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09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4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脉络膜厚度对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病情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治疗对象,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治疗研究(ETDRS)标准规定DR可分为5类:无DR无糖尿病黄斑水肿(DR-/DME-)组17例(17只眼);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无糖尿病黄斑水肿(NPDR+/DME-)组23例(23只眼);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无糖尿病黄斑水肿(PDR+/DME-)组10例(10只眼);NPDR伴糖尿病黄斑水肿(NPDR+/DME+)组34例(34只眼);PDR伴糖尿病黄斑水肿(PDR+/DME+)组6例(6只眼)。对照组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90例健康体检者。全部研究对象进行增强深部成像相干光断层扫描(EDI-OCT)。对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进行比较,判断其在不同阶段DR中存在的差异,分析脉络膜厚度对DR病情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无DR无糖尿病黄斑水肿组、NPDR无糖尿病黄斑水肿组、PDR无糖尿病黄斑水肿组、NPDR伴糖尿病黄斑水肿组、PDR伴糖尿病黄斑水肿的SFCT平均值分别为(273士24)、(272±23)、(260±26)、(244士25)、(227±27)、(214±30);对照组各组SFCT均大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DR无糖尿病黄斑水肿(PDR+/DME-)组SFCT值小于无DR无糖尿病黄斑水肿(DR-/DM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PDR伴糖尿病黄斑水肿(NPDR+/DME+)组SFCT值小于PDR无糖尿病黄斑水肿(PDR+/DM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络膜厚度的变化与DR之间存在联系,二者相互影响,使病情加重,对患者脉络膜厚度进行监测,将有助于综合分析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2.
超声萤火虫技术检测乳腺肿物微小钙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萤火虫技术在检测乳腺肿物微小钙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已接受手术或穿刺活检的乳腺肿物患者46例,常规超声共发现69个肿物,选取经X线钼靶摄影和病理结果均证实存在微小钙化的56个肿物作为研究对象,分析56个肿物经常规超声及萤火虫成像技术检测到肿物内微小钙化情况,包括两种技术发现微小钙化的病灶例数,微小钙化的形态及排列特征,比较常规超声与萤火虫技术显示微小钙化的差异。结果 56个肿物中,病理证实恶性肿物42个,良性肿物14个,萤火虫技术检测到微小钙化肿物48个,常规超声检测到微小钙化肿物33个,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4,P<0.01),42个恶性肿物中,萤火虫技术检测到微小钙化肿物39个,高于常规超声的2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7,P<0.01)。萤火虫技术检测到良性肿物内微小钙化9个,常规超声检出5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检出的钙化灶大小形态不一,呈点状(n=12)、短棒状(n=6)及多种形态组合型钙化(n=15),而萤火虫技术显示微小钙化均呈现颗粒状或细小的针尖样强光点。常规超声显示的微小钙化的分布特征为局域性(5例,其中恶性3例)、弥漫性散在分布(3例,其中恶性2例)、节段性(6例,其中恶性5例)及簇状分布(19例,其中恶性18例)。萤火虫技术显示的微小钙化分布则为局域性、弥漫性散在分布及簇状分布。萤火虫技术显示的良、恶性乳腺肿物内微小钙化的分布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1,P<0.01)。结论 超声萤火虫技术可用于检出乳腺肿物微小钙化,在乳腺良恶性肿物鉴别、乳腺癌早期诊断及超声引导下乳腺穿刺活检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HER-2、PCNA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分析它们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三者及临床病理特征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0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和10例乳腺纤维腺瘤病变中HER-2、PCNA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HER-2、PCNA和E-cadher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58.57%、64.29%、40.00%,与乳腺纤维腺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组织中三者的表达均与临床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数目密切相关(P<0.05),另外,HER-2的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E-cadherin的表达与肿瘤大小亦密切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随着HER-2、PCNA蛋白表达的增多、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加及临床分期级别的增高,患者的生存率均明显下降(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HER-2和临床TNM分期均为乳腺癌患者独立的远期预后指标(P<0.05).