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以替加环素为基础的抗感染方案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症伴发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在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症伴发热联合使用替加环素进行抗菌治疗的临床数据,评价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45例患者中,治愈11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55.6%。在治疗有效的患者中,中位替加环素治疗时间为7(4~19)d。共培养出细菌53株,其中革兰阴性(G-)菌41株(87.8%),革兰阳性(G+)菌12株(12.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粒细胞缺乏症时间、替加环素治疗天数与疗效具有相关性。45例患者中,共16例(35.6%)患者出现较轻微的不良反应,其中恶心9例(20.0%)、呕吐5例(11.1%)、转氨酶升高4例(8.9%)、腹泻3例(6.7%)。结论:替加环素为基础的的抗感染方案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症伴发热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2.
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 对20例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多数患者有药物或毒物接触史,获得性血友病可发生在健康者,有一个或多个部位自发出血表现,实验室检查见血小板正常,APTT、PT延长,FⅧ:C活性下降者检出FⅧ:Ag,经补充凝血因子、免疫抑制剂治疗好转.经过治疗,所有患者症状消失,凝血功能恢复正常,治疗时间3 d~6个月.结论 维生素K缺乏或不支持先天性凝血功能障碍者要进一步明确病因,进行补充凝血因子或免疫抑制剂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ITP(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其骨髓象与PAIg(血小板的相关抗体)的检测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以及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增生度与表达PAIg之间的关系,包括患者疾病其转归情况,以及骨髓检查于诊断以及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我院自2002年至2010年来收住院的ITP患者临床资料200例,应用激素治后有效的患者为135例,8例为激素禁忌,应用激素治疗后无效的患者为57例,将激素治疗后无效的患者依据其治疗方案分成两组,A组(35例进行脾切除),B组(22例应用免疫抑制剂),并对两组临床资料对比。结果患者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者为82.0%,应用激素治疗后疗效显著优于巨核细胞减低患者(P<0.01);A、B两组疗效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巨核细胞增多患者较减少患者其疗效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100例患者应用PAIg检测,其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患者的抗体阳性率显著高出巨核细胞减低者(P<0.01);而抗体阳性患者其激素治疗的效果较抗体阴性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A、B两组患者抗体阳性较阴性者其疗效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AIg呈阳性,进行激素治疗与脾切除术治疗以及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中有效者,治疗前后分别对比其抗体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 ITP患者其骨髓的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者占绝大多数,同时PAIg的阳性率也较巨核细胞减低者高。应用激素治疗的效果同治疗前的巨核细胞数以及PAIg的表达相关,而免疫抑制剂与脾切除的疗效同巨核细胞数以及PAIg的表达无关。应用骨髓细胞的形态学检查来进行ITP患者的诊断,为一项非常必要的方法,其巨核细胞数与PAIg的水平能够提高激素的疗效,并有助于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骨髓巨核细胞数量、血小板相关抗体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中的不同,探讨巨核细胞数量、血小板相关抗体在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中的意义。方法观察132例ITP患者及48例非ITP患者的骨髓巨核细胞数量、血小板相关抗体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2例ITP患者中巨核细胞数量正常者35例,增多者78例,77例ITP患者中血小板抗体阳性58例。结论由于血小板抗体生成使ITP患者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因此血小板生成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诊断中是必要的检查,血小板抗体与巨核细胞数量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成人患者应用Hyper-CVAD方案进行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11年5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5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全部患者应用Hyper-CVAD方案进行治疗。结果 42例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3例未缓解,3例死亡。33例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26例感染,22例黏膜炎,21例肝功能损害,8例心脏毒性,患者造血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随访36个月,30例死亡,20例于CR状态下维持生存,5例复发患者正予治疗。结论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成人患者应用Hyper-CVAD方案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方案可行,但对患者骨髓抑制较为明显,需加强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成人患者应用Hyper-CVAD方案进行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11年5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5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全部患者应用Hyper-CVAD方案进行治疗。结果 42例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3例未缓解,3例死亡。33例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26例感染,22例黏膜炎,21例肝功能损害,8例心脏毒性,患者造血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随访36个月,30例死亡,20例于CR状态下维持生存,5例复发患者正予治疗。结论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成人患者应用Hyper-CVAD方案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方案可行,但对患者骨髓抑制较为明显,需加强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7.
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分析亚砷酸(ATO)辅助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05年12月至2010年12月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的2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维甲酸联合化疗(维甲酸30~50mg/d,分3次口服;白细胞高至10×109以上者联合化疗)治疗,1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方案的基础上联合采用亚砷酸治疗,ATO按10mg/d,加入5%葡萄糖500mL稀释,持续输注18h,4周为1个疗程,直至达到完全缓解;并对其进行随访。对两组病例的完全缓解率(CR)、有效率及达到完全缓解平均所需时间,两组病例的外周白细胞、出凝血指标、不良反应等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对于对照组中为缓解病例以及治疗过程中复发病例采用联合ATO疗法予以治疗,并观察上述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00%(初治病例),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完全缓解平均时间分别为(25.3±1.05)d、(29±1.6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治病例中,4例完全缓解(66.7%),1例部分缓解,1例无效,有效率83.3%;外周高白细胞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61.1%,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在治疗1周后出凝血指标恢复正常。结论亚砷酸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中,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了完全缓解率,缩短了完全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并且降低了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于治疗由维甲酸和联合化疗治疗以后复发者,同样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巨核细胞计数与疗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巨核细胞数量与激素治疗疗效之间的关系及相关机制。方法观察120例ITP患者的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及激素的疗效。结果 ITP患者中巨核细胞数量不少或增多者占大多数,巨核细胞少者激素治疗效果较差(总有效率20.0%),巨核细胞明显增多者效果最好(总有效率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由于获得性自身免疫使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血小板生成减少及血小板被直接破坏导致ITP的患者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较好,部分ITP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是巨核细胞生成障碍,考虑运用血小板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1等刺激骨髓巨核细胞生长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对重症IT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成人患者应用大剂量的地塞米松方案以及应用大剂量的甲基氢化泼尼松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临床资料,以随机原则分为A组(50例)与B组(50例),对A组中的50例患者应用地塞米松方案进行治疗,对B组应用甲基氢化泼尼松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A组有效率(76.0%)与B组有效率(8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其血小板上升为50×109/L,与达峰时间,以及血小板的计数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均未出现患者死亡病例。结论:对重症ITP成人患者应用大剂量的地塞米松方案以及应用大剂量的甲基氢化泼尼松方案进行治疗,均有显著疗效,虽然两种方案的疗效相近,但地塞米松方便口服,相对廉价,并且不良反应较少,能够取代大剂量的甲基氢化泼尼松作为对重症ITP患者进行治疗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无症状神经梅毒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从细胞免疫的角度探讨其与无症状神经梅毒发病的关系.方法 分别取健康人(20例,对照组)和无症状神经梅毒患者(14例,试验组)外周血,荧光标记经流式细胞仪检测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及CD4 /CD8 比值、CD56 自然杀伤(NK)细胞.结果 无症状神经梅毒患者外周血中的CD3 T无明显改变,CD4 T细胞比例、CD4 /CD8 比值、CD56 NK细胞比例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8 T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无症状神经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其细胞免疫功能失调可能是影响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