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结核病导致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以广泛出血点和散发紫癜为表现的淋巴结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的临床特征为男性,48岁,表现为皮肤广泛出血点和散发紫癜以及盗汗、体重下降,血常规显示血小板计数6×10^9/L,锁骨上淋巴结活检病理为淋巴结结核,临床诊断为淋巴结结核合并ITP.结论 ITP可以作为结核病导致血液学异常的表现之一,在诊断ITP的时候应该考虑到结核病.糖皮质激素加抗结核治疗可使血小板短期内回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PEI)修饰的氢氧化铝纳米颗粒(HS)增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抗原提呈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DCs负载PEI修饰前后的HS联合卵清蛋白(ovalbum,OVA)抗原后与B3Z细胞共孵育,CPRG (Chlorophenol red-β-D-galactopyranoside)方法检测DCs对OVA的抗原提呈能力,Western blot检测DCs中泛素化OVA蛋白的表达;以不同刺激剂[干扰素(interferon, IFN)-α、R848]与负载HS/PEI-OVA的DCs混合后,收集培养上清ELISA检测白介素(interleukin, IL)-12的表达,与B3Z共孵育后CPRG方法检测不同刺激剂对HS/PEI增强DCs抗原提呈的作用;DCs负载HS/PEI-OVA后与OT-Ⅰ T细胞共孵育,检测OT-Ⅰ T细胞增殖;皮下接种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OVA构建小鼠黑色素瘤模型,探讨负载HS/PEI-OVA的DCs疫苗体内诱导CD8+IFN-γ+T细胞比率上升及特异性T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结果:与未经PEI修饰的HS相比,HS/PEI能显著增强DCs对OVA抗原的提呈能力,并增加DCs中泛素化OVA蛋白的表达及IL-12的分泌;IFN-α、R848均可进一步增强DCs对HS/PEI-OVA的提呈作用;DCs负载HS/PEI-OVA可显著促进OT-Ⅰ T细胞的增殖;DCs-HS/PEI-OVA疫苗小鼠体内能诱导高效的T细胞应  相似文献   
3.
黏附分子是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一类蛋白质。细胞间黏附分子-1(I- CAM1,CD54)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CD106)是研究较多的两种黏附分子。研究表明它们在恶性血液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核病导致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广泛出血点和散发紫癜为表现的淋巴结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的临床特征为男性,48岁,表现为皮肤广泛出血点和散发紫癜以及盗汗、体重下降,血常规显示血小板计数6×109/L,锁骨上淋巴结活检病理为淋巴结结核,临床诊断为淋巴结结核合并ITP。结论ITP可以作为结核病导致血液学异常的表现之一,在诊断ITP的时候应该考虑到结核病。糖皮质激素加抗结核治疗可使血小板短期内回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检测血浆中伏立康唑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 法。方法:采用Kromasil 100-5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02 mol/L四丁基硫酸氢铵溶液(50∶50),流速1.0 mL/min,柱温30℃。结果:伏立康唑在0.1~8.0 μg/mL血药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R=1.077 9C-0.040 7,r2=0.999 5。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RSD均不超过10%,定量限为0.066 μg/mL。结论:该方法完全满足临床实验的需要和相关指导原则的要求,可为临床伏立康唑血浆浓度检测和药动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腰椎穿刺中的止痛效果。方法:将847例(次)患儿随机分为A、B、C组。A组(513例)患儿局部外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1h后行腰椎穿刺;B组(176例)患儿操作时用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麻醉后行腰椎穿刺,C组(158例)患儿直接穿刺。采用Flacc疼痛评估量表(〈3岁)或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3岁)方法评价患儿疼痛程度,记录穿刺成功率和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与B、C组比较,A组患儿疼痛程度明显下降(P〈0.01)。不同的麻醉方式对于穿刺成功率没有影响(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能够显著改善穿刺疼痛,使用方便、不痛苦,家长、患儿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或副神经节瘤(PGL)的诊断、治疗及遗传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经临床和基因分析明确诊断的PGL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病例。结果男性患儿,10岁9个月,因腹部包块入院,血压正常。尿儿茶酚胺代谢产物正常,3-甲基-4羟苦杏仁酸(VMA)和高香草酸(HVA)未见升高。术后病理提示肿瘤伴有恶性成分;颈、胸、腹CT平扫加增强未见异常,头颅加全脊柱核磁平扫加增强未见异常;家系基因检测结果提示SBHB基因有变异。确诊为良性无功能型PGL。仅手术治疗,未行化疗,仍在门诊随访。结论 PGL诊断依赖于病理结果,其分型需要根据血尿儿茶酚胺代谢产物、影像学表现、基因测序和病理分析,是否化疗取决于有无转移及复发。  相似文献   
8.
酷似阻塞性黄疸起病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起病表现酷似阻塞性黄疸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54岁。于2005-03-11无诱因下出现发热、乏力,体温最高达到39.2℃,予以头孢类抗生素和地塞米松(地塞米松5 m g静脉滴注,1次/d×3 d)治疗,3 d后体温恢复正常,但仍感乏力。于2005-03-18尿色加深,呈浓茶样,2次白色陶土样大便并发现皮肤巩膜黄染。2005-03-21血W BC 25.4×109/L,L0.752,Hb 137 g/L,PLT 137×109/L,未见幼稚细胞。尿常规:尿胆红素(+++),尿胆原(-)。拟诊为阻塞性黄疸收住肝胆外科。上腹部CT示肝囊肿,慢性胆囊炎,未见胆道梗阻。遂转至感染科,体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在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39例初诊AL患者,其中27例经治疗后达完全缓解(CR).采用逆转录-PCR法检测AL骨髓单个核细胞ICAM-1和VCAM-1的mRNA表达水平.对照组12例均为骨髓像正常的门诊患者.结果 ICAM-1和VCAM-1水平在初诊AL者明显高于CR组及对照组(P<0.01),且CR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高白细胞(WBC>100×109/L)组和死亡组的ICAM-1和VCAM-1水平明显增高(P<0.05).髓外浸润组仅ICAM-1高于非髓外浸润组(P<0.01);非淋巴细胞AL(ANLL)具有良好核型者ICAM-1水平低于其他患者(P<0.05).结论 AL表达ICAM-1和VCAM-1明显增高,其检测对疗效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140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特点及预后,评估2004年全国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04方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09年12月初诊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40例诊断?危险度分组及疗效,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患儿5年无事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EFS)?结果:本组140例总完全缓解率95.7%?5年总体EFS为72.9%;其中低危组为85.9%,中危组为78.3%,高危组为50.0%?全组复发29例(20.5%),其中骨髓复发26例(18.5%),中枢神经系统复发2例(1.4%),睾丸白血病1例(0.7%)?结论:全国04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