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在食品药品检验机构科室内部设立质量管理员,利用质量管理员的在线监督,保证检验科室全部要素始终处于正确、有效的状态,弥补所级质管部门在持续覆盖全面质量管理和监督工作内容方面的局限性,促进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方法:通过设计调查表及调查结果的统计,充分了解检验一线对质量管理员的岗位职责需求。结果与结论:明确科室质量管理员的岗位职责、工作重点、检查频次及人员条件,是质量管理岗位分级模式运行方案的基础。质量管理分级模式的试运行,是一次由内而外的质量改变,不仅将检验一线希望重点关注和提升检验质量的想法付诸行动,而且已初显成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全周期管理理念,从仿制药研发注册、市场准入、临床使用和上市后再评价多个环节为我国仿制药替代促进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建议。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对比分析法,对我国和美日的仿制药替代促进政策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结论:仿制药替代是涉及多个环节的系统工程,美国和日本通过在研发注册环节不断完善技术标准和数据指南,在市场准入环节合理定价和医保激励,在临床使用环节管理医师药师处方行为、加强宣传教育,在上市后再评价环节对仿制药进行再评价和替代效果评估,构建了全周期的仿制药替代促进政策体系,实现了仿制药替代目标。  相似文献   
3.
查阅相关文献,从针刺(体针、头针、电针、耳针、芒针)、灸法、针灸结合、针药结合及综合疗法等5个方面对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研究进行概述,指出针灸治疗本病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但存在取穴混乱、样本量少、疗效评价标准不一等问题,在今后研究中应针对上述问题制定最佳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离子色谱抑制电导法测定注射剂中的抗氧剂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阴离子交换柱AG-11HC保护柱和AS11-HC分析柱(250 mm×4 mm,5μm)以氢氧化钾溶液作淋洗液,进行梯度洗脱,抑制器电流值设定为149 mA,流速为1.0mL·min-1,电导检测器测定注射剂中亚硫酸钠的总量。结果:亚硫酸钠在0.5074~507.444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n=5);定量限分别为0.16μg·mL-1(S/N≥10),检测限分别为0.05μg·mL-1(S/N≥3)。结论:本方法选择性高,灵敏度好,测定结果较为准确,可用于注射剂中抗氧剂的测定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EVL)和早期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VB)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行EVL或早期TIPS治疗且资料完整的肝硬化急性EVB患者48例,其中EVL组20例,早期TIPS组28例,对比二组患者一般资料、食管胃静脉曲张(GOV)转归、再出血率、生存率、并发症情况。结果二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TIPS组比EVL组GOV改善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TIPS组比EVL组GOV无效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治疗均有1例急性期止血失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TIPS组比EVL组未出血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VL组和早期TIPS组患者2 a累积再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0%vs 39.3%,χ~2=7.023,P=0.008,Log-rank检验);EVL组和早期TIPS组患者2 a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vs 92.8%,χ~2=0.766,P... 更多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选择确诊为肺心病伴心衰、心功能Ⅲ~Ⅳ级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男25例,女8例,年龄64~85岁,其中11例合并冠心病,5例合并频发室早,4例合并房颤;对照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59~82岁,其中9例合并冠心病,4例合并频发室早,4例合并房颤.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影响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产后发展为2型糖尿病(T2DM)的可能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分娩的G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后口服糖耐量测试(OGTT)将其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糖尿病前期(PDM)和T2DM三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检验数据和妊娠结局以了解GDM患者产后发展为T2DM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11例GDM患者,其中产后408例NGT、144例PDM和59例T2DM。T2DM组患者年龄[(35.09±4.52)vs.(33.07±4.62)]、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者(6.2%vs. 0.3%)和剖宫产率(75.0%vs. 52.4%)显著高于N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患者24~28周行OGTT-0h[(5.00±1.02)mmol/L vs.(4.58±0.58)mmol/L、(4.65±0.59)mmol/L)]、OGTT-1h[(10.56±1.61)mmol/L vs.(9.65±1.36)mmol/L、(9.96±1.29)mmol/L)]、OGTT-2h[(9.73±1.49)mmol/L vs.(8.72±1.08)mmol/L、(8.97±1.09)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均较NGT、PDM组高,但妊娠中期总胆固醇较NGT、PDM组减低[(5.68±1.41)mmol/L vs.(6.41±1.11)mmol/L、(6.18±1.10)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升高、高龄及妊娠期间需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与产褥期T2DM的发生风险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椎动脉型颈椎病为常见的颈椎退行性疾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的特点,以眩晕、头痛、耳鸣、恶心呕吐等为主要表现,笔者自2005—1~2005—8月,应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拟订:(1)年龄30岁以上,病程缓慢,无明显外伤史。(2)有持续性头痛、头晕、耳鸣、颈部旋转和后伸时出现——过性眩晕、恶心、呕吐,甚至突然昏倒。(3)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4)颈椎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快速准确鉴定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相关念珠菌菌种,并对科玛嘉显色培养法、Vitek 2 YST鉴定卡和PCR-RFLP 3种方法鉴定念珠菌菌种的效果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收集贵阳市妇幼保健院VVC患者感染的念珠菌菌种100株,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CTAB)法提取念珠菌DNA,PCR扩增念珠菌DNA的ITS片段并进行测序分析确定念珠菌菌种;分别采用科玛嘉显色培养法、Vitek 2 YST鉴定卡和PCR-RFLP 3种方法对其进行鉴定,以测序结果为“金标准”,比较3种方法鉴定念珠菌菌种的正确率。结果:科玛嘉显色培养法中5株葡萄牙念珠菌与2株酿酒念珠菌显色错误,均显淡紫色;Vitek 2 YST鉴定卡中,1株白念珠菌与2株热带念珠菌鉴定不出,Cyberlindnera fabianii、Candida orthopsilosis与Candida metapsilosis鉴定错误;PCR-RFLP采用内切酶MspⅠ可成功鉴定念珠菌中除Candida metapsilosis、Candida orthopsilosis与近平滑念珠菌之外的其他菌种,进一步采用内切酶ApaⅠ与NcoⅠ可将Candida metapsilosis、Candida Orthopsilosis与近平滑念珠菌三者鉴别开。科玛嘉显色培养法对白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等3种念珠菌鉴定正确率100%,对光滑念珠菌的鉴定正确率为73.1%;Vitek 2 YST鉴定卡可鉴定常见念珠菌且正确率较高,不能鉴定Cyberlindnera fabianii、Candida orthopsilosis与Candida metapsilosis等非常见念珠菌;PCR-RFLP技术可快速准确鉴定所有念珠菌菌种。结论:PCR-RFLP技术为早期准确鉴定临床念珠菌感染提供了新的选择,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由遗传相关疾病、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胆汁淤积和药物性肝损伤等多种慢性肝病引起的过度修复反应产生多种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异常沉积的结果。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机制和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肝巨噬细胞、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和自噬等有关。肝脏的纤维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会继续发展成为肝硬化,甚至发展为肝细胞癌。因此,延缓或者逆转肝纤维化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对肝纤维化病因和发生发展机制总结,为抗肝纤维化的药物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