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20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2 毫秒
1.
目的尝试应用小剂量环胞菌素或长春新碱加丹那唑和泼尼松治疗,对激素治疗依赖或无效的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方法激素治疗无效或依赖患者34例,均给予丹那唑100mg2次/d和泼尼松逐减量至5mg3次/d口服维持治疗。Ⅰ组(16例)加环胞菌素100mg2次/d口服,Ⅱ组(18例)加长春新碱1mg静注1次/周。结果Ⅰ组治疗2个月有效率75%;随访7例治疗6个月以上,有效率57%。Ⅱ组治疗2个月后有效率72%;随访10例治疗6月以上,有效率40%。结论运用小剂量环胞菌素/长春新碱加丹那唑加泼尼松治疗激素依赖或无效ITP取得一定近期疗效,但长期疗效仍不满意。  相似文献   
2.
以吡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观察陈佳和曾晓颖胡炯仇倩瑶陈钰李秀松沈志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上海市200025)我院从1994年1月至1995年12月应用吡柔比星联合阿糖胞苷治疗初治及复治的急...  相似文献   
3.
当今社会的发展,脊髓损伤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脊髓损伤的治疗也成为临床和科研关注的焦点,其中细胞移植治疗是脊髓损伤治疗的热点,本文就细胞移植在治疗脊髓损伤中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纤溶异常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纤溶异常研究胡炯沈志祥仇倩瑶王学锋王鸿利出血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常见临床症状。通常认为APL的出凝血异常主要是并发DIC,但近年的研究提示,纤溶系统异常是APL另一主要特征。我们通过了对纤溶指标的系统检测和动态观察了...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化疗能取得一定疗效,但完全缓解率低,维持时间短。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已经成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造血干细胞输注的广泛应用,对它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本文就造血干细胞的免疫表型分类,粘附分子表达,分离纯化以及体外扩增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Bcl-2在骨髓造血细胞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对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衰亡有重要影响,并且Bcl-2也参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Cy-VP16-fTBI预处理方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长期疗效观察. 方法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8例,异基因骨髓移植5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3例.所有患者均予环磷酰胺(Cy)+依托泊苷(VP16)+标准分次全身放疗(fTBI)预处理方案. 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植活,白细胞、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分别为第15(10~22)天和第20(10~65)天.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3例(19%),慢性GVHD(cGVHD)7例(43%).11例(68.75%)患者长期生存,中位生存期75(34~82)个月.6年总体生存率(OS)68.75%,其中第一次完全缓解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6年OS为78.75%.6年复发率14.29%,移植满2 a后无患者复发. 结论 Cy-VP16-fTBI预处理方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安全、有效,其长期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化疗.aGVHD发生率较低,但cGVHD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发生率较高;其他毒副作用较少.  相似文献   
9.
急性白血病患者蛋白C系统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蛋白C(PC)系统的改变及其与分型、出血情况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运用ELISA或发色底物法对93例AL患者血浆PC活性和抗原(PC:A和PC:Ag)、血栓调节蛋白(TM)及蛋白S(PS)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 治疗血浆TM水平显著升高,PC:Ag水平低于正常,PC:A和PS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缓解后除PC:A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PC:Ag增高外余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内。上述指标与因程度无关,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组PC:A和TM有所升高,在三氧化二砷治疗组未发现上述现象,治疗前后TM升高,治疗前PS降低者预后较差,其中治疗前PS和治疗后TM是决定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独立的预后因素,治疗后TM是决定患者总生存时间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AL发病过程中存在PC系统的激活,并随病情的好转而基本改善。PC系统并非是决定出血程度的关键因素,但TM升高及PS消耗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患者病程长短不一 ,临床表现多样 ,对治疗的反应又不尽相同。因此 ,对患者根据不同分组采取相应治疗方案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 1982年FAB协作组将MDS分为难治性贫血 (RA)、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 (RAS)、原始细胞过多的难治性贫血(RAEB)、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CMML)和转变中的原始细胞过多的难治性贫血 (RAEB t) [1] 。之后 ,又有许多学者提出各种预后计分方法 ,其中以临床 /形态学指标为依据兼顾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的IPSS系统[2 ] 最为常用。最近 ,世界卫生组织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