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观察棍点理筋正骨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法,收集肩周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口服用塞来昔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传统正骨推拿疗法治疗,隔日1次,14天为1个疗程;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棍点理筋正骨手法治疗,3~5天治疗1次,14天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主要观察指标为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肩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指数(SPADI),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时各评价1次。次要疗效指标包括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量表(UCLA)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包括关节疼痛、痛有定处、活动受限、局部僵硬症状评分),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判定临床疗效,记录诊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4周时疼痛VAS评分、SPADI及关节疼痛、痛有定处、活动受限、局部僵硬评分均降低,UCLA评分升高,治疗4周时血清IL-6、TNF-α水平均降低(P<0.05)。两组治疗2周、4周时组间比较,研究组疼痛VAS评分、SPADI及中医各...  相似文献   
2.
3.
微创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4月~2010年4月,收治28例无神经系统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12例行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16例行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影像学指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微创组与开放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VAS疼痛评分相比,微创组明显低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术中X线透视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的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与同组术前比较,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1年,两组的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半年两组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复位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比较椎间融合器加颗粒状自体骨椎间融合和自体髂骨加颗粒状自体骨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5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后路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根据椎间植骨融合方式的不同,分为椎间融合器加颗粒状自体骨椎间融合组(A组,26例)和自体髂骨加颗粒状自体骨椎间融合组(B组,30例)。比较两种植骨融合方式的影像学结果和临床疗效。结果随访时间18~30个月,平均(20.3±3.7)个月。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前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A组融合率为96.2%,B组融合率为96.7%,两组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良率92.3%,B组优良率为90.0%,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椎间隙高度丢失(1.1±0.3)mm,B组椎间隙高度丢失(2.5±0.6)mm,两组椎间隙高度丢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椎间融合器加颗粒状自体骨椎间融合和自体髂骨加颗粒状自体骨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优良率相当,融合率相近,临床疗效好,但采用椎间融合器加颗粒状自体骨椎间融合者椎间隙高度丢失较少,可能有利于保持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4月-2011年10月采用单侧穿刺PKP治疗重度OVCF 15例。于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进行VAS评分并测量骨折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和伤椎后凸角,于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15例20个椎体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骨水泥注入量2.9ml,4例5个椎体术中骨水泥渗漏至椎间盘和(或)椎旁软组织,无明显临床症状,未发生骨水泥椎管内渗漏。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随访6~15个月,平均9.5个月。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的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恢复(2.9±0.8)mm,伤椎后凸角矫正(2.0±0.5)°,1例术后发生其他椎体的继发性骨折。结论:单侧穿刺PKP治疗重度OVCF疗效满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 pression fracture,OVCF)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4月-2011年10月采用单侧穿刺PKP治疗重度OVCF15例。于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进行VAS评分并测量骨折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和伤椎后凸角,于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15例20个椎体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骨水泥注入量2.9ml,4例5个椎体术中骨水泥渗漏至椎间盘和(或)椎旁软组织,无明显临床症状,未发生骨水泥椎管内渗漏。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随访6~15个月,平均9.5个月。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的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恢复(2.9±0.8)mm,伤椎后凸角矫正(2.0±0.5)°,1例术后发生其他椎体的继发性骨折。结论:单侧穿刺PKP治疗重度OVCF疗效满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数字化成形二维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纳入研究的病例4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行数字化成形二维钛网颅骨缺损修补术;对照组20例行传统手工塑形三维钛网颅骨缺损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钛网塑型安装时间、钛钉使用数量、术后并发症和患者对修复后容貌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钛网塑型安装时间、钛钉使用数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修复后容貌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数字化成形二维钛网进行颅骨修补术手术操作相对简便,手术时间短,出血量、钛钉使用量及手术并发症少,较完美地恢复了患者颅骨外形,并且硬度高,起到较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应用数字化成型二维钛网行颞肌下或颞肌外颅骨修补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至2011年1月收治颅骨缺损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应用数字化成型二维钛网分别行颞肌外(3s例)或颞肌下(21例)颅骨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硬膜破损率、术后恢复时间、钛网下积血、皮下积液、皮肤切口愈合、钛钉松动、钛板变形、咀嚼疼痛、咀嚼受限、容貌满意度等指标差异。结果颞肌外组和颞肌下组颅骨修复后容貌满意度(分别为100%和90.5%)和术后病人主观舒适度无明显差异(P〉0.05);颞肌外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脑膜破损率和术后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颞肌下组(P〈0.05)。结论颞肌外与颞肌下两种颅骨修补术式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而颞肌外数字化二维钛网颅骨修补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恢复期缩短和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肺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进一步研究该病的病因病机及证候特点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自编慢性肺炎四诊症状调查表对76例慢性肺炎患者进行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根据调查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得到慢性肺炎的3个证候类型.结论:聚类分析显示慢性肺炎除气虚、阴虚及痰浊以外,尚有瘀血内阻情况存在,既有痰、瘀等邪实之标,又有气虚、阴虚正虚之本.从症状出发,运用聚类分析进行中医证候研究的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