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4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间二硝基苯对大鼠肝脏氧化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间二硝基苯(m-DNB)对肝脏的损伤并探讨其中毒机制。方法采用整体与离体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大鼠进行m-DNB染毒,观察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情况。结果随染毒剂量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染毒组大鼠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增加,呈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低剂量、短时间染毒时,谷胱甘肽(GSH)含量增加,大剂量、长时间染毒时,其含量降低;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及GSSG/GSH比值均随染毒剂量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肝细胞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的产生量明显增加。结论诱发脂质过氧化及产生自由基是m-DNB的主要中毒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三硝基甲苯(TNT)是我国目前应用广泛、危害较大的一种职业趋肝毒物。Zitt-ing及江泉观研究均表明,TNT可经硝基还原活化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活性氧,使机体受到损伤。因此,研究消除  相似文献   
3.
三硝基甲苯(TNT)是我国目前应用较广而发生危害较大的一种工业毒物,主要危害肝脏及晶体。近年来发现它对生殖系统,特别是对睾丸也有毒害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其在体内的代谢和分布规律,测定血液及有关脏器中的TNT代谢物DNAT的含量具有实际意义。DNAT在尿中含量的测定方法报道较多,但血液中测定方法的报道则较少。本文建立了微量快速测定鼠血中DNAT的方法,以期为更深入研究TNT代谢及其中毒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长期的接触水泥原料或成品的灰尘,能否引起尘肺的问题,及水泥尘肺对劳动能力影响如何?在吴连炳、哈医大劳动卫生教研组、湖北医学院卫生学教研组、建材部劳动卫生训练班、对于大连、哈尔滨、华新、中国等水泥厂的调查中,都发现了长期接触水泥成品和原料的工人中有尘肺病人。  相似文献   
5.
胆红素及牛黄拮抗苯乙烯所致肝癌细胞株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苯乙烯诱导的人肝癌细胞株 (HepG2 )细胞DNA链断裂损伤以及天然牛黄和胆红素对其损伤的拮抗效应。方法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观察HepG2细胞体外暴露于苯乙烯出现的DNA链断裂损伤 ,同时观察天然牛黄和胆红素对于苯乙烯诱导DNA损伤的拮抗作用。结果 在细胞存活未受到苯乙烯影响的浓度下 ,0 2μmol/L的苯乙烯即可诱导HepG2细胞明显的DNA链断裂损伤 ,彗星细胞频率和DNA迁移距离分别为 (9 5±2 1) %和 (4 5± 0 7) μm。在明显诱导DNA损伤浓度的苯乙烯处理时同时加入天然牛黄或胆红素 ,发现二者对苯乙烯诱导的DNA链断裂损伤在一定浓度下均有良好的拮抗作用 ,10 μmol/L的胆红素或天然牛黄与 1μmol/L的苯乙烯共同处理时 ,HepG2细胞的DNA损伤水平基本回复到本底水平。 结论 苯乙烯能够诱导HepG2细胞出现DNA链断裂损伤 ,10 μmol/L的胆红素或天然牛黄基本能完全拮抗苯乙烯诱导的DNA链断裂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纳米纯铁粉的急性毒性及其对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按照固定剂量(5 g/kg)法以纳米纯铁粉一次经口灌胃,14天后处死;分别测定肝、肾脏器系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纳米纯铁粉组小鼠肝脏器系数(0.054 9±0.004 1)明显高于对照组(0.049 3±0.006 2,P<0.05);血清铁(Fe)和总铁结合力(TIBC)则无显著性变化(P>0.05)。纳米纯铁粉组小鼠血清总铁未饱和度(UIBC)、乳酸脱氢酶(LDH)、总胆红素(TBIL)和总胆汁酸(TBA)水平分别为(8.93±7.39)%,(301.78±120.50)U/L,(1.48±0.26)μmol/L和(1.01±0.42)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65±9.82)%,(407.75±101.29)U/L,(1.96±0.59)μmol/L和(1.73±1.02)μ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5)。纳米纯铁粉组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Cr)和葡萄糖(GLU)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所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纳米纯铁粉基本无毒,其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可能与一般铁材料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国内职业医学生物监测现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职业医学领域的监测包括环境监测(Ambient Monitoring, AM)、生物监测(Biological Monitoring, BM)和健康监护(Surveillance Health ,SH).随着生物监测技术的不断完善,其在职业有害因素评价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加强,改变了长期以来均认为"环境监测为主、生物监测为辅"的观念,它与环境监测"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观点正成为学术界共识.生物标志物是生物监测的重要研究对象,近几年伴随着分子生物标志物的发展,生物监测技术提高到了分子水平.生物标志物一般分为3类:①接触生物标志物:是指测定机体器官或组织内的外源性化学物及其代谢产物或外源性化学物与靶分子、靶细胞相互作用的产物,以反映内剂量和生物效应剂量;②效应生物标志物,指机体中可测出的生化、生理、行为或其他改变的指标,以及早期生物效应、结构和/或功能改变、疾病等;判断机体是否受到明确的或潜在的危害;③易感性生物标志物,指能反映机体先天遗传性或后天获得性的对外源性化合物接触产生反应能力大小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三硝基甲苯(TNT)染毒致大鼠肝损伤时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谷氨酸氨基移换酶(ALT)、天门冬酸氨基移换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活力变化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以50、100和200mg/kg体重剂量的TNT对大鼠每天一次经口染毒,分别于染毒2、4、6和8周后处死,测定血和肝组织TNT代谢产物2,6-二硝基-4-氨基甲苯(DNAT)水平、血靛青绿(ICG)10min滞留率(ICG_(R10))和血清LDH、ALT、AST、ALP的变化情况。[结果]TNT染毒大鼠血和肝组织DNAT均比对照组有明显升高,TNT染毒剂量与大鼠血清或肝组织DNAT呈显著性相关(P<0.01),血清与肝组织DNAT呈显著性相关(P<0.01);各TNT染毒组大鼠血清ICG_(R10)明显高于对照组。TNT高剂量染毒组大鼠血清LDH、ALT、AST和ALP活力有所降低,其他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显著性变化;血清或肝组织DNAT与血清LDH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或0.01),与ALT、AST和ALP均负相关,但未见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LDH、ALT、AST和ALP指标对TNT染毒诱导的大鼠肝损伤的反应并不敏感,似与TNT代谢产物DNAT对血清4种酶活力可能具有的一定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纳米铁粉对小鼠血糖和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纳米铁粉对小鼠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分别以5g/kg剂量微米粒径铁粉(Micro-Fe)或纳米粒径铁粉(Nano-Fe)给小鼠1次经口灌胃,14d后处死;测定肝、肾脏器系数、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结果]Micro-Fe和Nano-Fe染毒小鼠肝脏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相(P﹤0.05)。与对照组相比,Nano-Fe染毒小鼠血清Glu明显降低(P﹤0.05);Micro-Fe组血清TG比control组有明显升高(P﹤0.05),Nano-Fe组血清TG比control组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ntrol、Micro-Fe和Nano-Fe染毒组3组小鼠血清TC、LDL-C和HDL-C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Nano-Fe经口染毒可使血清Glu降低,对TC、TG、HDL-C和LDL-C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纳米氧化镁对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纳米镁材料对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按照固定剂量(5g/kg)法以镁粉、微米氧化镁和纳米氧化镁一次经口灌胃。14d后处死动物取血清观察常规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纳米氧化镁组小鼠血清LDH和ALP明显低于微米氧化镁组(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纳米氧化镁对血清LDH和ALP的影响与微米氧化镁材料有明显差别,其生化毒性作用可能与微米氧化镁材料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