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养阴清肺口服液中芍药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CNW Athena 120A C_(18)柱(150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1 mL·L~(-1)磷酸(12∶88);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0nm;进样量:20μL。结果芍药苷在0.593 75~38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9),平均回收率为99.74%,RSD为2.21%(n=6)。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对养阴清肺口服液质量控制标准的提高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产低出生体重对幼儿注意发展的影响以及正常出生体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以便及早制定实施有效的干预策略。方法本研究的对象为16.5~31月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32名和足月正常出生体重(normal birth weight,NBW)儿童53名。采用录像回放法评估儿童的注意时间,包括专注注意和偶然注意的时间,并给予注意等级评定,工具采用"电子琴、厨房玩具"两组玩具,每组自由玩耍480s,全程摄像。结果 1)正常幼儿注意时间:NBW幼儿在自由玩耍"玩具1、玩具2"各480s时,总的专注注意短于偶然注意时间(t=2.37,P0.01)。男、女童之间的注意时间、注意等级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低出生体重儿组注意时间:与NBW幼儿相比早产低出生体重幼儿对玩具2的偶然注意时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P0.05)。按注意等级评估,早产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出生体重幼儿专注注意时间短于偶然注意时间;早产低出生体重组幼儿对操作性强的玩具偶然注意时间短于正常组幼儿。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用HPLC法同时测定感冒安颗粒中没食子酸、绿原酸及咖啡酸的含量。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A)-0.4%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0~7.50min A相2%,7.50~7.51min A相2%→12%,7.51~25.00min A相12%;流速:0.8ml/min;柱温:室温;检测波长:272nm(没食子酸)、327nm(绿原酸和咖啡酸)。结果:没食子酸在0.27~8.64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14%,RSD为1.66%(n=9);绿原酸在1.00~32.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8.10%,RSD为2.38%(n=9);咖啡酸在0.30~9.6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0.48%,RSD为2.28%(n=9)。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对感冒安颗粒质量控制标准的提高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7~12月婴儿注意发展的特点、影响因素及是否与气质存在相关性。 【方法】 75名正常婴儿给予球、车、书3个玩具,每个自由玩耍90 s,全程摄像,计算机回放录像,评估婴儿的注意时间包括专注注意和偶然注意的时间。4~12月婴儿气质量表由养育人填写,评定婴儿的气质类型及气质因子。 【结果】 对3个玩具的平均注意总时间为(28.8±12.9) s,专注注意时间(11.4±7.4) s,偶然注意时间为(17.4±8.3) s、专注注意短于偶然注意时间(t =4.7,P<0.01)。婴儿对3个玩具的注意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显示,婴儿对书的注意时间多于对车、球的注意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车与球之间的注意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男、女及按月龄分为7.0月~、9.0月~、11.0~12.0月三组间的注意时间差异。婴儿各气质类型间的注意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注意时间与各气质维度无相关性。 【结论】 7~12月婴儿的专注注意短于偶然注意,婴儿对不同玩具的注意保持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注意时间与其气质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田基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综述田基黄(又名地耳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用注射液的研究和进展。方法:根据国内外文献进行归纳、综述。结果:田基黄的化学成分中已有近50种的化合物被提取分离。药理学方面研究证明:田基黄具有抑菌作用,保肝作用,抑制肿瘤作用,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等。在现代临床研究中,田基黄提炼制成针剂用于临床治疗急、慢性肝炎等。结论:田基黄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需进一步开发其活性成分并深入研究药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田基黄提取物保肝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以D-半乳糖胺盐酸盐腹腔注射造成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田基黄药材不同提取部位的肝保护作用,最终确定有效部位.