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7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对云南老山前、后方医院环境及战伤感染标本中绿脓杆菌(简称PA)进行调查,对所分离的333株PA进行血清学分型及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可看出除炸伤时创口易被泥土中PA污染外,前、后方医院环境也是感染源之一。提示各级医疗单位在战伤救治中对PA的监控十分重要。本文结果直接有益于前、后方医院对战创伤PA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改良构椽酸-枸椽酸钠法,从新鲜牛鼻表皮制备的DesmoPlakinⅡ(DPⅡ)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淋巴细胞在PEG介导下与SP2/0细胞融合,经筛选、克隆化获得4株能稳定分泌DPⅡMCAb的杂交癌细胞系(分别命名为DPy—1,2,3,4)。4株McAb均为ⅠgGI,染色体数目为93~105.免疫组化分析表明,4株DPⅡMcAb具有很高的上皮组织特异性和敏感性,并提示DPⅡ可能不存在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组织中。腺上皮细胞胞浆内DPⅡMcAb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可能是腺上皮细胞胞浆内存在DPⅡ相关抗原的结果。实验表明DPⅡMcAb既可用于冰冻切片,又可用于石蜡切片,为上皮源性肿瘤的病理诊断和发生机理研究提供了一种有用的探针.  相似文献   
3.
桥粒斑蛋白II(DPII)是一种新的上皮和上皮性肿瘤标记物。我们应用针对石蜡切片的抗DPII单抗和抗细胞角蛋白(CK)单抗对2l7例肿瘤作了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的研究,结果:在163例上皮性肿瘤和双向分化的肿瘤中,147例表达DPII,占90.7%,92例表达CK,占56.4%。CK阳性染色全部位于细胞浆内,DPII阳性染色则同时分布在细胞交界面上和细胞浆中。其他54例不含桥粒的肿瘤均无DPII和CK表达。结果表明,DPII单抗是有用的含桥粒肿瘤的免疫组化探针。因DPII不存在于一切含桥粒肿瘤,故在鉴别上皮性肿瘤时,DPII单抗尚需与其他上皮标记物的抗体合并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尿毒清颗粒配合诺和锐30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13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诺和锐30治疗并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尿毒清颗粒,两组均治疗2个月。观察24小时尿白蛋白(UAER)比值,胰岛素敏感指数(S1),以及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24hUAER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S1也明显降低(P〈0.05),FBG、TC、TG、HDL—C均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4.1%,对照组73.5%,治疗组比对照组疗效显著(P〈0.05)。结论尿毒清颗粒配合诺和锐30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在改善肾功能、降低血糖、调节脂代谢和改善血流变学方面,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慢性肝病的诊断至今主要依靠临床学、生物化学和病理组织学等方面的检查。近年来,血清学、免疫组织学亦作为重要的诊断方法而出现。大约十年来,已证实抗线粒体抗体在肝内、肝外胆计郁积综合征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上起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抗肝的亚细胞性抗原的体液免疫反应、细胞免疫反应的测定又为区分慢性炎性肝病的病因  相似文献   
6.
免疫细胞化学是利用免疫反应定位细胞和组织中的抗原成份的一门新技术,已成为病理学研究及临床病理诊断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一种刚刚发明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链霉卵白素生物素染色技术(LSAB染色),并与目前广泛使用的抗生物素——生物素过氧化酶复合物染色技术(ABC染色)作了比较。实验证明,LSAB技术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7.
1913年Plummer描述了甲亢中一个特殊类型——甲状腺毒性腺瘤,呈单个或几个孤立的结节,伴有不同程度的甲亢症候。1953年Horst 通过双相碘试验[刺激促甲状腺激素(TSH)、或抑制TSH 后测定吸碘率],提供了认识毒性腺瘤的可能。1962年Huber 等观察有些患者缺少毒性症候。以后学者们发现这种腺瘤不仅不受视丘下垂体前叶分泌的TSH 控制,而且还能够抑制TSH 的产生和分泌。病理观察显示,该腺瘤实质是一个产生和潴留甲状腺激素的瘤性增生性滤泡区。1971年Klein 等提出了取代毒性腺瘤的自主性甲状腺腺瘤的命名。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1985年3月以前在联邦德国和西柏林未做HIV抗体检测而使用库存血感染上艾滋病的患者(不含血友病患者)进行调查,发现20万普查人次中有24名血清HIV抗体阳性(献者10名:受者14名),其中17名系同性恋或两性恋者,5名回避陈述有关特殊危险因子,1名是输血和静脉用药者.10名HIV血清阳性献血者曾多次献血(2次~43次,平均17.6次),造成42名潜在的HIV阳性.跟踪42  相似文献   
9.
在人体肿瘤发生上,染色体参与已非偶然现象.但人们对于恶性淋巴瘤染色体形态的了解却不多.七十年代初染色体技术发展以来,观察了淋巴瘤染色体的变化,以探讨此类变化的标记特征.与白血病患者检查染色体主要是取骨髓不同,淋巴瘤患者检查染色体则取淋巴结、脾、骨髓和外周淋巴细胞,以及渗出物做短期(2—72时)培养.少数用传代的细胞系.培养的缺点是,一方面新生的细胞很快被正常细胞控制;另一方面试管内培养可产生染色体核型改变,易导致错误的识别.  相似文献   
10.
文献报告细胞学的荧光显微镜检查(荧检)易于发现恶性肿瘤细胞,适用于癌的普查。1972年以来,国内不完全统计有上百万例次的宫颈癌普查细胞学常规检查(常检)的报告,但却少见荧检资料。本文报告936例正常宫颈细胞和一般癌细胞的荧检与常检对比,并对荧光显微结构中带规律性的变化,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