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中国南海海绵共附生真菌种群多样性及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南海海绵共附生真菌的种群多样性,并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真菌菌株。方法采用6种不同的真菌培养基、3个不同培养温度对中国南海10种海绵共附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并采用牛津杯法进行抑菌活性筛选。结果共分离培养得到177株真菌菌株。基于RFLP分析得到24株代表性菌株,基于18SrRNA基因的分子鉴定证明分别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下的4个目10个属,真菌比例最高的目为Euro-tiales(37.5%)和Hypocreales(41.6%)。部分菌株显示了对革兰阳性细菌和革兰阴性细菌的广谱的抑菌活性。结论揭示的丰富的海绵共附生真菌及其抑菌活性对于深入研究和利用海绵共附生真菌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揭示中国南海海绵Theonella swinhoei共生微生物次级代谢潜力。方法 用Illumina Hiseq 2000测序仪对T. swinhoei元基因组DNA进行测序,用MG-RAST平台对共生微生物种群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并比较此海绵与其它海绵的次级代谢差异。用fragment recruitment方法评估T. swinhoei元基因组中具有代表性的微生物在此种海绵和其它生境中的丰度。用antiSMASH预测T. swinhoei元基因组中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并通过序列比对分析其来源。结果 T. swinhoei共生微生物主要包括Proteobacteria(30.5%)、Actinobacteria(6.2%)、Poribacteria(3.6%)、Firmicutes(3.5%)、Chloroflexi(2.6%)和Cyanobacteria(2.1%)。Candidatus Entotheonella sp. TSY1和Candidatus Entotheonella sp. TSY2在T. swinhoei中的丰度比其它生境高很多。T. swinhoei共生微生物中聚酮合酶模块和相关蛋白(COG3321)以及非核糖体肽合成酶模块和相关蛋白(COG1020)基因的比例比其它海绵共生微生物中的比例高。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除来自Candidatus Entotheonella外,还有许多来自未知的共生细菌和可能的蓝细菌。结论 中国南海海绵T. swinhoei共生微生物具有很强的次级代谢潜力,为研究海绵天然产物微生物来源提供了依据,同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T. swinhoei共生微生物资源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明代医家万全所著《幼科发挥》中对小儿泄泻的阐述系统全面,他认为泻分五种,但其总的病因源于湿浊不化;在辨证中,以四时辨证为纲,以脏腑辨证为要,且治疗时尤重脾胃的顾护;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对于久泻不止者,在顾护脾胃的同时注重保存津液,防生他变;后世医家总结的"治泄九法",皆在万氏临床实践中有所体现,为后世治疗小儿泄泻丰富了理论。《幼科发挥》对小儿泄泻的病因病机认识、理法治则、遣方用药,对当今临床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揭示中国南海海绵和珊瑚共附生真菌多样性及其抗菌活性。方法采用9种不同的真菌培养基对海绵和珊瑚中的共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和纯化,根据真菌18SrDNA对所分离的真菌进行鉴定,使用MEGA 5.2软件对所分离真菌进行系统发育分析。采用圆形滤纸片法进行抑菌活性筛选。结果从采自南海的6种海绵与3种珊瑚中共分离得到106株真菌菌株,通过形态分析和序列分析排重得到41株独立真菌菌株。18SrDNA序列比对结果分析显示,分别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11个目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4个目,共计26个属。其中子囊菌门所占比例最高为93.4%,剩下的6.6%为担子菌门。通过抑菌活性筛选显示部分真菌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结论本研究揭示了中国南海海绵和珊瑚共附生真菌丰富的种群多样性及部分真菌的抑菌活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海绵和珊瑚共附生真菌及生产活性物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球结膜下注射的操作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球结膜下注射是一种为了使眼部组织,特别是使房水内获得较高的药物浓度,从而增强及延长药物作用时间,促进血液循环[1],已达到消炎、止痛、抗过敏及散瞳的作用而采取的一种注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用Streptomyces lividans GX28异源合成N-乙酰基色胺,并研究N-乙酰基色胺的抗赤潮藻活性。方法 前期研究发现Bacillus atrophaeus C89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aromatic l-amino acid decarboxylase, AADC)能将L-色氨酸脱羧成L-色胺。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发现S. lividans GX28基因组中存在使色胺乙酰化的酶。通过克隆、重组将aadc基因转入S. lividans GX28中构建重组菌株,HPLC检测目标产物,NMR鉴定化合物的结构。检测化合物对3种赤潮微藻的毒性。结果 S. lividans GX28中的蛋白WP_015609847.1含有芳烷基胺N-乙酰转移酶(alkyl amine N-acetyltransferase, AANAT)的底物结合位点(P64和F188)和催化位点(Y168),推测其为AANAT。宿主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N-乙酰基色胺。N-乙酰基色胺对墨西哥原甲藻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9.56mg/L)。结论 推测aadc基因在链霉菌中异源表达。重组链霉菌中检测到N-乙酰基色胺,并对N-乙酰基色胺的生物合成途径进行推测。N-乙酰基色胺对P. mexicanum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抑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2017年全球约4. 25亿成年人患糖尿病,预计到2045年,糖尿病患者可达6. 29亿[1]。糖尿病可累及全身所有组织器官,形成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现代医学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多存在长期服用不良反应大,服用剂量不当导致低血糖等严重后果;而中医药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在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近年来随着黄连、小檗碱、黄连素等在防治糖尿病研究中的不断深入,首见于《六因条辨》的黄连温胆汤的相关研究受到重视。该方原主治"伤暑""中暑",现今已拓展至糖尿病的防治。作者就近20年黄连温胆汤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研究两大方面进行综述,结果表明,在该领域的临床研究多为辨证治疗,随症加减,缺乏系统临床研究。而实验研究的范围较之临床研究更少。分析其原因与以下几方面有关:(1)黄连温胆汤在《六因条辨》中只有组成而无药量,影响其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的开展,同时也影响实验研究的客观化;(2)公认的糖尿病并发症动物模型较少,而符合复方主治病机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更是少之又少;(3)中药复方相对于单味中药成分复杂,药效机制难以确定,亦为实验应用较少的原因。因此,课题组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提出"黄连与温胆汤的最佳配伍比例如何及其作用机制是否与温胆汤原方有所不同"的科学问题,该问题的解决将为黄连温胆汤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湿热之邪犯肺所致湿热咳嗽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然《中医内科学》教材及相关诊疗指南等鲜有论述。笔者基于温病学中有关湿热证的认识,结合湿热体质对湿热咳嗽的影响,将湿热咳嗽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其特性、因机及防治,以期为进一步深入认识湿热咳嗽及临床辨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