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单次和双次氧-葡萄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OGD)原代皮质神经元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 SIRT1)、AMP 活化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活性和 ATP 含量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皮质神经元取自18 d Wistar 大鼠胚胎,原代培养成功后通过2次OGD 制作体外反复缺血模型。采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 SIRT1和磷酸化 AMPK 表达,去乙酰化酶荧光检测法检测 SIRT1活性,生物发光测定法检测 ATP 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白藜芦醇(0.5μmol/L)预处理能显著增高单次和双次 OGD 后存活率(P 均<0.001)、ATP 含量(P 均=0.004)、SIRT1活性(单次:P =0.001;双次:P =0.002)以及 SIRT1(单次:P =0.029;双次:P =0.023)和磷酸化 AMPK (P 均=0.001)表达水平。结论白藜芦醇对单次和双次 OGD 皮质神经元均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 SIRT1/AMPK 通路和降低能量需求有关。  相似文献   
2.
白藜芦醇是存在于多种植物内的一种多酚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抑制凋亡和清除自由基等作用.白藜芦醇预适应通过激活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体1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起着神经保护作用,这种作用类似于脑缺血预适应.此外,白藜芦醇还可通过抑制氧自由基和炎性细胞因子生成,缩小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梗死体积和改善神经功能.文章综述了白藜芦醇在脑缺血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3.
我院4a来收治中、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84例,发生脑梗死16例,发生率19.1%。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6例,年龄38~82岁,平均58岁。其中60岁以上10例。既往有高血压8例,糖尿病2例,冠心病4例,腔隙性脑梗死2例。本组发病均在冬春季节,均是用煤火取暖所致。12例晨起时被发现,且病情重、均昏迷;4例半夜时发现。意识障碍程度均采用通用的意识障碍评价量表GCS,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年颈椎病的颈曲异常X线征象.方法 对颈椎侧位片均采用Borden氏测量法.结果 测量56例患者颈椎侧位片上C线的长度得出如下结果 8mm≤C线<12mm的17例,占30.36%;4mm≤C线<8mm的21例,占37.5%;0mm≤C线<4mm的12例,占21.43%;C线呈负值的6例,占10.71%.结论 颈椎生理曲度异常通常先于其它异常X线表现,为颈椎病的早期表现,发现颈曲异常时务必细致精确地进行测量分析,密切结合临床表现,作出合理结论.  相似文献   
5.
藻酸双酯钠(PSS)是具有类肝素生理活性的海洋性药物,本研究将通过研究PSS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vonWillebrand因子(vWF)、血栓调节蛋白(TM)和P选择素的影响,探讨PSS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作用机制。1资料与方法选自2003年11月~2005年2月在我院神经科住院的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64例  相似文献   
6.
内皮素(ET)不仅能够引起强烈的血管收缩、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还可以导致体液潴留,在高血压和心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TAK-044是近年来新合成的混合型内皮素A型、B型受体拮抗剂,能够拮抗内皮素A型、B型受体介导的一系列病理生理作用,是一种具有重要临床应用前景的药物.本文对TAK-044的药理作用、生理作用和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soluble CD40ligand、sCD40L)、甲胎球蛋白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regnancy 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A,PAPP-A)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 纳入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颈动脉超声对颈动脉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为颈动脉斑块组和非颈动脉斑块组,前者根据斑块性质进一步分为稳定斑块亚组和不稳定斑块亚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sCD40L、甲胎球蛋白和PAPP-A水平.对颈动脉斑块组与非颈动脉斑块组以及稳定斑块亚组与不稳定斑块亚组之间的人口统计学、既往史、合并症、实验室检查和血浆炎性标记物进行比较.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浆炎性标记物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2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男性122例,女性78例,年龄33 ~ 87岁,平均(60.1±10.3)岁;颈动脉斑块组139例,非斑块组61例;稳定斑块亚组43例,不稳定斑块亚组96例.