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4篇
  免费   917篇
  国内免费   401篇
耳鼻咽喉   39篇
儿科学   84篇
妇产科学   103篇
基础医学   676篇
口腔科学   115篇
临床医学   856篇
内科学   919篇
皮肤病学   62篇
神经病学   248篇
特种医学   2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77篇
综合类   1520篇
一般理论   4篇
预防医学   685篇
眼科学   172篇
药学   774篇
  6篇
中国医学   680篇
肿瘤学   534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292篇
  2021年   459篇
  2020年   406篇
  2019年   282篇
  2018年   294篇
  2017年   296篇
  2016年   218篇
  2015年   349篇
  2014年   443篇
  2013年   426篇
  2012年   629篇
  2011年   609篇
  2010年   384篇
  2009年   335篇
  2008年   410篇
  2007年   400篇
  2006年   271篇
  2005年   292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背景 全科医生数量和质量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两个重要维度,其中,医生数量的新增、保持和流失,是全科人力动态规划、管理和评价的重要考量,也是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全科住培)的绩效指标。探讨全科住培学员的就业状况及影响因素,可以为今后住培政策和激励机制的制定提供参考,但目前针对非订单定向全科住培学员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 目的 了解河南省非订单定向全科住培学员的就业状况,分析学员结业后未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原因,从而为完善培训管理和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1年8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在河南省选取2014—2017年入培且已结业的非订单定向全科住培学员326例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课题组自行设计,主要内容为学员的基本信息、全科住培情况、目前工作情况及结业后从事与未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原因。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由学员自行填写。 结果 共发放问卷326份,回收有效问卷271份(83.1%)。结业后,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者77例(28.4%),从事非全科医学相关工作者194例(7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生源类型、全科住培基地所在区域是学员结业后是否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影响因素(P<0.05)。与结业后未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学员相比,结业后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学员注册为全科医学专业的比例更高〔70.1%(54/77)比32.0%(62/194),P<0.05〕,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的比例更高〔49.4%(38/77)比6.2%(12/194),P<0.05)〕。194例未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学员中,从事内科学工作者78例(40.2%),从事急诊及危重症医学工作者33例(17.0%),从事外科学工作者17例(8.8%)。不选择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前3位原因分别为:单位安排〔34.5%(67/194)〕,所在单位没有全科医学科〔29.9%(58/194)〕,薪酬低〔26.8%(52/194)〕。 结论 非订单定向全科住培学员选择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比例较低,年龄、文化程度、生源类型及基地所在区域是影响因素。建议加大全科医学理念宣传,加快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建设,提高全科医生薪酬待遇,以此增加全科医生的职业吸引力。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鲜天麻对睡眠干扰(sleep interruption,SI)诱导的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 HPLC法测定鲜天麻中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的含量,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含量。60只ICR雄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睡眠干扰模型组、阳性药(莫达非尼)组和鲜天麻低(3 g/kg)、高(9 g/kg)剂量组。睡眠干扰造模14 d后,依次进行自主活动、新物体识别、水迷宫和避暗等动物行为学检测实验,并测定小鼠血清和海马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及海马组织乙酰胆碱(Ach)、谷氨酸(Glu)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自主活动实验中,各组小鼠运动功能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在新物体识别实验中的相对辨别指数(DI)显著性下降,水迷宫寻台潜伏期明显延长,避暗实验错误次数增加、入暗潜伏期缩短;血清和海马组织MDA水平升高,海马组织的SOD水平降低;海马组织Ach、Glu和NE水平均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莫达非尼和鲜天麻各剂量能不同程度增加小鼠新物体识别DI,提高新物体辨别能力;增强空间学习获得和保持能力,缩短水迷宫潜伏期;减少避暗错误次数、延长避暗潜伏期;提高血清和海马组织中SOD、Ach、Glu和NE水平,降低MDA水平。结论鲜天麻能改善睡眠干扰引起的学习记忆障碍,改善氧化应激和神经递质水平,是一种有潜力的改善学习记忆中药。  相似文献   
5.
