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估某些Y染色体单倍型是否为导致男性不育的Y染色体微缺失的易感或保护因素,以确定并比较Y染色体上9个STR基因座基因频率在不育患者和有生育力正常人群中的分布.方法 应用STR复合扩增、基因扫描、基因分型方法检测69例特发性不育男性患者及66例生育力正常男性Y染色体上9个STR基因座基因频率,并比较Y染色体微缺失及无缺失不育男性之间这些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 不育组与对照组相比,DYS393和DYS392基因座频率分布差异较大,特发性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不育人群的DYS393的等位基因13的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生育力人群,PC<0.05,DYS393的等位基因15和DYS392的等位基因10在特发性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不育人群中的分布明显低于正常生育力人群,PC<0.05.携带Yq缺失与不携带Yq缺失不育男性之间9个STR基因座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发现DYS439和DYS392基因座基因频率差异较大,DYS439等位基因10和DYS392等位基因15在Y染色体微缺失和无Y染色体微缺失的不育男性之间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C<0.05.结论 携带DYS393等位基因13和不携带DYS393等位基因15和DYS392等位基因10的男性可能具有发生不育的倾向,而携带DYS439的等位基因10以及不携带DYS392的等位基因15的不育男性可能更易于发生Y染色体微缺失,提示男性的生育力及Y染色体微缺失可能受Y染色体特殊的遗传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VEGF在精索静脉曲张大鼠睾丸和附睾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VEGF)是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调控者之一。 VEGF不但作用与内皮细胞 ,而且也作用于非内皮细胞 ,它可能对男性生殖具有调节作用。精索静脉曲张 ( VC)是男性不育的一个主要原因 ,VC的睾丸流体动力学和血管系统有所改变 ,睾丸和附睾中 VEGF的表达是否会有改变 ,VEGF在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中是否起作用等至今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正常大鼠和 VC大鼠睾丸和附睾中VEGF的定位及变化作了研究。材料和方法 :建立青春期大鼠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动物模型 ,并进行了验证。取曲张组及对照组大鼠双侧睾丸和附睾…  相似文献   
3.
1982年我们在总结临床试用猪胆汁阴道杀精避孕药膜的工作中,发现猪胆汁及提取物不仅能杀灭精子,而且有碎解阴道毛滴虫的作用,为了进一步验证,我们进行了体外试验,用相差显微镜进行活体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虫株由本院寄生虫学教研室提供的615号人阴道毛滴虫虫株,以肝浸汤培养液传代保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醛急性染毒对性成熟期雄性大鼠支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性成熟期健康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甲醛染毒高[10mg/(kg·d)]、中[1mg/(kg·d)]、低[0.1mg/(kg·d)]剂量和对照组4组。腹腔注射染毒3d后,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支持细胞的超微结构,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雄激素结合蛋白(ABP)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①染毒3d后,高剂量甲醛染毒组精子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中、高剂量甲醛染毒组精子活动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而精子畸形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②中、高剂量甲醛染毒组大鼠支持细胞线粒体空泡化、核染色质边集;③各剂量甲醛染毒组的ABP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相关检验发现甲醛染毒剂量与ABPmRNA表达水平显著负相关(r=-0.896,P〈0.05)。结论对支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可能是甲醛雄性生殖毒性的重要机制。 献标志码:A  相似文献   
5.
