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内镜检查技术的普及和超声内镜的运用,发现病例数逐渐增多,我院近期收治3例胃窦腺肌瘤,其中2例为胃镜检查发现,经超声内镜检查和镜下ESD术后病理确诊,另1例为合并胃部癌变,术后大体病理意外发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安徽省宿州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率及毒力CagA和VacA表达与胃部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宿州市立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体检中心及住院患者共66449例,其中体检中心碳呼气试验检测患者33634例,医院就诊患者碳呼气试验检测患者23116例,同期就诊患者血清学Hp抗体检测患者9647例(因消化系病就诊4336例),分别测定Hp感染率、各年龄段感染率及男女性别差异等情况,并探讨Hp毒力CagA和VacA表达与年龄、性别、胃部疾病相关性。结果宿州市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阳性率为38.9%,男女差异不显著(P=0.10);医院就诊成年患者中碳呼气试验与血清学Hp抗体分型检测的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35.72%和36.40%,医院消化系疾病就诊患者Hp抗体分型阳性率为36.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感染率与年龄有明显的相关性,婴幼儿及青少年Hp感染率较低,20岁以后感染阳性率逐渐升高,50~59岁年龄段达到高峰;消化科就诊Hp阳性患者中Hp-Ⅰ型比例较低,约为17.97%,但Hp-Ⅰ型患者中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道溃疡和消化道肿瘤等胃部疾病比例较高。结论安徽省宿州地区患者Hp感染率低于全国平均值,Hp感染与年龄具有相关性,CagA和VacA阳性表达与年龄、胃部疾病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了解不同肠道准备方法对胶囊内镜检查的影响。方法:将受检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40例。A组单独服用磷酸钠盐口服溶液进行肠道准备;B组服用磷酸钠盐口服溶液+莫沙必利进行肠道准备;C组服用磷酸钠盐口服溶液+乳果糖口服液进行肠道准备。分别对各组肠道清洁度(气泡量、肠液清洁度、观察效果)进行分析并比较胶囊内镜通过胃及小肠时间。结果:3组患者肠道准备基本满足胶囊内镜检查要求;联用乳果糖组的清洁情况比其他两组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联用莫沙必利组的胃内通过时间及小肠通过时间均比其他两组有所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钠盐口服液基本能达到胶囊内镜对肠道准备的要求;联用乳果糖能提高图像的清晰度,提高观察效果;同时加服促胃肠动力药物有助于缩短胶囊通过时间及检查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体外定向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取SD大鼠四肢骨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BMSCs,以TGF-β1 5μg/L(低剂量组)、10μg/L(高剂量组)对第3代BMSCs进行体外诱导,未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做对照。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S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分化14天后,流式细胞仪分析三组细胞DNA周期;免疫荧光法鉴定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c Tn I)、心肌平滑肌肌动蛋白(aactin)和心肌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HC)的表达率。结果:三组细胞均呈对数生长趋势,诱导组细胞数量增长较对照组缓慢(P0.05),诱导组之间比较,细胞增长无明显差异。分析细胞DNA周期显示:诱导14天后,对照组增殖指数明显高于诱导组(P0.05),不同浓度诱导组之间比较,细胞增殖指数无明显差异。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显示:诱导14天后,诱导组细胞均部分表达c Tn I、α-actin及MHC,TGF-β1高剂量组细胞转化率高于低剂量组;对照组均不表达c Tn I、α-actin及MHC。结论:10μg/L TGF-β1与5μg/L TGF-β1比较,更有效促进BMSCs体外向心肌样细胞分化,且对细胞增殖活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如何逐渐摆脱原有的以病原微生物为中心的医学微生物教学模式束缚,应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利用医学院校的特有资源建立特色鲜明的普通微生物学教学新模式,努力探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微生物学教学体系对培养适应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及市场发展需要的生物技术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探讨一种高效、稳定的从兔骨髓中同时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和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的方法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抽取兔骨髓,应用密度梯度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差速贴壁经纤连蛋白包被并结合EGM-2MV培养基分别扩增MSC和EPC。用台盼蓝法测定细胞传代成活率,通过绘制生长曲线法、MTT法、DNA周期检测MSC和EPC的增殖能力及诱导分化成骨细胞、成脂肪细胞能力,并结合流式细胞术(FCM)检测MSC免疫原型以鉴定MSC;细胞吞噬功能特异性地摄取Dil-ac-LDL及FITC-UEA-1,并结合CD133、VEGFR2/KDR、CD34免疫荧光鉴定EPC,并计算其纯度。