畸形的患者中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术后效果更自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高温响应因子A1在瘢痕疙瘩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RT 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高温响应因子A1的表达情况,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瘢痕疙瘩中高温响应因子A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显著升高。加入重组人高温响应因子A1共培养可显著提高转化生长因子β1活化水平与SMAD2磷酸化水平。结论高温响应因子A1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通过调节前体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活化来参与瘢痕疙瘩的形成,高温响应因子A1有促进瘢痕疙瘩发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术后腹腔复发患者多学科诊疗模式(MDT)。 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术后腹腔复发患者1例,男,45岁,复发肿瘤大小约10 cm×9 cm的临床病例资料及其两次诊治过程及MDT讨论要点分析,复习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 结果患者行开放腹腔多发肿物切除+胆囊切除+大网膜切除术成功切除肿瘤,术后病理为去分化型脂肪内瘤。经治疗后恢复良好出院。一个半月后复发,继续靶向药物(阿帕替尼500 mg qd)治疗。 结论腹膜后脂肪肉瘤早期诊断困难,手术难度大,MDT及结合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病理学特征可作出正确诊断,充分评估早期手术治疗可获得一定疗效,但去分化型脂肪内瘤总体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列腺原发胃肠道外间质瘤诊治要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9月诊治的1例高危原发性前列腺胃肠道外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资料、随访情况,总结现有文献讨论总结本病诊治心得。 结果65岁男性,因"前列腺电切术后2年,反复血尿3个月余"入院。术前MRI考虑为来源不清的盆腔巨大实性占位(115 mm×105 mm×85 mm),经直肠穿刺诊断为梭形细胞来源的肿瘤。行盆腔肿瘤切除+膀胱前列腺腺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Bricker术。术后病理提示为前列腺原发胃肠道外间质瘤[CD117(+);Dog1(+);CD34(+);PSA(+);AR(+);P504s(+);Ki-67(2%)]。术后肿瘤组织全外显子测序提示为C-Kit基因(Exon 11 p.Q556-V560del)存在明显临床意义突变,筛选靶向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比卡鲁胺(PSA平稳后停用)口服,术后随访18个月无肿瘤复发及不良并发症。 结论前列腺原发胃肠道外间质瘤罕见,需与前列腺其他良恶性肿瘤相鉴别诊断。全外显子测序了解其发病高危基因,同时筛选药物辅助治疗可使患者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期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科收治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分期护理干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出血情况、心理状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次数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干预前HAMD、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对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用分期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出血次数,缩短止血时间,改善患者心理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力度对刮痧效果的影响,初步探讨刮痧的作用机制以及效应周期,进一步探究刮痧治疗的最佳间隔时间。方法:用自制的特殊刮痧板控制使刮痧频次等参数保持一致,分别以1N、3N和9N的力进行刮痧,通过ELISA方法检测刮痧后IL-1α、IL-6的变化,结合皮肤HE染色法探究不同力度刮痧对机体的影响,选择适合的刮痧力度,通过血常规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刮痧后不同时间点的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及T细胞亚群等的变化,初步探讨刮痧的作用机制和效应周期。结果:1N的力度刮痧未引起明显的变化,9N的力度刮痧造成了较严重的皮肤损伤和大量炎性反应因子释放,3N的力度刮痧较为适中,引起了机体适度的应激反应。以3N的力度刮痧后,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总数及IL-1α、IL-6缓慢升高,在1 h到24 h之间达到峰值,之后缓慢下降,在72 h左右恢复正常水平。结论:3N的力比较适合于刮痧实验,在刮痧之后1 h到24 h,刮痧对免疫系统的增强作用达到峰值,在72 h左右回归正常值,初步提示可以开始下一次刮痧治疗。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