人精子质膜孕激素受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观察人精子表面孕激素受体 (PR)的定位及阳性表达率。 方法 :精子体外获能后 ,应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 孕酮复合物 (P BSA FITC)染色 ,荧光显微镜观察及流式细胞术 (FCM )定量分析法 ,分别观察与孕酮 (P)结合精子形态及标记精子所占比例。 结果 :P BSA FITC染色精子的形态主要表现为 2种类型 :整个顶体区域或仅赤道区呈绿色荧光 ,顶体后区及尾部不着色。与P结合精子的百分率为 (30 2± 2 4 ) %。 结论 :人精子顶体表面有PR表达 ,且这种表达呈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阴茎海绵体内压(ICP)监测在电刺激阴茎背神经和海绵体内注射罂粟碱诱导大鼠阴茎勃起反应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性成熟雄性SD大鼠8只,20%氨基甲酸己酯(1000mg/kg)腹腔注射麻醉下,暴露阴茎并解剖阴茎背神经(DN),将充满肝素盐水并连接于压力传感器的25G针头插入一侧海绵体,取另一30G头皮针插入对侧海绵体,分别用于测定ICP和注射血管活性药物。分别以电刺激海绵体神经(刺激参数:电压4V,波幅0.5ms,频率16Hz,持续20s)和海绵体内注射罂粟碱(0.4mg)诱发阴茎勃起,采用SMUPPC型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记录ICP变化。结果:麻醉大鼠的ICP基线水平为(12.3±3.1)mmHg(1mmHg=0.133kPa),DN电刺激后约30~60sICP明显升高[(36.4±2.3)mmHg,P<0.05],电刺激结束后缓慢下降至基线水平。海绵体内注射罂粟碱后5~8min可诱发ICP明显升高[(28.4±6.1)mmHg,P<0.05]。结论:监测电刺激大鼠DN及海绵体内药物注射诱发的ICP,为阴茎勃起这一复杂神经血管活动的动物模型在体实验研究提供了一种客观准确的科学工具,对于进一步研究阴茎勃起生理和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评价治疗勃起功能障碍新疗法的疗效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常生育男性精子膜孕激素受体的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体外获能2h后正常生育男性精子膜上的孕酮结合位点。方法:用上游法分离活力良好的精子并于体外获能2h,然后进行多点结合饱和实验,在7个总结合管内分别加入精子悬液和浓度递增的孕酮-11α-葡萄糖醛酸甙-[125I]碘化酪胺(125I-孕酮),在相应的非特异管内除加入与总结合管等量的精子悬液和125I-孕酮外,另加入10μmol/L孕酮,于4℃孵育1h,终止孵育后分别测定各管以及离心后沉淀的放射性,运用Scatchard函数的单位点多点饱和法数学模型,用最小二乘回归法计算平衡解离常数(Kd)和最大结合容量(Bmax)。结果:Kd为(0.61±0.04)nmol/L,Bmax为(830±344)结合位点数/细胞,对回归方程进行的显著性检验表明r=-0.980,P<0.01。结论:正常生育男性精子膜上存在一种高亲和力和低容量性孕酮结合位点即孕激素受体。  相似文献   
8.
高校的主体工程是教学,教学的关键在教师。因此师资队伍建设,即建设一支政治、业务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成为高等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促进教学科研上台阶的关键课题.特别在当前我国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时候,人才流动变得十分活跃,因此如何评价人才,及时发现人才,合理培养使用人才 成为能否稳定高校师资队伍的一项十分现实又十分紧迫的任务。三年来,我校人事部门在教师职称晋升中实行量化考核的办法证明,科学的指标体系,严格的量化考核,是全面评价教师业绩,提高教师整…  相似文献   
9.
通过肺间生病变动物模型,对肺血管损害的情况进行了MRI和病理学的对照研究。发现在肺间持病变中,MRI表现为T1WI肺血管走行僵直,连缘模糊不清,叶中等稍低的信号阴影。T2WI肺血管周围有边缘 、模糊的中等偏高信号阴影。其病理学主要表现的为肺血管壁结构疏松,水肿,有少许纤维组织增生。肺管周转的肺间质充备、水肿。肺泡内充满了浆液性渗出,炎细胞浸润。作者认为MRI检查对于相对早期的肺间生病变中,有关肺血  相似文献   
10.
TCR Vβ7.1基因对IL-12基因修饰乳腺癌细胞的识别和杀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CR Vβ7.1基因与IL-12基因在乳腺癌细胞株MCF—7/S识别和杀伤中的效应机制和相互作用。方法:用脂质分别包裹TCR Vβ7.1基因和IL-12基因并转染健康人PBMC和乳腺癌细胞株MCF—7/S,流式细胞仪检测TCR Vβ7.1基因表达,ELISA法检测IL-l2基因在MCF—7/S中的表达及淋巴细胞-肿瘤细胞共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水平,改良MTT法检测TCR Vβ7.1基因修饰PBMC对IL-12基因转染前后MCF—7/S的杀伤活性。结果:TCR Vβ7.1基因和IL-l2基因在PBMC和乳腺癌细胞MCF—7/S中稳定表达;ELISA法检测提示IL-12基因修饰前后肿瘤细胞。淋巴细胞共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水平有显著性差异;细胞毒活性检测表明IL-12基因修饰可明显增强TCR Vβ7.1基因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S的杀伤作用。结论:TCR Vβ7.1基因修饰CTL及IL-l2基因修饰乳腺癌细胞株共培养,提高了CTL的杀伤作用,说明TCR识别基因与杀伤基因在抗肿瘤效应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