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TNF-α和IL-1表达及IL-4对其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IL-4对亚急性重型肝炎(亚重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TNF-α和IL-1的调控作用,评价IL-4在亚重肝治疗中的潜在价值。方法:应用细胞生物学、免疫组化和RT-PCR等方面测定PBMCS TNF-α、IL-1的表达。结果:亚重肝患者PBMCS TNF-α、IL-1表达水平均较正常人显著增高血糖素含量和虽然IL-4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与正常人比较一差异无但IL-4 MR  相似文献   
2.
探讨IFNα-2a对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CD95表达及其凋亡率的影响。分离 26例乙型肝炎患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16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10例)和20例健康献血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在IFNα-2a作用前后通过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PBMC中CTL CD95的表达及其凋亡率。结果表明,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TL存在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AICD)现象,而IFNα-2a对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TL CD95表达及 CTL凋亡率并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拉米夫定耐药者HBV P基因rtL180M和rtM204V/I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米夫定(Lamivudine)等核苷类似药物已广泛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它能抑制HBV复制中的逆转录过程,显著降低HBV DNA载量。但长期使用会引起HBV多聚酶基因RT保守区发生点突变并导致临床耐药。我们对141例拉米夫定临床耐药者和60例未经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P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以探明突变发生频率以及与耐药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载体法筛选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小干扰RNA靶位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构建4个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S基因序列的小发央RNA(shRNA)表达载体,作用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和HBV S基因融合表达载体,观察shRNA对融合蛋白的抑制作用,筛选出有效靶位。方法 利用pAVU6 27质粒,设计并掏建4个shRNA表达载体,与融合表达载体共转染AD293细胞,荧光显做镜下观察融合蛋白的荧光表达情况并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shRNA对融合蛋白的抑制作用。同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验证其筛选的有效性。结果 成功掏建shRNA表达载体和HBs-EGFP融合表达载体;4组shRNA表达载体均可不同程度抑制融合基因的表达,其中以579位点最有效,荧光表达抑制率为69.8%,RNA水平抑制率为74.6%。结论 筛选出有效抑制HBV S基因的siRNA靶位。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肝炎患者IL-1、IL-6和TNFα活性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检测了甲、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IL-1、IL-6和TNFα的诱生活性及其血清中活性。结果表明,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乙型肝炎后肝硬化(HC)和乙型重型肝炎(SH)PBMCs经脂多糖诱导后,IL-1活性分别为3531.1±882.7U/m1、2769.7±730.4±U/ml和5329.3±1089.3U/ml,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IL-6诱生活性分别为38.90±14.75U/m1、2.45±18.85U/ml和71.95±28.05U/m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5或<0.01);TNFα诱生活性在乙型慢性迁延性肝炎(CPH)、CAH、HC和SH中分别为33.23±7.25U/ml、6.99±1.84U/m1、4.29±2.17U/ml和86.70±24.18U/ml,与对照组相比P<0.05或P<0.01。各型患者血清中IL-1、IL-6和TNFα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文中对SH患者IL-1、IL-6和TNFα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了8例急重肝、13例亚急重肝和16例慢重肝患者PBMCsTNF-α、IL-1α和IL-4mRNA的表达水平并对其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急重肝和亚急重肝患者PBMCsTNF-α和IL-1αmRNA的表达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增高,且与内毒素血症和病情轻重相关,而慢重肝仅TNF-αmRNA略增高,提示TNF-α和IL-1α在急重肝和亚急重肝的发病机理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而在慢重肝的作用可能不是主要的。