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唱收唱付”法在三查七对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使三查七对真正落实到位,将差错事故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方法 将财务收费系统中的“唱收唱付”法用于三查七对流程,使查对过程程序化。结果 用“唱”法进行三查七对,使医嘱的执行更加准确,避免了许多差错事故的发生。结论 应用“唱收唱付”法进行三查七对是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造影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是指排除了其他肾脏损害因素,在应用造影剂后1~3 d发生的急性肾功能损害.近几年的临床研究[1]显示CIN发生率在7.8%~16.9%.随着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CAG)与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在临床的广泛开展,预防冠状动脉简称(冠脉)介入术后CIN日益被重视.  相似文献   
3.
<正>三维心脏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引导下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环肺静脉电隔离治疗技术是目前消融Af的主要治疗策略。标测过程中心电信号、电压及磁场定位信号的采集,有赖于体表参考电极位置的准确和稳定,如果术前电极定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肠上皮细胞γ射线损伤的差异表达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肠是电离辐射的敏感组织.γ射线照射后小肠上皮干细胞的损伤,肠道组织形态和生理功能改变的文献报道较多[1],但肠道辐射损伤分子机制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采用mRNA差异展示技术,分离正常的和经60Coγ射线照射的人肠上皮细胞株HIEC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拟从分子水平探讨电离辐射对人肠上皮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为建立辐射损伤的分子诊断标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曾桂英  刘国英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1344-1345,1343
目的: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急诊科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估,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护理风险管理提高了急诊科护士的风险意识和业务水平,减少了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应用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医院行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笔者通过对职业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归纳和分析,探索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几个重要方面。目的是探索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加强医院行风建设,促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落实。  相似文献   
7.
次声是由物体的机械性振动所产生,频率范围为0.1-20 Hz的声波,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工农业生产、交通及军事活动等领域中.当作用时间、声压级水平相同时,损伤程度随次声频率的变化可有所不同[1].已经发现8 Hz130 dB次声可以引起大鼠肾脏超微结构的改变[4],但对于16 Hz 130 dB次声反复作用一定时间后,对肾脏是否有影响还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拟利用本校研制的电激励式次声压力舱内给予大鼠16 Hz 130 dB次声每天作用2 h,在作用后1和7 d后处死大鼠,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次声的肾损伤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次声是由物体的机械性振动所产生,频率范围为0.1-20 Hz的声波,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工农业生产、交通及军事活动等领域中.当作用时间、声压级水平相同时,损伤程度随次声频率的变化可有所不同[1].已经发现8 Hz130 dB次声可以引起大鼠肾脏超微结构的改变[4],但对于16 Hz 130 dB次声反复作用一定时间后,对肾脏是否有影响还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拟利用本校研制的电激励式次声压力舱内给予大鼠16 Hz 130 dB次声每天作用2 h,在作用后1和7 d后处死大鼠,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次声的肾损伤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电磁脉冲辐照后小鼠红细胞形态和电泳率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场强的电磁脉冲(EMP)对红细胞形态和电泳率的改变,以探讨其量效关系.方法 BALB/c雄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即50、100、200、400kV/m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用EMP辐照小鼠,EMP参数为场强0~400kV/m,前沿3ns,脉冲次数200个,脉冲间隔4s.照后小鼠尾部取全血,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受照小鼠红细胞膜表面的形态改变;用显微细胞电泳法,观察红细胞电泳率和胞膜带电性的变化,研究其场强与效应的关系.结果 200kV/m辐照后扫描电镜观察红细胞胞膜上出现多个棘突小泡;各组红细胞膜带电特性均为负电,随着EMP场强(0~400kV/m)的增加,受照小鼠的红细胞电泳率逐渐降低,以照后2h时最为显著,200kV/m、400kV/m组电泳率降低最为显著(P<0.01),0kV/m组电泳率为0.917±0.040μm·s-1/V·cm-1,这两组电泳率分别降低至(0.600±0.076)μm·s-1/V·cm-1和(0.484±0.064)μm·s-1/V·cm-1.随着照后时间的延长,辐照组细胞电泳率逐渐恢复,照后2天已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EMP可引起受照小鼠红细胞膜棘突改变和电泳率降低,EMP场强与红细胞电泳率之间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0.
应用 LCN,ERFC,LCT,和 LCM 等指标观察到未经抗癌治疗的初诊癌症病人的免疫状态较正常人有降低倾向,癌灶转移病人与未转移者比较,淋巴细胞反应有所偏低,但多数指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抗癌治疗的病人和初诊病人比较,放射对 ERFC、LCT 和 LCM 有抑制作用,化疗病人的 LCN 和 ERFC 降低,中草药抗癌药仅有 LCT 降低,而手术治疗与综合疗法则未见明显变化,淋巴细胞的各项免疫指标与治疗后病人的病情发展关系,并不完全相符,因此,这四种淋巴细胞反应的测定,在反映癌症病人的免疫状态和指示病情、考核疗效上,并非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