方法:将SD大鼠给D-半乳糖胺盐酸盐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腹腔注射田基黄不同溶剂的提取物,观察血清中的ALT、AST的变化,确定有效部位.结果:给予田基黄乙醇总提物和乙酸乙酯部位均可降低大鼠血清中的ALT、AST.结论:田基黄乙醇总提取物和乙酸乙酯部位具有明显的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功能性遗粪症(FE)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特点,为其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从青岛市城区抽取4044名4~5岁儿童。男2196名,女1848名。应用自制的儿童一般情况与遗粪症影响因素调查问卷、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3~7岁儿童气质量表与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调查抽样儿童的家庭环境和生长发育状况,将调查发现的90例FE儿童作为病例组,其他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FE儿童的气质、行为和家庭环境特征。FE诊断依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手册第3版(CCMD-3)标准。结果4~5岁儿童FE的患病率为2.23%(90/4044例),其中男童患病率为1.46%(32/2196例),女童患病率为3.14%(58/1848例)。FE儿童气质维度方面规律性、趋避性、适应度和坚持度的得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a<0.05),注意分散度得分低于健康对照组(Pa<0.05);家庭环境特征方面病例组亲密度和组织性得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a<0.05),而矛盾性得分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FE儿童发生行为问题的风险较健康对照组大(OR=1.931)。FE是男童发生不成熟、分裂样、攻击和行为总分异常的危险因素(OR=2.96,3.94,8.26,3.22),是女童发生体诉、攻击性和多动的危险因素(OR=4.35,3.47,2.14);FE儿童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风险大于健康对照组(OR=2.650)。结论FE的实际患病率远远超过临床医师的估计。FE儿童有其气质特点,发生行为问题及患ADHD的风险较高。FE对儿童的行为发展和家庭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为改善FE儿童的生命质量,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后2年内的生长模式及特点,以促进早产儿适宜的体格生长。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规律随访和管理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123例,分为小于胎龄(SGA)儿和适于胎龄(AGA)儿,定期测量体重、身长、头围等数据,采用WHO Anthro软件,计算生后3、6、12、24月龄的体重、身长和头围Z 评分。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特征早产儿生长指标情况。结果 1)早产儿总体体重、身长及头围在生后12个月内Z评分呈上升趋势,但在12~24月龄间Z评分上升不明显。2)SGA与AGA比较,组内效应分析显示:两组体重、身长、头围Z评分总体表现为上升趋势,增长速度以6月龄之前最快,后增速放缓,SGA组身长Z评分在12月龄后转为下降趋势。组间效应显示:在3~24月龄期间,SGA组生后各年龄组体重、身长及头围Z评分值均小于A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53、5.644、 7.163,P<0.05)。AGA组在12、24月龄时体重、身长、头围接的评分接近于WHO标准同龄儿童的均值水平。结论 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在生后24个月内体重、身长和头围均有追赶生长,追赶生长主要发生在生后12个月内,呈先快后慢的模式,SGA 早产儿各月龄体格生长情况均低于AGA 早产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调查山东省3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补充剂的应用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2011年1月来预防接种门诊进行计划免疫与健康保健的儿童945人,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选择家长愿意配合者903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儿童抚养人进行维生素D补充剂应用情况的调查.结果 山东省婴幼儿维生素D补充剂的应用率为79.6%(719/903例),开始添加时间与停用时间分别是生后30.0(30.0)d、9.0(7.0)个月,应用剂量为60.0 ~700.0 IU·d-1,出生1周内、≥1~2周与>2 ~4周开始添加维生素D补充剂的儿童分别占1.9%(12/639例)、3.1%(20/639例)与54.0%(345/639例);76.2%(369/484例)的婴儿1岁以内停用维生素D补充剂,≥1~2岁停用者占17.4%(84/484例),>2 ~3岁停用者占6.4% (31/484例);不同地区、年龄、喂养方式、居住环境、出生体质量、父母受教育程度以及家庭收入水平的婴幼儿,维生素D补充剂应用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喂养方式、出生体质量、家庭收入水平和母亲文化程度等是影响维生素D补充剂应用的因素(OR =0.745、1.482、0.614、0.658、1.913,Pa<0.05).结论 维生素D补充剂在山东省婴幼儿中应用普遍,但不规范,不符合近年来国内外维生素D补充剂应用指南的要求.年龄、出生体质量、喂养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维生素D补充剂的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