虽然三型重型肝炎患者IL-4mRNA的表达水平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急重肝和亚急重肝患者IL-4mRNA/TNF-αmRNA和IL-4mRNA/IL-1αmRNA的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人,表明急重肝和亚急重肝患者炎症细胞因子和抗炎症细胞因子调节网络严重失调,IL-4水平相对低下可能是急重肝和亚急重肝患者TNF-α和IL-1α异常增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γ 干扰素 (IFN γ)受体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 5 3例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后不同转归者外周血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3+ ,CD4 + ,CD8+ ,自然杀伤细胞 (NK细胞 )和IFN γ受体水平 ,并以 4 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结果 HBV感染后患者外周血CD3+ ,CD4 + ,CD8+ 淋巴细胞和NK细胞水平均显著下降 (P <0 .0 5 ) ,其中以血清丙氨酸转移酶 (ALT)异常的患者降低最为明显 ,ALT异常者IFN γ受体水平显著低于ALT正常者与正常对照者。结论 IFN γ受体水平可能与乙型肝炎患者的慢性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HBx-siRNA快速筛选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建立针对HBx的小干扰RNA(siRNA)快速筛选体系.方法:①构建HBx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N端融合表达质粒;②用一步PCR法,制备针对HBx mRNA的RNA多聚酶启动子-siRNA表达框(SEC);③将SEC转染HBx-EGFP瞬时表达的AD293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分析SEC对HBx-EGFP荧光表达的抑制效果,从而确定有效siRNA.结果:①成功构建HBx-EGFP融合表达质粒pHBx-EGFP,在瞬时表达细胞中,HBx-EGFP绿色荧光主要呈颗粒状,聚集在核膜与核膜外周或细胞浆;②共转染SEC能有效抑制HBx-EGFP的瞬时表达.与siHBx271相比,siHBx388是一高效siRNA位点,并且该位点与tRNAVal和H1启动子搭配更有效.结论:成功建立表达HBx的荧光蛋白报告体系,结合快速制备SEC的方法,可用于进行HBx有效siRNA及其最适搭配启动子的快速筛选.  相似文献   
9.
胃癌外周血及胃左静脉血sTNFR Ⅱ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sTNFRⅡ)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方法检测39例胃腺癌患者术前、术后14天外周血及术中胃左静脉血sTNFRⅡ水平,并以正常献血员作正常对照组。所有病术后随访1年以上。结果(1)胃癌外周血及胃左静脉血sNTFRⅡ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胃左静脉血sTNFRⅡ明显高于外周静脉血;(2)术前外周静脉血sTNFRⅡ水平与肿瘤大小、肿瘤侵犯深度、有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UICC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无关;胃左静脉血sTNFRⅡ水平在肿瘤侵出或侵犯浆膜、有远处转移及肿瘤低~未分化组明显高于肿瘤局限于肌层或粘膜内、无远处转移及高~中分化腺癌者;(3)随访期间复发或死亡18例,健在组21例术胃左静脉血及术后2周外周静脉血sTNFRⅡ明显低于复发或死亡组。结论 胃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2a(派罗欣)±核苷(酸)类似物(NUC)治疗前和治疗早期转氨酶明显升高者,联合双环醇(百赛诺)治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HBeAg阳性/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派罗欣180 μg,每周一次,皮下注射,疗程48周以上,治疗结束后随访26周.HBV DNA≥1×108拷贝/ml者联合NUC(阿德福韦或恩替卡韦).治疗前ALT> 500 U/L或派罗欣治疗第一针后ALT> 300 U/L者联用双环醇25 mg,每日3次,治疗1~2个月.治疗前2 × ULN< ALT <300 U/L或治疗后ALT< 300 U/L者单用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应答和不良反应状况.结果总计54例患者(HBeAg阳性44例,HBeAg阴性10例)完成治疗及随访,其中20例联用双环醇(联合治疗组),34例未联用双环醇(对照组).结果 显示双环醇联合治疗组于治疗后ALT水平逐周下降,4周后有90%( 18/20)患者ALT< 200 U/L,对照组为85.3% (29/34例).随访26周时两组ALT复常率分别为80%(16/20)和85.3% (29/34);病毒学应答率相仿,联合治疗组较对照组HBsAg血清学转换率有明显增高(P =0.044),分别为30% (6/20)和11.8%(4/34).结论 双环醇可明显缓解干扰素治疗诱导的转氨酶升高反应,确保干扰素治疗顺利进行,且不影响其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