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考察多西他赛冻干脂质体复溶后粒径分布的影响因素,为制备满足临床运用的产品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单因素法,分别以不同种类的负电荷磷脂、不同磷酯酰胆碱(PC)含量的卵磷脂、不同种类与浓度的冻干保护剂及不同冻干工艺制备多西他赛冻干脂质体,考察各因素对其冻干复溶后粒径的影响。结果 最佳膜材组成为二棕榈酰磷脂酸(DPPA)、PC含量92%的卵磷脂,最佳冻干保护剂为20%的海藻糖;最佳冻干工艺为速冻、升华干燥时间19 h、解析干燥时间9 h。结论 负电荷磷脂、冻干保护剂、卵磷脂的PC含量及冻干工艺对多西他赛冻干脂质体复溶后的粒径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脂质体技术在抗肿瘤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光  陈文忠  程昕伟  翁帼英 《上海医药》2010,31(11):489-491
20世纪60年代,英国学者Bamghman等川发现,将磷脂分散在水中可以形成封闭、多层的小囊泡。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囊泡是南脂质双分子层组成的,其结构有类似生物膜的特点,以后人们将这种结构的脂质囊泡称为脂质体(1iposome)。1971年,Ryman等口’提出,可以将脂质体用作药物载体,以降低药物的毒、副反应,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同时认为脂质体存在稳定性差、保质期短等问题。经过各国研究者近50年的不懈努力,脂质体药物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给药系统(drugdeliverysystem,DDS)。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