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大肌肌腱肱骨止点(pectoralismajor tendon,PMT)上缘作为半肩置换术中假体高度定位参考的临床应用。方法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行切开解剖复位钢板内固定的肱骨近端骨折病例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56~72岁,平均(65.3±5.2)岁。测量PMT上缘到肱骨头最高点的平均距离为(5.21±0.42)cm。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38例老年严重肱骨近端骨折行半肩置换的患者,参照PMT上缘到肱骨头最高点的距离5.2 cm确定肱骨假体高度,男7例,女31例;年龄60~82岁,平均(72.0±6.5)岁。术后3个月拍摄双侧肱骨全长X线片并测量长度,比较双侧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对侧肱骨长度(humeruslength,HL),采用HL×0.176计算PMT到肱骨头最高点距离,与(5.21±0.42)cm比较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半肩置换侧肱骨全长与对侧肱骨全长分别为(32.41±2.47)cm、(31.93±2.82)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对侧HL×0.176计算PMT到肱骨头最高点距离为(5.61±2.82)cm,与(5.21±0.42)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MT可以作为肱骨假体高度的可靠参照,PMT上缘到肱骨头最高点距离为(5.21±0.42)cm,可以作为参考数值之一。  相似文献   
2.
背景 物理降温方法是中枢性高热患者的主要降温方法,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效果报道不一,且存在较明显的并发症。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低温静脉输液装置(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4 2 0070586.4)对中枢性高热患者进行物理降温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2019年佛山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中枢性高热患者9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9)、普通静脉降温组(n=32)和应用降温装置组(n=32)。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及体表物理降温,普通静脉降温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静脉输注低温液体(由冰箱冷藏4 ℃),应用降温装置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新型低温静脉输液装置输注室温液体。检测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4 h及治疗48 h后的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FbgC)、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小板计数(PLT);观察寒战、心律失常、皮肤受损等并发症发生率;测量治疗前及治疗2、4、8、12、24、48 h的肛温;评估治疗1周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电话随访患者治疗28 d病死率。结果 治疗方法和时间对FbgC、APTT、PT及PLT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和时间对FbgC、APTT、PT及PLT主效应均不显著(P>0.05)。应用降温装置组寒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和普通静脉降温组,皮肤受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7)。治疗方法和时间对肛温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和时间对肛温主效应均显著(P<0.05);其中应用降温装置组治疗2、4、8、12、24、48 h的肛温均低于对照组和普通静脉降温组(P<0.05)。治疗1周后应用降温装置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和普通静脉降温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新型低温静脉输液装置对中枢性高热患者进行物理降温治疗具有快速且稳定的降温效果,且其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广泛应用于临床降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例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中药干预组(30例),对照组行物理干预及常规治疗,中药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补阳还五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力、生活自理能力指数,统计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总住ICU时间、治疗后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评分)和随访28 d死亡率。结果中药干预组患者的肌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指数提升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且治疗后的DVT发生率、总住ICU时间和APACHEII评分比对照组明显要少(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改善ICU-AW患者临床症状、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包括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以前两者较常见,是来源于胎盘滋养细胞的肿瘤,其特点之一是转移早而广泛,尤以肺转移为最多见。其X线表现形态多样,缺乏特异性。本文探讨X线胸片及CT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肺转移时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及这些表现与血HCG值的对应关系,试图寻找一些规律来协助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严重脓毒症患者中联合应用大黄和山莨菪碱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4例入选的严重脓毒症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4组.对照组(22例)采用常规治疗;大黄组(2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山莨菪碱组(2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山莨菪碱;联合组(2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大黄、山莨菪碱.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72 h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乳酸(Lac)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D14+/人白细胞DR抗原(CD14+/HLA-DR)的变化.结果 4组治疗前后HR、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治疗后72 h,血Lac (mmol/L)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08±0.80比2.83±1.25,P<0.05).4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48 h TNF-α(ng/L)、IL-6 (ng/L)、CD14+/ HLA-D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黄组、山莨菪碱组、联合组治疗后72 h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联合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TNF-α:22.05±4.73比29.23±6.40,IL-6:88.21±7.22比104.04±9.76,CD14+/ HLA-DR:(52.40±4.80)%比(32.40±4.12)%,均P<0.05].结论 联合使用大黄及山莨菪碱能降低严重脓毒症患者炎症因子(TNF-α和IL-6)和Lac水平,提高CD14+/HLA-DR表达水平,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正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i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是我国院内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是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尤其是呼吸机相关肺炎(VAP)重要的致病菌,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率及死亡率高~([1])。鲍氏不动杆菌极其容易诱导耐药性,对抗生素治疗效果差,常需要多种抗生素联合治疗,费用昂贵、副作用大。临床往往在急重症到慢重症的阶段出现,后期因免疫抑制~([2]),甚至免疫衰竭,导致耐药菌感染,而这类患者因机械通气时间长,易出现ICU获得性肌无力、肢体肌力下降,甚至深静脉血栓、谵妄等并发症,从而导致患者脱机困难、ICU住院时间延长。本研究拟通过对MDR-Ab肺部感染患者进行早期肺康复锻炼,观察其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多发骨折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多发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血必净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血必净注射液5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7天。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入ICU后、治疗后第3天、5天、7天抽静脉血,测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II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第5、7天各项凝血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APACHE I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7天后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够调节多发骨折患者凝血功能,改善其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8.
外科手术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防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599例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①各年份的手术切口种类比例差异小,无明显的变化规律;②各年份的全身感染比例、感染总比例有较大差异,并逐渐降低。结论适当增加预防感染的范围和强度,可以减少外科手术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骨腊为骨科和脑外科手术时的堵塞性止血剂.根据临床对本品质量的要求,经反复的实验和不断改进,最后确定了处方的内容和比例,简化了制备工艺,并对其质量进行了探索.本品为微黄色蜡状固体.经我院骨科和脑外科30余年的临床使用,效果较好.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脓毒症休克患者PiCCO监测下的液体复苏中的其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与中心静脉压(CVP)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严格按照2008年脓毒症救治指南进行液体复苏,测定记录的ITBVI与其对应的CVP值,观察不同CVP范围值的容量反应准确性。结果: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监测全过程中,CVP与ITBVI无相关性(r=-0.016,P>0.05),CVP在0-8mmHg或>12mmHg时,aCVP及cCVP与ITBVI无相关性(r分别为-0.201、-0.009,P>0.05),当达到脓毒症指南复苏目标时(CVP在8-12 mmHg),bCVP与ITBVI呈正相关(r=0.542,P<0.01)。结论:在脓毒症休克患者中,因其患者病理生理的特殊性,且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胸腔内压,腹腔内压等因素,CVP不适合单独作为液体复苏容量指标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