结论:乳腺癌中HER-2和PCNA的过表达,及E-cadherin表达的缺失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增殖、侵袭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联合检测HER-2、PCNA和E-cadherin有助于筛选出具有高复发及转移危险的患者,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脑灌注成像及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在临床诊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发病时间≤48h的20例临床诊断为TIA患者应用16排螺旋CT依次进行头颅CT平扫、脑MSCT灌注成像(CTPI)及头颈部CTA检查,观察测量脑内感兴趣区的脑血流量(rCBF)、脑血容量(rCBV)、达峰值时间(rTP),并与CTA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临床症状相对臆的灌注异常区与对侧相比,CTPI表现为患侧rTP延迟(t=3.04,P=0.008),CTA表现为责任血管的小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但两者间无明确相关性(r=0.32,P=0.17)。结论脑灌注成像能够提供脑血流动力学异常的信息,配合头颈部CTA了解其责任血管情况,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老年病属虚劳证范畴者较多,治疗多采以补法为主。认为运用补法时,既要有重点,又要顾此及彼,在补阴或补阳时,不能强调一面忽视另一方面,应该把阴阳看成是一个整体,使调补能温而不燥,滋而不滞,相得益彰。对虚不受补的老年患者,必须时刻注意调理脾胃的功能,并且补药量不宜过大,方能奏效。临床上老年病患者本虚标实,气虚血瘀的情况并不少见,治疗时必须注意兼顾,才能更好地发挥“补”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Jab1和p27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意义以及相互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0例胶质瘤和8例对照脑组织标本中Jab1、p27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6例新鲜胶质瘤标本中相应分子的表达.结果 Jab1在对照脑组织中表达不明显,在Ⅱ、Ⅲ、Ⅳ级胶质瘤中阳性率分别为21.2%、65.4%、91.7% 三者之间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27在对照脑组织中表达明显,在Ⅱ、Ⅲ、Ⅳ级胶质瘤中阳性率分别为93.8%、53.8%、25.0%,三者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Jab1与p27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胶质瘤中Jab1蛋白表达与增殖指标Ki-67表达呈正相关,与p27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27蛋白表达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P<0.001).结论 胶质瘤中Jab1的异常高表达可能是抑制p27表达的重要因素.Jab1与p27的异常表达可能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合并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14年11月在该院住院的恶性肿瘤合并带状疱疹57例患者的抗肿瘤治疗史及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结果大多数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手术及放化疗后2年内带状疱疹发病率高,带状疱疹发病部位以胸背部最多见。结论老年、手术、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机体营养状态差等因素加重或促进带状疱疹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18例FNH患者均进行16层螺旋CTA检查,CTA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等.结果 18例患者共发现22个FNH病灶(直径2~10 cm,平均4.2 cm),2例为多发FNH,9个病灶较小(直径≤3 cm).动脉期明显强化,延迟期呈等或稍高密度,发现30支增粗供血动脉,34支引流静脉.22个病灶中12个发现中心瘢痕和纤维间隔,8个存在假包膜,15个具有占位效应.结论 16层螺旋CTA能充分显示FNH粗大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假包膜、中心瘢痕、纤维间隔及网格状强化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动脉内栓塞化疗(TACE)后CT形态学与生存率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65例(病理诊断17例,临床诊断48例)HCC患者进行了264次TACE,药物为吡柔比星50mg/m2、艾恒/顺铂50mg/m2,碘化油5~20ml和明胶海绵颗粒。肝脏和肿瘤体积用体积测量软件获得,碘化油沉积情况在治疗后3~4周随访CT评价。结果肿瘤体积<200ml(P<0.001)、肿瘤与肝脏体积的比值<5%(P<0.001)、碘化油完全沉积(≥75%)(P<0.001)的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弥漫性生长方式的肿瘤(P<0.001)、存在9个以上病灶(P<0.001)和病变累及三个肝段以上的患者生存率较差。结论原发性HCCTACE后CT形态学评价与生存率有密切的相关性,对临床治疗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