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 要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他克莫司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两组均治疗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及晨僵时间的变化,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 )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 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缓解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0%(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晨僵时间及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ESR、CRP、TNF α、VEGF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他克莫司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反应及下调VE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毛果芸香碱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4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毛果芸香碱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所致口干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4名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参加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患者随机接受4mg毛果芸香碱或16mg必嗽平片剂。每天4次,共28d。通过对主观口干症状评价和唾液量分泌量测定方式进行全面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毛果芸香碱组口干不适症状获得显著改善、唾液分泌量明显增加。结论表明毛果芸香碱治疗干燥综合征口干有效、安全,而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风湿热和痛风是临床上常见疾病,确切的病因仍不清楚,可能与免疫代谢异常所致的炎性反应有关。C-反应蛋白(CRP)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被认为是最敏感的炎症指标之一。有研究显示,CRP水平与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病情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联合治疗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上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某院收治8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为糖皮质激素组(43例)、非糖皮质激素组(41例)。非糖皮质激素组仅采用常规抗风湿病药物进行治疗,糖皮质激素组则在此基础上加入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统计2组患者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及晨僵持续时间,详细记录2组患者的ESR、CR及RF水平,并分别计算2组患者的DAS评分。参照相关临床标准对2组患者的短期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性评价,并对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型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结束后,在晨僵持续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DAS 28评分以及ESR、CRP及RF上,2组比较存在巨大差异(P<0.05)。糖皮质激素组的总有效率为88.37%,而非糖皮质激素组为67.44%,糖皮质激素组的起效时间也明显快于非糖皮质激素组,2组患者在总有效率及起效时间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糖皮质激素组在体质量增加、胃肠道不适上的发生率明显大于非糖皮质激素组(P<0.05),而在血压、血糖升高上2组患者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能够短时间内有效控制关节炎症,临床疗效得到显著提升,但不良反应发生率偏高,因此在治疗上需注意控制用药时间及用药剂量,尽可能降低不良反应地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早期应用匹多莫德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预后感染发生情况及对淋巴细胞亚群和疾病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将SLE治疗过程中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到0.5×10e9/L以下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到0.5×10e9/L时加用匹多莫德,对照组不加用匹多莫德,观察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并观察其对淋巴细胞亚群和SLE疾病活动度(SLEDAI-2000)的影响。结果 干预组26例患者中发生感染6例,感染率为23.08%,而对照组23例患者中发生感染9例,感染率为39.13%,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值<0.01)。干预组外周血淋巴细胞、CD3 T细胞比例、CD4 T细胞比例及CD4 /CD8 比值有明显提高,对CD8 T细胞比例影响不明显。对SLEDAI-2000改善有促进作用(P值<0.01)。 结论 匹多莫德对继发淋巴细胞减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感染有很好的预防作用,能有效地调节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增强患者感染免疫反应,促进疾病活动的缓解。  相似文献   
6.
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22例强直性脊柱炎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益赛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22例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使用给予益赛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22例患者对照组只用甲氨喋呤,药物用量、用法、疗程均与治疗组相同。观察指标: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均详细记录身高,胸廓扩展范围,指地距,枕墙距,Schober试验数值,关节疼痛[VAS法测试]。结果两组治疗后3、6个月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4个月Schober、VAS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以上结果说明益赛普与MTX合并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单用MTX治疗效果不好的AS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清皮质醇水平对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分别检测2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20例健康者血清皮质醇的水平,并通过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判断英夫利昔单抗的疗效。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皮质醇治疗前水平([247.25±27.94)nmol/L]低于健康受试者[(320.20±25.21)nmol/L],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4)。DAS28的改善和基础的血清皮质醇水平呈负相关(=-0.530,=0.012)。与疗效差的患者相比,疗效好的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增加更加明显。结论治疗前基础水平的血清皮质醇水平对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布鲁菌病(布病)引发腰腿关节疼痛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本院收治的20例布病腰腿关节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 20例布病腰腿关节疼痛患者多为中老年男性,多春、夏发病且大部分具有动物接触史。患者表现为多个关节疼痛,并伴有发热、多汗、疲劳、厌食,少数伴有头晕头痛、消瘦、睾丸痛等。多数患者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白细胞计数、转氨酶、淋巴细胞、α-羟丁酸脱氢酶异常,少数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肌酐升高等情况。所有患者均表现出虫蚀样骨质破坏,其中大多伴有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少数关节腔伴积液。结论 布病所致腰腿关节疼痛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家畜接触史是该病的危险因素,患者影像学检查可见骨质破坏,并可能伴有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腔积液等现象,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多汗、疲劳、厌食等,少数患者还伴有头晕头痛、消瘦、睾丸痛等,患者外周血象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异常、转氨酶升高、α-羟丁酸脱氢酶增加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匹多莫德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感染情况、淋巴细胞亚群和疾病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SLE治疗过程中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到0.5×109/L以下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6例和对照组23例。干预组常规治疗时加用匹多莫德,对照组不加用匹多莫德,观察两组感染发生率,及对淋巴细胞亚群和SLE疾病活动度(SLEDAI-2000)的影响。结果干预组26例中发生感染6例,感染率23.08%,对照组23例中发生感染9例,感染率3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CD3+T细胞比例、CD4+T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干预组对SLEDAI-2000改善有促进作用(P〈0.01)。结论匹多莫德对继发淋巴细胞减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感染有较好的预防作用,能有效调节患者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促进疾病活动缓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在接受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基因表达水平,探讨IL-17能否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RA疗效预测中发挥作用。方法:分别提取RA患者(n=20)和健康志愿者(n=20)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通过real-time PCR方法测定PBMC中IL-17的基因表达水平。观察英夫利昔单抗治疗3个月后,IL-17基因表达水平与疾病活动度评分(DAS)改变的相关性,以及治疗前IL-17/TNF-α基因表达水平与治疗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在RA患者的PBMC中IL-17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P<0.05)。英夫利昔单抗治疗3个月后,IL-17基因表达水平与DAS的改变无显著相关性。虽然本研究发现RA患者治疗前的IL-17/TNF-α基因表达水平比值越低,则倾向于对治疗反应越好,但两者间无显著相关性(r=-0.28,P=0.070)。结论:从本研究现有的结果来看,IL-17尚不足以对英夫利昔单抗治疗RA的疗效起到良好的预测作用,其相关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