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米非司酮紧急避孕及催经止孕减少非意愿妊娠同时降低葡萄胎及异位妊娠发生风险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0月至2014年6月期间米非司酮紧急避孕病例12 573例、米非司酮催经止孕病例10 97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尿HCG阴性、盆腔超声未见异常、子宫内膜厚度0.6~1.2 cm、无口服米非司酮禁忌症,并且排除宫内妊娠、异位妊娠及盆腔器质性疾病等。无保护性生活120 h内要求紧急避孕者空腹口服米非司酮10 mg,无保护性生活超过120 h要求催经止孕者空腹口服米非司酮150 mg,禁止重复性行为,2 w后随访,血HCG无升高、盆腔超声子宫内膜无增厚为紧急避孕或催经止孕有效,血HCG升高或/和子宫内膜变厚者严密观察下继续随访,直至明确宫内妊娠或异位妊娠。整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紧急避孕组避孕有效率91.57%,避孕失败率8.43%,输卵管妊娠发生率0.66%;催经止孕组避孕有效率100%,失败率0%,两组葡萄胎发生率均为0%,明显低于异位妊娠的自然发病率(2%)和葡萄胎的自然发病率(0.78‰),米非司酮催经止孕避孕效果优于米非司酮紧急避孕效果(P<0.05)。结论无保护性生活120 h内或超过120 h排除宫内妊娠及异位妊娠者分别给予空腹顿服米非司酮10 mg及米非司酮150 mg在有效避孕同时,可降低葡萄胎及异位妊娠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月经第3dFSH/LH比值在不同年龄妇女中对IVF结局的预测意义。方法根据FSH/LH比值分为两组,组1(FSH/LH≥3,n=204)和组2(FSH/LH〈3,n=530)分别比较IVF结局。根据年龄,以35岁为界,分为≥35岁和小于35岁两个亚组分别比较。结果两组比较高FSH/LH比值组,LH水平明显降低,获卵数和冷冻胚胎数明显小于正常组,且妊娠率明显下降。在不同年组分组中,在小于35岁患者中,获卵数和冷冻胚胎数高于正常组,且妊娠率明显下降。在年老患者中,两个亚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高FSH/LH比值在年轻妇女中对于IVF结局的预测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曹云莉  孙海翔  王俊霞  徐志鹏  王玢 《江苏医药》2012,38(12):1436-1438
目的比较常规体外受精(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两种受精方式对无明确男性因素的周期获卵数仅为1-3个患者的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IVF-胚胎移植周期中获卵数1-3个周期共403个,按受精方式分为常规IVF组(336个周期)与ICSI组(67个周期)。比较两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完全不受精周期率及临床妊娠率的差异。结果 IVF组正常受精率为71.54%,低于ICSI组的80.31%(P<0.05)。IVF组完全不受精周期率、受精率、卵裂率、种植率和妊娠率分别为10.42%、85.50%、97.93%、26.00%和34.93%,ICSI组分别为10.45%、82.68%、98.01%、19.10%和26.3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鉴于使用ICSI技术并不能提高种植率及妊娠率,建议对于无明确男性因素的周期获卵1-3个的仍可采用IVF。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内膜刺激对于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冷冻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57周期移植优质冷冻胚胎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临床资料,将上述周期分为内膜刺激组和非内膜刺激组.内膜刺激组60个周期的患者于胚胎移植周期前一周期对内膜进行刺激;非内膜刺激组97个周期的患者于胚胎移植周期前一周期未行内膜刺激.比较2组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异位妊娠率以及早期流产率.结果 内膜刺激组和非内膜刺激组比较,临床妊娠率(61.67%vs 52.58%)、着床率(44.34%vs 41.88%)有所提高,异位妊娠率(2.70%vs 3.92%)、早期流产率(8.11%vs 17.65%)有所降低,但以上指标的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膜刺激对于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冷冻胚胎移植的妊娠率、着床率有提高的趋势,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腔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对外周血Treg细胞的调节作用,进而为反复种植失败(repeated implantation failure,RIF)及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患者宫腔灌注hCG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7月在南京鼓楼医院生殖中心行辅助助孕RIF的患者14例?RSA患者16例,于自然周期黄体中期行宫腔灌注hCG?分别用流式细胞仪鉴定计数灌注前后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率?结果:宫腔灌注hCG后RIF组患者外周血中Treg的表达率[(2.26 ± 0.63)%]较灌注前[(1.72 ± 0.69)%]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宫腔灌注hCG后RSA组患者外周血中Treg的表达率[(2.33 ± 0.56)%]较灌注前[(1.74 ± 0.62)%]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宫腔灌注hCG能提高RIF及RSA患者种植窗期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比,诱导免疫耐受,促进胚胎植入,降低流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ABO血型的多囊卵巢/多囊卵巢综合征(PCO/PCOS)不孕症患者在IVF-ET过程中的卵巢反应及临床结局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生殖中心采用长方案降调节行IVF-ET治疗不孕症的PCO/PCOS患者3 918例(共3 918个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血型不同分为O、A、B、AB型4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 4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不孕年限、基础FSH水平、基础E2水平、HCG扳机日E2水平、优质胚胎数、Gn天数、Gn总用量、迟发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早期流产率、健康婴儿出生率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型血患者获取的成熟卵母细胞数、早发型OHSS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血型组(P0.05)。