结果表明,经密度梯度分离单个核细胞,在早期贴壁细胞24 h换液时即可见明显集落形成,8 d后达80%融合,细胞呈均匀一致的长梭形排列;2次贴壁细胞经EGM-2MV培养基培养,第3天开始伸展,约8 d可融合近80%,细胞呈多角形,出现条索状结构;2种细胞台盼蓝法测定细胞传代成活率均在90%以上,传至第2代后,生长曲线均近似"S"形;MTT法检测显示,细胞生长d 3至d 5时光密度值变化较明显;MSC G0-G1期为(93.32±1.65)%、EPC G0-G1为(93.05±1.95)%,2种细胞DNA周期无明显差异;早期贴壁细胞FCM检测CD90、CD44阳性率为(99.7±1.12)%、(99.1±2.33)%;CD14、CD45、CD79a阳性率分别为(4.8±0.38)%、(6.8±0.49)%及(0.4±0.08)%,经体外诱导能够向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分化,鉴定为MSC;2次贴壁细胞传至第2代经Dil-ac-LDL、FITC-UEA-1双荧光染色阳性率(82.1±3.4)%,CD133、VEGFR2/KDR、CD34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率分别为(74.2±3.2)%、(64.7±4.3)%及(43.5±1.5)%,鉴定为EPC。结论:应用密度梯度分离法结合差速贴壁筛选法可培养出高纯度的MSC,2次贴壁细胞经纤连蛋白预包被并结合EGM-2MV培养基体外诱导可培养出增殖能力较强的EPC,为组织工程学研究提供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大鼠异体异位心脏移植动物模型,观察心脏移植前后淋巴细胞多基因表达和CD4、CD8分子表达及环孢素A对其影响。方法 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分为心脏移植对照组和环孢素A干预两组。移植前、移植后24 h、3 d、7 d、10 d和12 d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8分子表达、荧光差异显示分析淋巴细胞编码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1)移植组:7个基因差异表达,比同组的CD4和CD8分子开始正调表达的时间提前24 h;(2)环孢素A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基因表达水平发生变化的有5个基因差异表达;(3)环孢素A组2.3-bisphosphoglycerate比对照组的第一个正调表达时相至少晚24 h,环孢素A还可抑制心脏移植后7 d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gig18基因的转录;移植后24 h内,环孢素A组外周血淋巴细胞Na-通道蛋白基因正调表达。结论淋巴细胞多基因差异表达及与表面蛋白分子表达时相比较对于深入研究移植排斥反应机制和环孢素A的作用机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体外定向诱导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犬BMSCs并进行传代培养。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第3代BMSCs的增殖及DNA周期;取第3代BMSCs设置对照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10、100μg·L-1组进行体外诱导培养,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细胞生长曲线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免疫荧光法鉴定心肌肌钙蛋白I(TnI)、肌球蛋白重链(MHC)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结果密度梯度离心法得到的BMSCs呈长梭形、聚集性生长,第3代BMSCs MTT法检测结果显示细胞生长阶段为潜伏期、对数生长期及平台期。DNA周期检测结果:G0/G1期为(91.90±1.68)%,表明绝大部分细胞处于非增殖状态。经诱导分化3周后,3组细胞经生长曲线法检测结果显示:13 d,bFGF10、100μg·L-1组细胞数较对照组增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 d,对照组细胞呈对数生长趋势,bFGF 10、100μg·L-1组细胞数量减少;67 d,bFGF诱导组较对照组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而bFGF 10μg·L-1组与bFGF100μg·L-1组比较细胞数量明显偏少(P<0.05)。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显示:经诱导分化4周后,bFGF 10μg·L-1组和bFGF100μg·L-1组的细胞均表达TnI和MHC,不表达Vimentin;对照组均不表达TnI、MHC和Vimentin。结论 10μg·L-1bFGF能够有效促进BMSCs的体外增殖,并具有向心肌样细胞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郭志国  辛毅  韩真 《吉林医学》2012,33(22):4753-4756
目的:探讨加贝脂对胆总管结石患者Oddi括约肌运动的影响。方法:选择因不明原因的上腹痛、黄疸就诊而行逆行胰胆造影的患者20例,按随机双盲法分成加贝脂(GM组)与对照组,其中行内镜下胆道测压术20例,加贝酯组静脉滴注加贝酯100 mg加0.9%NaCl溶液100 ml以2.5 mg/(kg.h)速度静脉滴入,3 min后重复测压;对照组给予0.9%NaCl溶液100 ml静脉滴注,3 min后重复测压;分别记录Oddi括约肌基础压力(SOBP)、基础收缩幅度(SOCA)、收缩频率(SOF)和运动指数(基础收缩幅度×收缩频率)。结果:加贝酯组与对照组Oddi括约肌测压结果比较,加贝酯组Oddi括约肌的收缩频率较用药前下降,为(P<0.05);Oddi括约肌的基础收缩幅度下降(P<0.05);Oddi括约肌运动指数明显降低(P<0.05),Oddi括约肌基础压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使用常规剂量的加贝酯可以降低胆总管结石患者Oddi括约肌收缩幅度、收缩频率及运动指数,对Oddi括约肌基础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