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肠癌细胞突变的线粒体DNA(mtDNA)转染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后,mtDNA与转染细胞核内基因组的整合情况.方法:将携带大肠癌细胞突变mtDNA的重组质粒pcDNA3.1( )-Sw480 mtDNA、pcDNA3.1( )-NHWBC mtDNA及空质粒pcDNA3.1( )通过脂质体法转染NIH3T3细胞.同时用PCR法制备3条相应的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mtDNA探针.分离转染的NIH3T3细胞核内染色体,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mtDNA探针与核内基因组的整合情况.结果与结论:瞬时转染的NIH3T3细胞核基因组上存在mtDNA的同源序列.外源肿瘤细胞mtDNA与NIH3T3细胞核内基因组发生整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于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的患者,指南推荐进行短期口服抗凝治疗,但许多患者由于有抗凝禁忌而接受抗血小板治疗。本研究旨在比较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短期口服抗凝治疗与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02年1月至2021年11月以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接受短期口服抗凝治疗或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及以器械相关血栓、脑卒中、大出血为研究终点的研究。分别采用Jadad评分量表和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纳入的随机对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项研究,其中随机对照研究1项,观察性研究14项(包括10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和4项回顾性研究);共纳入5 500例患者,其中3 215例接受抗血小板治疗,2 285例接受口服抗凝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短期抗血小板治疗和口服抗凝治疗在器械相关血栓(OR=1.34,95%CI:0.91~1.97,P=0.14)、脑卒中(OR=1.27,95%CI:0.75~2.16,P=0.36)、...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降低胸腰椎术后患者便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取2014年12月~2016年1月本科室收治的行胸腰椎手术的128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术前干预组及术后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分别针对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认知行为干预,以降低胸腰椎手术患者术后便秘发生率。结果认知行为干预可以降低胸腰椎手术患者的便秘发生率,并且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和传统的护理方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减轻胸腰椎术后患者便秘痛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减轻术后便秘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肝创面不同处理方法 ,指导手术治疗.方法 按随机分组原则,将58例肝肿瘤切除术后的肝创面分为A组(肝创面敞开用微孔多聚糖止血球组)、B组(肝创面敞开用氩气刀烧灼组)、C组(肝创面对拢缝合组),记录术中创面的出血量、止血时间、术后引流量及肝功能等指标,比较其间的差异.结果 A、B、C组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肝门阻断方法 、阻断时间、有无门静脉癌栓、术后创面引流量、血常规、白蛋白、前白蛋白、球蛋白、胆红素上无明显差异(P>0.05);C组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A、B两组(P<0.05);A组和C组的创面出血量明显低于B组(P<0.05),A、C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在术后24 h、3 d、7d丙氨酸转氨酶(ALT)比较上,A组和B组升高显著低于C组,恢复也较快(P<0.05),A组与B组比较无差异.结论 肝肿瘤切除术后肝创面的处理直接影响到肝创面出血量及术后肝功能的恢复,应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创面敞开还是对拢缝合.创面敞开时的止血必须彻底,术中应采用合适的止血方法 及止血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HUR/PIM1信号通路探讨线粒体在高血压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机制。方法AngⅡ处理人脐血管内皮细胞(HUVCE)分为3组:control组、AngⅡ组和Mdivi-1组。CCK-8、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检测细胞活力、凋亡及迁移率。线粒体选择性探针检测线粒体形态,JC-1染料测量线粒体膜电位。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Drp-1、ROS、HUR/PIM1 mRNA和蛋白含量,体外血管形成验证血管生成。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AngⅡ组细胞活力降低、Drp-1和ROS蛋白表达升高和线粒体形态改变及膜电位降低,HUR/PIM1信号通路mRNA和蛋白含量升高,血管生成增加,Mdivi-1组效果相反。结论 Mdivi-1降低线粒体的表达和AngⅡ诱导的细胞的HUR/PIM1通路的表达,可抑制AngⅡ诱导的细胞的凋亡、迁移及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累及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的肝肿瘤切除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术中大出血,全肝血流阻断术(THVE)能有效控制术中大出血,但由于阻断下腔静脉,易引起全身血流动力学紊乱。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术(SHVE)仅阻断入肝与出肝血流而保持下腔静脉通畅,不会引起全身血流动力学紊乱。本文就这两种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作一比较。方法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共施行包括入肝与出肝血流同时阻断切肝术197例,其中THVE87例,SHVE110例。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情况、肝切除范围、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所有肿瘤均压迫或侵犯1根以上主肝静脉或下腔静脉,两组病人术前一般情况、肝切除范围、肿瘤病理类型无明显差别,术中出血量、肝热缺血时间、手术时间,THVE组明显高于SHVE组。THVE组有15例同时行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4例肝静脉癌栓取出术,7例行下腔静脉壁修补术,SHVE组有7例同时行肝静脉取栓术,有1例因肿瘤侵犯下腔静脉壁而改行THVE。术后并发症THVE组明显高于SHVE组,前者有2例术后死于肝功能衰竭,SHVE组无1例死亡。术后ICU时间及住院时间THVE组明显高于SHVE组。结论THVE与SHVE均能有效控制术中肝静脉破裂大出血,THVE对伴有下腔静脉癌栓或静脉壁受侵犯的病人是唯一的选择方法,但THVE对全身血流动力学影响大,对未侵犯下腔静脉而仅侵犯肝静脉的病人更适合采用SHVE。  相似文献   
7.
目的 由于肝脏是消化道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有必要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转移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4年7月~2005年7月经病理检查证实的223例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生存期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根治性切除1~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9.23%、50.1%及 40.1%;手术及其结果:病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出现并发症者6例,其中黏连性肠梗阻1例,切口感染4例,右膈下感染1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随访情况:随访时间2~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失访6例.结论 根治性切除是提高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转移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转移患者经合理治疗,3年生存卒可达40%以上,因此对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转移者应采取积极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某省基层部队医务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基层部队卫勤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该省基层部队等级不同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卫勤机构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问卷调查,并对影响应对能力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发放636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606份,有效回收率95.3%。基层部队医务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问题知晓率为98.3%,仅74.9%能够准确判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合格率为38.4%。应对能力的可能影响因素主要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意识(OR=3.741,95%CI:2.844~4.921);参加救助培训(OR=2.427,95%CI:1.597~3.690);参加应急演练(OR=1.822,95%CI:1.207~2.751);年龄(OR=1.465,95%CI:1.165~1.843);学历(OR=1.423,95%CI:1.085~1.867)。[结论]该省基层部队医务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整体应对能力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须加强人才培养,开展应急演练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危机风险意识,提升应对突发事件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76岁,因停止肛门排气、排便3d,加重伴腹胀4h于2010年1月17日入我院普外科。查体:P102次/min,BP84/45mmHg,双肺呼吸音清,腹强直呈板状,压痛、反跳痛阳性,拟诊为“休克、急腹症”。抗休克治疗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诊断为:乙状结肠癌、乙状结肠穿孔,行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经皮穿刺激光联合臭氧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加臭氧交替治疗颈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31例颈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94个椎间盘应用激光行PLDD加臭氧交替治疗。结果随访资料完整102例,治疗6个月后,优良率84.31%,有效率98.04%。结论 PLDD联合臭氧治疗颈椎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操作简便,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