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进行缓慢的脊髓退行性病变,可被定义为发生于脊髓内组织或中央管的充满液体的腔隙.对于其病因,迄今仍争议不休.既往曾提出的多种学说皆有其种种不足之处.现在一些学者提出一种新的理论,即空洞形成的力量来自于髓内组织搏动压,空洞内的液体来自于髓内组织的细胞外液体,而不是脑脊液.本文就脊髓空洞的形成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中枢神经系统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 分析17例中枢神经系统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治方法和疗效.结果 17例中13例位于幕上,幕下小脑半球3例,颈髓1例.其临床表现及体征无特异性,GT和MRI无法明确诊断.手术全切除12例,近全切除5例.病理检查均证实为恶性黑色素瘤.随访14例,均死于术后肿瘤复发,最短于术后1个月死亡,最长于术后14个月死亡,术后中位生存期6.5个月.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低,误诊率高,预后差,以手术切除为主,可辅以化疗、放疗等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隐匿性责任血管的辨认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岛市立医院85例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7例隐匿性责任血管的面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7例术中探查时未发现直接压迫面神经出脑干端(REZ)的责任血管,但在REZ近颅底侧发现游离状微血管随脑波动压迫REZ,我们采用了Teflon棉包绕REZ减压法,阻止血管对REZ的波动性压迫.结果 7例隐匿性责任血管,均为小脑前下动脉或其分支.术后6例症状立即缓解,1例发作减少,但2个月后完全缓解,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是面肌痉挛的首选治疗方法,术中找到责任血管,特别是隐匿性责任血管,合理解除REZ的压迫是手术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SM)是一种进行缓慢的脊髓退行性病变,过去300年的时间里提出各种学说来解释其发病机制。目前认为空洞的形成主要是脑脊液流动发生紊乱所致,并催生多种学说。本文就SM发病机制研究进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鼻沟通性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手术治疗的18例颅鼻沟通性肿瘤。结果本组18例均行开颅联合鼻内窥镜手术,一期手术切除肿瘤并行颅底重建。手术全切14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发生一过性脑脊液漏2例,18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5月~2年半,4例复发,3例失访,其余11例存活良好。结论显微神经外科联合鼻内窥镜技术一期手术治疗颅鼻沟通性肿瘤,可以较安全彻底地切除肿瘤并稳妥地进行颅底重建,手术全切率高,并发症率低。  相似文献   
6.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进行缓慢的脊髓退行性病变,可被定义为发生于脊髓内组织或中央管的充满液体的腔隙.对于其病因,迄今仍争议不休.既往曾提出的多种学说皆有其种种不足之处.现在一些学者提出一种新的理论,即空洞形成的力量来自于髓内组织搏动压,空洞内的液体来自于髓内组织的细胞外液体,而不是脑脊液.本文就脊髓空洞的形成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覆膜支架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卫宁  贺民  马春晓  吴健  游潮 《华西医学》2009,24(1):145-147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11例TCCF经血管内介入治疗,1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复发,压迫颈总动脉无效,行球囊闭塞颈内动脉及瘘口。结果:术后杂音立即消失,数天后结膜水肿消退,造影见瘘口完全闭塞,10例TCCF患者颈内动脉保持通畅。1例患者颈内动脉闭塞。无操作所产生的并发症出现。结论:覆膜支架是处理TCCF的有效手段;瘘口再通可能与支架移位、贴壁不良有关。压迫颈总动脉对再通瘘口的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听神经瘤显微术后影响有效听力的因素。方法对47例听神经瘤患者在术中听力监护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显微切除术。记录肿瘤的大小、术前听力、肿瘤在内听道的充满程度。结果28例肿瘤直径≤15mm的患者中有效听力保留率为32.1%,19例肿瘤直径≥16mm的患者中有效听力保留率为5.3%,两者相差非常显著(P<0.05)。在25例患者中,影像学资料显示,16例内听道被肿瘤完全充满者有效听力保留率为25%,9例内听道部分充满者有效听力保留率为44.4%(P<0.05)。28例肿瘤直径≤15mm的患者中,16例术前保留有效听力者术后有效听力保留率为37.5%,12例术前为无效听力者术后有效听力保留率为25%(P>0.05)。结论肿瘤不完全充满内听道以及其直径≤15mm有利于有效听力保留,肿瘤直径<16mm的患者良好的术前听力也略有利于有效听力的保留,但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报告了4例直肠癌环扎式结肛吻合术后低位肠瘘的治疗体会。利用支撑吻合管重新置入肛门内,避免了分流性横结肠造瘘。具有支撑、引流、冲洗、减压促进瘘口愈合的作用。本文报道治疗低位肠瘘4例,全部愈合。  相似文献   
10.
对32例大肠损伤在一期切除端端吻合或修补的同时,于肛门处置支撑吻合管,具有减压、引流、冲洗等作用,使损伤的结肠一期愈合,避免了预防性、分流性结肠造瘘,免除了二次手术的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省了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