Reliable biomarkers for renal cell carcinoma (RCC) have yet to be determined. Circulating tumor DNA (ctDNA) is an emerging resource to detect and monitor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tumors. The present study aims to clarify the clinical utility of ctDNA for RCC. Fifty‐three patients histologically diagnosed with clear cell RCC were enrolled. Targeted sequencing was carried out using plasma cell‐free DNA (cfDNA) and tumor DNA. We applied droplet digital PCR (ddPCR) to validate detected mutations. cfDNA fragment size was also evaluated using a microfluidics‐based platform and sequencing. Proportion of cfDNA fragments was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small (50‐166 bp) to large (167‐250 bp) cfDNA fragments. Association of mutant allele frequency of ctDNA with clinical course was analyzed. Prognostic potential was evaluated using log‐rank test. A total of 38 mutations across 16 (30%) patients were identified from cfDNA, including mutations in TP53 (n = 6) and VHL (n = 5), and median mutant allele frequency of ctDNA was 10%. We designed specific ddPCR probes for 11 mutations and detected the same mutations in both cfDNA and tumor DNA. Positive ctDNA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proportion of cfDNA fragments (P = .033), indicating RCC patients with ctDNA had shorter fragment sizes of cfDNA. Interestingly, the changes of mutant allele frequency in ctDNA concurrently correlated with clinical course. Positive ctDNA and fragmentation of cfDNA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poor cancer‐specific survival (< .001, P = .011). In conclusion, our study shows the clinical utility of ctDNA status and cfDNA fragment size as biomarkers for prognosis and disease monitoring in RCC.  相似文献   
6.
7.
目前,针对肿瘤治疗药物在体内应用中的局限性,出现了许多高效的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其中纳米药物载体技术和细胞药物载体技术较为热门,并取得了许多成果。纳米药物载体具有的优点,如防止药物发生降解及灭活,增加药物的靶向性,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可量产等。细胞载体更是利用细胞本身固有的特性,具有主动靶向肿瘤部位、低免疫原性和穿过体内生理屏障等优点,在药物递送研究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及不足。研究人员创造性地将两者结合,使他们的优势互补,极大地强化了递送药的效率,增加了体内靶向性,降低了周围组织的细胞毒性等。本文从近几年来细胞-纳米药物载体系统研究的文献中,总结了红细胞、干细胞、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等作为纳米药物细胞载体的优缺点及目前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灰毡毛忍冬为材料,克隆对-香豆酸3-羟化酶(LmC3H1)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结合绿原酸含量,研究推测灰毡毛忍冬LmC3H1基因的功能。方法: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RACE技术克隆LmC3H1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对该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和HPLC分别测定灰毡毛忍冬茎、叶及不同花期花中LmC3H1的相对表达量及绿原酸含量。结果:克隆得LmC3H1(Gen Bank:MN177695)基因,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 533 bp,编码510个氨基酸,推测其分子式为C_(2618)H_(4134)N_(718)O_(727)S_(22),相对分子质量为58 005.32,等电点8.92,为亲水性蛋白,定位于叶绿体中,具有跨膜区域LLLIPAVLFLISLVYPLI,含有细胞色素P450的保守结构域CYTOCHROME_P450(422-433 aa);Real-time PCR结果显示,LmC3H1在灰毡毛忍冬茎、叶及不同花期花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花发育阶段,白色花蕾期相对表达量最高,花蕾初期及白色开花期次之;白色花蕾期花与茎、叶比,花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叶的最低;HPLC结果显示,从绿白色花蕾期到金黄色开花期绿原酸含量呈上升趋势,金黄色开花期含量最高,不同器官中,花中绿原酸最高,茎最低。结论:克隆得到灰毡毛忍冬LmC3H1基因,推测LmC3H1可能参与灰毡毛忍冬花绿原酸的生物合成。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及探究灰毡毛忍冬绿原酸生物合成和调节机制提供了依据,同时为遗传改良灰毡毛忍冬品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简明膳食自评工具(SDSAT)应用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评价其信度和效度。 方法本研究通过3个研究分别测量SDSAT的评定者间信度、重测信度和预测效度。研究A选择食管癌术前患者60例,由2位研究者分别进行SDSAT的测量,评价评定者间信度。研究B最终纳入食管癌术后1个月患者30例进行SDSAT的测量,间隔2周复测1次,比较2次结果,评价重测信度。研究C最终共纳入171例食管癌患者通过测量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3个时间点测量,评价SDSAT对前白蛋白含量的预测程度。 结果评定者间信度是0.854(P<0.01)。 重测信度是0.782(P<0.01)。通过广义预测方程发现SDSAT对患者的前白蛋白含量预测效果好(P<0.01)。结论SDSAT信效度好,适合应用于评价食管癌术后患者的饮食状况。  相似文献   
10.
The freeze–thaw resistant performance of a tunnel fireproof coating (TFC)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bonding property and durability. The influence of redispersible emulsion powder, polypropylene fiber and air-entraining agent on TFCs was studied. Transverse fundamental frequency and ultrasonic sound velocity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damage degree of TFC, and the mechanism was revealed by SEM and pore struc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st beneficial effect on bond strength of TFC is redispersible emulsion powder, followed by air-entraining agent, and then polypropylene fiber. After freeze–thaw cycles, the cumulative pore volume of micropores in the TFC increases obviously, while the porosity of macropores does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A prediction model was proposed, which can calculate the bond strength from the damage degree of TFC under freeze–thaw cycles. The achievement can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TFC in cold reg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