颈动脉斑块组平均年龄显著性大干非斑块组[(63.2±8.7)岁对(50.3±9.5)岁;t=10.179,P=0.000],男性(68.3%对44.3%;x2=10.336,P=0.001)、高血压(71.2%对54.1%;x2 =5.540,P=0.019)、糖尿病(46.8%对29.5%;x2=5.199,P=0.023)和高脂血症(78.4%对37.7%;x2=31.31,P=0.000)患者的构成比显著性高于菲斑块组,总胆固醇[(5.7±1.1)mmol/L对(5.3±1.0)mmol/L;t=2.433,P=0.01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5±1.0) mmol/L对(4.1±0.9)mmol/L;t =2.683,P=0.008]和空腹血糖[(7.5±2.5)mmol/L对(6.4±2.1)mmol/L; t=3.002,P=0.003]以及sCD40L[(151.4±55.8)pg/ml对(102.8±65.9)pg/ml;t= 5.360,P=0.000]、甲胎球蛋白[(390.1±80.6)μg/ml对(352.9±98.6)μg/ml;t=2.591,P=0.011]和PAPP-A[(11.49±4.67) mIU/L对(8.46±3.99) mIU/L;t =4.409,P=0.000]水平显著性高于非斑块组.多变量logistie回归分析显示,高脂血症[优势比(odds ratio,OR)6.58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321~18.662;P =0.000]、sCD40L(OR6.372,95% CI2.174 ~ 18.670;P=0.010)和甲胎球蛋白(OR4.101,95% CI 1.012~ 16.619;P=0.048)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存在颈动脉斑块的独立预测因素.稳定颈动脉斑块亚组平均年龄显著性小于不稳定斑块亚组[(59.6±9.3)岁对(64.1±7.2)岁;t=3.231,P=0.002],高血压患者构成比显著性低于不稳定斑块亚组(55.8%对78.1%;x2=7.213,P=0.007),总胆固醇[(5.4±0.9) mmol/L对(6.0±1.1)mmol/L;t =3.136,P=0.00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0±1.2) mmol/L对(5.7±1.0)mmol/L;t=8.696,P=0.000],空腹血糖[(7.1±2.3)mmol/L对(7.9± 1.9) mmol/L; t=2.147,P=0.034]以及sCD40L[(135.3±74.3)pg/ml对(176.5±64.5)pg/ml;t=3.319,P=0.001]和PAPP-A[(10.96 ±5.02) mIU/L对(13.98 ±4.63)mIU/L;t =3.463、P =0.001]水平显著性低于不稳定斑块亚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则显著性高于不稳定斑块亚组[(1.2±0.2)mmol/L对(1.1±0.3)mmol/L;t =2.314,P=0.022].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0.234,95% CI0.060 ~0.906;P =0.022)是斑块不稳定的独立保护性因素,而sCD40L(OR 5.290,95% CI1.613 ~ 17.351;P=0.029)和PAPP-A(OR4.125,95% CI1.281~13.283;P=0.021)是斑块不稳定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sCD40L、PAPP-A和甲胎球蛋白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存在和稳定性相关.血浆sCD40L和甲胎球蛋白增高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存在颈动脉斑块的独立预测因素,而血浆sCD40L和PAPP-A水平增高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康复指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偏瘫是脑卒中引起的最常见的功能障碍,致残率在其存活者中高达80%以上[1],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康复干预,对整体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有利[2].我们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住院期间进行早期康复指导及出院后继续进行维持性康复指导治疗,3个月后对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进行了临床评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血栓形成的发病涉及三个因素:血管壁结构完整性破坏,止血、凝血、纤溶系统的失平衡和血流状态的改变,三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血栓形成的基本条件。近些年来,通过对脑血栓形成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很多分子标志物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着的重要作用,且也能够反映上述三种因素在血栓形成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在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血浆中一些分子标志物来判断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PTS).并对血栓形成后不同阶段的干预提供依据。下面对几种重要的缺血性卒中分子标志物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对换骨头骨折患者是否行烧骨头切除术尚有争议。我院于1995年对11例烧骨头骨折切除患者进行远期效果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本级共11例,男5例,女6例,左侧6例,右侧5例。陈旧性4例,其中2例并有肽骨下端骨折。7例为粉碎性骨折。切除时年龄为22~53岁。2方法2.1握力测定方法:将血压计气囊部分卷成scm在状,然后充气加压至6.67KPa(50TnmHg)进行双手的握力对比测验,同时记录双侧的压力数据.再进行百分比分析。2.2活动度测量法:对族前、旋后及屈伸活动度,用测角器测定与健例对照记录活动减少度数。2.3旋前及族后肌力按肌力测定法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