结论 A型血PCO/PCOS患者卵巢反应性可能较其他血型患者更高,获取卵母细胞数较多,更易发生早发型OHSS。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刺激全部胚胎冷冻方案在常规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方案失败的卵巢低反应(POR)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6例IVF/ICSI-ET应用常规促排卵方案因POR放弃周期或移植失败后改用微刺激方案的402个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前、后2次不同促排卵方案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结果 402个微刺激周期中32个周期取消,周期取消率为7.96%,370个周期获得卵母细胞,平均获卵数(2.2±1.5)个,共233个周期有胚胎冷冻,胚胎冷冻率为57.96%,共194个周期进行了ET,临床妊娠74例,早期自然流产6例,起始周期累积妊娠率为37.75%(74/196),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临床妊娠率为38.14%(74/194),其中≤37岁组FET周期的临床妊娠率(50.89%)明显高于37岁组(20.73%)(P0.05)。微刺激方案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长方案。结论微刺激全部胚胎冷冻方案对常规方案IVF/ICSI-ET治疗失败的POR患者具有疗程短、刺激剂量小,获卵率高、可利用胚胎率高、周期取消率低等特点,对于该类患者再次助孕可考虑微刺激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联合注射绒毛膜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和形态对体外受精/单精子注射一胚胎移植(IVF/ICSI—ET)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南京市鼓楼医院生殖中心常规长方案行IVF/ICSI助孕新鲜周期移植共520个周期,根据注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分为组1:子宫内膜厚度≤8mm(n=14);组2:子宫内膜厚度9~11mm(n=193);组3:子宫内膜厚度12~14mm(n=247);组4:子宫内膜厚度≥15mm(n=65);再根据子宫内膜形态类型分为A型(n=287);B型(n=233);并按照内膜类型分为两个亚组分别比较其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结果共纳入520个IVF/ICSI周期。4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5.7%,68.9%,69.6%,6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的胚胎种植率分别为25%,53.1%,53.1%,50.8%,具有统计学差异。总体分组A型内膜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均高于B型内膜(P〈0.05)。在1、2和4亚组中,不同子宫内膜形态组的妊娠率和种植率无明显差异,但在第3组(内膜12—14mm),A型内膜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明显高于B型(P〈0.001)。结论子宫内膜形态对于IVF/ICSI结局的预测比单纯子宫内膜厚度的预测更有意义,联合两项指标能更好预测IVF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输卵管结扎术与输卵管切除术对输卵管积水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临床结局.方法 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生殖中心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IVF助孕前在国内三级医院行腹腔镜检查诊断输卵管积水的患者189例,根据腹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输卵管结扎术组(A组)89例和输卵管切除术组(B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术后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窦卵泡数(AFC)、身体质量指数(BMI)、获取成熟卵子数、胚胎冷冻数、胚胎植入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情况.结果 A组促排卵过程中促性腺激素(Gn)用量为(2189.06±844.75)IU,较B组(2451.37±782.30)IU明显偏低(t=2.199,P<0.05),A组胚胎植入率(45.14%)较B组(56.06%)明显偏低(χ2=4.431,P<0.05),A组流产率(25.00%)较B组(9.33%)明显增高(χ2=5.846,P<0.05).两组患者年龄、BMI、术后FSH、E2、AFC、获取成熟卵子数、冷冻胚胎数、多胎妊娠率相似,A组临床妊娠率(62.92%)较B组临床妊娠率(75%)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30,P>0.05),A组异位妊娠率(5.35%)较B组(2.66%)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2,P>0.05).结论 对于输卵管积水患者在IVF助孕前建议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单精子卵泡浆内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血清孕酮(P)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3年10月本中心实施IVF/ICSI长方案助孕治疗4 385例患者,按HCG注射日血清孕酮水平将其分为3组:低孕酮组(<0.5 ng/ml)、中孕酮组(0.5~1.5 ng/ml)、高孕酮组(>1.5 ng/ml),比较3组间的促排卵情况及临床妊娠结局。结果:高孕酮组促性腺素(Gn)天数、Gn用量、HCG注射日雌二醇(E2)水平、获卵数、优质胚胎数增加,但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减少;低孕酮组获卵数、优质胚胎数均减少,但临床妊娠率、活产率与中孕酮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CG注射日血清孕酮水平过高会降低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但低孕酮水平不会降低IVF妊娠率及活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