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09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48篇
  4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依据学生的认知学习发展过程,开展组织胚胎学实验课程的针对性的项目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学习和创新能力。项目教学真正做到医与学结合,同时对专科学生有针对性,对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建立GC-MS法测定三层共挤输液用袋中苯乙烯单体在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中迁移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GC-MS法测定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中苯乙烯单体含量,从而考察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包装袋(三层共挤输液用袋)中苯乙烯在药液中的迁移量,色谱柱为DB 624 123 1334毛细管柱(30 m×0.32 mm,1.8 μm),柱温采用程序升温,顶空自动进样,由电子轰击源(EI)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进行检测。结果:苯乙烯在46.96~543.60 ng·mL-1(r=0.999 9)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1.2%,RSD为3.1%(n=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药品与包装的相容性评价。  相似文献   
3.
输液反应引起皮疹、高热等较为常见,但输液反应诱发疱疹病毒感染者则少见.我院于2002年1月收治了1例"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因输液反应诱发疱疹病毒感染,病情较为严重,症状典型.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痊愈出院.现将本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尝试通过药物溶液的浓度计算其渗透压。方法采用M-NRTL模型,由甘氨酸溶液浓度计算其渗透压,并应用平衡空气法测定溶液的渗透压。结果应用双向单侧t检验法和多重检验调整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M-NRTL模型的计算值与平衡空气法的测定值具有等效性。结论可以应用物理模型由药物溶液的浓度计算渗透压值。  相似文献   
5.
正组织胚胎学作为一门基础医学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人体微细结构,目前教学存在较多问题:课程教学方法较陈旧,以满堂灌的讲授方式为主,理论和实验课在两个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完成,导致学生理论课堂上感觉内容枯燥和实验学习时忘了理论的内容,造成学生对组胚兴趣不高和理论实验内容的脱节,学生的理论课听课积极性不高,实验课被动观察切片,常规性的完成  相似文献   
6.
在全国医院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大背景下,台湾慈济医院在质量管理、人文关怀、不良事件应对办法和健康教育等方面都起到了榜样作用,这使医务工作者对于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8.
9.
对护士工作疲溃感的现状、原因、预防及干预措施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我国护士工作疲溃感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提供信息与方向,有助于获得预防和降低工作疲溃感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张彤  孙丽君  郭彩萍  王晓兰  吴昊 《北京医学》2017,(12):1288-1289
从1981年美国发现第1例艾滋病患者,1983年法国巴黎首次分离出入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到1990年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中国公民中第1例HIV感染者,至今己经历了30多年.从最初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患者遭受的歧视,到现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艾滋病检测和多种治疗模式的开展,艾滋病防治不可或缺的实验室检测技术的支撑,“互联网+检测+干预”“人群专属+私密”“体面+服务”的“一站式”服务,使患者的死亡率接近未感染的一般人群.HIV感染逐渐演变成一种慢性疾病,而非致命性疾病[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