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盐酸特比萘芬醇类脂泡囊凝胶在体和离体透皮特点。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实验,考察盐酸特比萘芬醇类脂泡囊凝胶、脂质体凝胶和普通凝胶经皮渗透性和皮肤滞留量;以小鼠为实验动物,3种凝胶腹部经皮给药,考察盐酸特比萘芬的血药浓度和皮肤滞留量,对比不同类型凝胶剂的透皮效果。结果:离体透皮扩散实验中,透皮速率排序为:脂质体凝胶>醇类脂泡囊凝胶>普通凝胶;皮肤内24 h累积滞留量排序为:醇类脂泡囊凝胶>脂质体凝胶>普通凝胶。在体透皮吸收实验中,皮肤内6 h累积滞留量排序为:醇类脂泡囊凝胶>脂质体凝胶>普通凝胶。3种凝胶中的盐酸特比萘芬在皮肤深层中的滞留量均远远大于角质层,醇类脂泡囊凝胶中药物在皮肤深层的滞留量远大于另外两种凝胶,而脂质体凝胶和普通凝胶在皮肤深层的滞留量无明显差异。结论:醇类脂泡囊对盐酸特比萘芬透皮吸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显著提高盐酸特比萘芬在皮肤内特别是皮肤深层中的滞留量,为治疗深部皮肤真菌感染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屈光不正是引起弱视的主要原因,均发生在没有戴矫正眼镜的屈光不正儿童。本文对57例屈光不正性弱视进行配镜后闪烁治疗仪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采用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联合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联合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对20例经病理确诊的真菌性上颌窦炎进行手术治疗,并同期比较20例单纯采用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治疗经病理确诊的真菌性上颌窦炎。结果随访半年,治疗组20例全部治愈,对照组20例中有6例复发,再行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治愈。结论真菌性上颌窦炎属难治性鼻窦炎,采用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联合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对其综合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丹皮酚对体外培养人黑素瘤A375和M14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CCK8检测黑素瘤A375和M14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Annexin-V/PI法观察细胞凋亡的变化;用Hoechst33258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结果:细胞周期显示丹皮酚处理过的A375和M14细胞G2/M期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以0 mmol/L、1.25 mmol/L、2.5 mmol/L、5 mmol/L丹皮酚作用24 h后,A375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分别为3.11%±0.53%,13.74%±1.73%,25.95%±0.57%和46.44%±0.81%;M14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分别为1.00%±0.08%,2.00%±0.01%,2.99%±0.29%和14.73%±0.94%,呈剂量依赖性诱导A375和M14细胞凋亡。经5 mmol/L丹皮酚作用后Hoechst33258染色示凋亡细胞形态改变。结论:丹皮酚对黑素瘤A375和M14细胞均具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黄褐斑患者的病因、加重因素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通过问卷形式收集166例女性黄褐斑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行为学资料、临床资料,并计算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MASI)、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DLQI)、黄褐斑生活质量评分(MELA-SQOL)。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寻找黄褐斑严重程度及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 结果 33.13%(55/166)的患者在发病前1年内有怀孕史。4.82%(8/166)的患者发病前1个月内有明确日光暴晒史。患者MASI评分(5.99 ± 4.01)分,DLQI评分(4.34 ± 4.41)分,MELASQOL评分(30.54 ± 17.91)分。黄褐斑MELA-SQOL评分随着年龄的增长降低(β = -0.220,t = 2.874,P < 0.05),随着皮损颜色的加深上升(β = 0.217,t = 2.827,P < 0.05)。绝经前黄褐斑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MASI评分增加(β = 0.244,t = 3.387,P = 0.001),Fitzpatrick皮肤分型为Ⅳ型的患者MASI评分较Ⅲ型皮肤高(β = 0.322,t = 4.615,P < 0.001)。 结论 黄褐斑的发病与激素水平波动和日晒有关。黄褐斑颜色越深、年龄越小的患者生活质量受黄褐斑的影响越大。FitzpatrickⅣ型患者较Ⅲ型的患者黄褐斑更重。绝经前黄褐斑患者随着年龄增长皮损有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6.
