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母亲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孕期增重(gestational weight gain,GWG)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2015年7月 - 2018年12月,在天津市纳入1 868对母婴,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与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母亲孕前BMI和GWG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分娩方式的影响。结果 新生儿出生体重随孕前BMI的增加而增加(β = 0.010, 95%CI: 0.005-0.016, P<0.001);与GWG不足组对比,GWG过多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较高(β = 0.100, 95%CI: 0.053-0.148, P<0.001)。巨大儿的出生率随孕前BMI的增加而增加(OR = 1.086, 95%CI: 1.028-1.147, P = 0.003)。剖宫产的发生率随着孕前BMI的增加而增加(OR = 1.054, 95%CI: 1.021-1.087, P = 0.001)。结论 合理控制孕前BMI,避免孕期体重过度增长,有利于新生儿体重的控制,降低巨大儿和剖宫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状况,为临床使用抗生素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统计分析273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耐药状况。结果273株鲍曼不动杆菌中,252株来自痰及支气管吸出物(占92.3%),其次为伤口分泌物12株(占4.4%)。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科室ICU病房检出率最高,占40.7%,其次为呼吸内科,占16.1%。273株鲍曼不动杆菌中,48株鲍曼不动杆菌呈多重耐药菌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10.0%),氨苄青霉素(97.0%)耐药率最高。慢性肺部疾病和脑血管疾患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例的主要基础疾病。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多来自于痰及支气管吸出物标本,感染率最高为ICU病房,并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临床应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监控并防治耐药菌株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我院抗生素的使用现状和存在问题,为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和宏观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抽检501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作抗生素应用现况调查.全部资料录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抗生素的使用率为75.6%;其中头孢菌素类居首位为34.1%、其次喹诺酮类为26.3%和青霉素类为19.1%;单种应用42.4%;抗生素选用以经验为主92.1%;病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的送检率为38.5%,病原体培养的阳性率为39.0%;大部分医师能做到合理应用. 结论加强抗生素合理应用的管理非常重要.应根据病原学和药敏学首选窄谱抗生素,尽量应用一种抗生素,用于预防应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处理原则,减少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防止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发生.方法 对64例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人员的职业分布、工龄、锐器伤后追踪观察结果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4例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中,护士30例(46.9%),实习生17例(26.6%),工人11例(17.2%),医生3例(4.7%),护工3例(4.7%).按工龄分段,工龄6年以下的40例(62.5%),工龄6~15年的17例(26.6%),工龄16年以上的7例(10.9%).发生锐器伤后1个月至半年追踪观察,有5例无按时复查,4例未到半年复查时间,其余55例已结束追踪检查、观察,无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结论 锐器伤主要发生在护士、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少的工作人员,应加强其培训宣教,提高医务人员安全防范意识,熟练规范操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分离率与抗菌药物消耗量之间的关系。方法:统计2000~2004年各类抗菌药物的年消耗量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分离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消耗量与分离率进行分析。结果:5年来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消耗量大幅上升;第2~4代头孢菌素处于上升期,以第4代升幅最大。喹诺酮类用量虽有所波动,但总体呈下降趋势。氨基糖苷类、磺胺类、酰胺醇类用量呈萎缩状态。大肠埃希菌产ESBLs阳性率逐年上升。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分离率与第3代头孢菌素、磺胺类、氟喹诺酮类、多肽类的消耗量有显著线性依存关系。结论:为防止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局部流行,提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应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结肠切除围手术期医院感染(NI)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0~2003年间行结肠切除术的患者291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其中老年(〉60岁)患者199例,并对老年患者围手术期NI易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共发生围手术期NI42例次,总感染例次率14.43%,其中老年患者围手术期NI31例次,感染例次率15.58%;感染部位依次是呼吸道、手术切口、泌尿道;手术持续时间〉3h占57.29%;Ⅱ类切口NI率为6.53%;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100%。结论 围手术期NI发生率与侵袭性诊疗操作、糖尿病、H2受体拮抗剂、手术切口污染程度、手术持续时间长和住院时间长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静脉输液作为门诊治疗中是一种有效,常用的给药方法,但在运输、贮存、查对、操作过程中,必须有严格、完善的管理方法,合理安全运输、合理科学效益、合理操作流程和良好的服务环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结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广州某医院2000~2003年结肠切除术患者291例,对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结果结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发生医院感染率为11.6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常见(47.06%),其次为手术切口(38.24%);泌尿道插管、腹腔引流时间长、糖尿病、使用H2受体拮抗剂及化疗等与结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的发生有显著关系(P〈0.05)。结论积极控制糖尿病,减少使用H2受体拮抗剂,合理和有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是减少结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