白癜风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孟丽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7):1181-1184
白癜风是以黑素细胞丢失和白斑形成为特征的常见色素障碍性皮肤病。自身免疫介导的黑素细胞凋亡一直是关注的热点。白癜风不仅存在免疫学遗传基础、大量研究表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相关细胞因子也参与其发病,而以细胞免疫的效应较为突出,现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有助于理解其发病机制并且为白癜风的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基于"药材–成分–靶标–通路"关联网络,揭示鸡骨草治疗乙型肝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筛选鸡骨草中OB≥30%且DL≤0.18的活性成分,补充文献报道中鸡骨草代表性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在线预测靶标,整合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中乙型肝炎靶标,利用Cytoscape筛选核心靶标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核心靶标和作用成分的结合模式.结果 鸡骨草中21个活性成分作用91个乙型肝炎靶标,包括17个核心靶标,包括ESR1、MMP9、STAT3、JUN等,核心成分包括相思子碱、相思子皂醇、大豆甾醇、2',4'-二羟基查尔酮等.GO富集得出928条结果,其中生物过程808条,细胞组成41条,分子功能79条.KEGG通路富集得相关通路118条,提示鸡骨草作用于癌症信号通路、内分泌抗性、乙型肝炎信号通路、MAPK等多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靶标和作用成分可以自由结合.结论 鸡骨草通过相思子碱、相思子皂醇、大豆甾醇等关键成分干预了ESR1、MMP9、STAT3及JUN等靶标,调节了乙型肝炎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及内分泌抗性等通路发挥治疗乙型肝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维A酸类药物因其抗肿瘤效应用于非黑素皮肤肿瘤的化学预防.异维A酸与阿维A均能有效降低非黑素皮肤肿瘤的发生.根据适应证用维A酸类药物进行化学预防时,推荐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达到能耐受的最小有效维持剂量,并根据疗效、临床耐受性等调整治疗剂量.维A酸类药物化学预防的可能机制是激活维A酸受体及维A酸X受体并影响其表达,调节转录因子活化因子-1及影响信号通路B-Raf/Mek/Erk、Stat3及核因子-κB等,调节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33岁.因阴囊糜烂10 d于2011年5月3日至我院就诊.患者11d前咽喉疼痛后服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0.2 g每天3次,1d后左侧舌黏膜出现一花生米大糜烂面.阴囊出现一钱币大红斑.未停药.次日,舌糜烂面增大,阴囊红斑增大,中央破溃.左腋前及右足拇趾伸侧暗红色斑.当地医院予以罗红霉素0.15g每天2次,西替利嗪10 mg,每天1次等治疗.用药后皮疹无缓解.次日龟头处新发一指甲盖大小的糜烂面,右足拇趾红斑增大且中央出现水疱,疱液澄清.至当地医院口腔科,按口腔溃疡予以甲硝唑涂剂治疗口腔黏膜糜烂.皮损无明显改善,遂至我院就诊.发病期间无其他不适.患者既往体健,未曾服用过同品牌的左氧氟沙星胶囊.其父曾患固定性药疹,具体药物不详.皮肤科检查:患者左舌黏膜见2 cm×3 cm及0.5 cm×0.5 cm大小糜烂面,表面有白色分泌物,右舌黏膜增厚,右颊黏膜可见2cm×2cm大小糜烂面(图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运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及光镜对墨汁注射到不同月龄兔膝关节腔后半月板的结构进行观察,以进一步丰富半月板的基础知识及为中医药保守治疗半月板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6只不同月龄的健康的日本大白兔,分别往每只大白兔膝关节腔内注射墨汁5毫升,一小时后,处死大白兔,剖取半月板,然后按常规方法制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光镜观察标本。结果光镜观察:注射墨汁组可见墨汁进入滑膜层,却未深入到组织内部;滑膜层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变薄。电镜观察:①兔半月板的上、下表面均有滑膜被覆,且滑膜有大量孔洞。孔洞的直径随年龄的增长呈由大至小的趋势。②在半月板前后角及半月板体部的内部有形态不十分规则的管道,其无光滑的内壁,偶尔有些开口于上表面;并随月龄的增加而减少。③半月板表面可见许多平行排列的条状隆起和沟,胶原纤维呈束状存在,且胶原纤维及其束之间存在大量空隙。胶原纤维的间隙随年龄的增长呈从大到小的趋势。④注射墨汁组的半月板在透射电镜下可见靠近表面的基质中有墨汁颗粒存在。结论在半月板内部存在一个庞大的营养供给体系,并将其称之为"半月板营养滑液弥散系统",由半月板表面滑膜上的孔洞、穿行在半月板中的管道、胶原纤维束及胶原纤维之间的空隙、软骨陷窝等结构组成。但这种系统结构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退行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