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8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87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45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258篇
内科学   180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7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99篇
综合类   469篇
预防医学   144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550篇
  3篇
中国医学   139篇
肿瘤学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药物涂层球囊和普通球囊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疗效。 方法选择42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药物涂层球囊组(DCB组)20例和普通球囊组(CB组)22例。DCB组病人采用紫杉醇释放高压分流球囊扩张成形术,CB组病人采用普通球囊扩张成形术。比较2组手术成功率和手术前后狭窄处内径、透析血流量,并比较术后1、6、12个月动静脉内瘘初级通畅率和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2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2组病人术前狭窄处内径及透析血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狭窄处内径及透析血流量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 0.01),但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12个月,2组病人动静脉内瘘初级通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DCB组初级通畅率高于CB组(P < 0.05)。2组病人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相比,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在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病变方面存在一定优势,可作为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安全、有效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颅外段伴同侧颅内动脉急性串联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方法,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63例颈内动脉颅外段伴同侧颅内动脉急性串联闭塞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顺行再通组(n=41)和逆行再通组(n=22)。采用改良溶栓治疗脑梗死(mTICI)血流分级判断术后血管再通程度,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术后90 d临床预后。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伴高血压病、伴糖尿病、伴心房颤动、吸烟史、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前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脑卒中病因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顺行再通组、逆行再通组分别有16例(39.0%)、15例(68.2%)接受急诊颈内动脉起始段支架植入(P=0.027),穿刺至再通时间分别为(138+55) min、(120+47) min(P<0.01),90 d恢复良好(mRS评分≤2分)分别有17例(41.5%)、15例(68.2%)(P=0.0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管内逆行再通治疗颈内动脉颅外段伴同侧颅内大血管急性串联闭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毛母质瘤的CT和MRI表现,并揭示其影像表现的病理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例17个毛母质瘤病灶的临床及影像资料,14个病灶行影像检查,其中6个病灶行CT平扫,1个行CT增强扫描,7个行MR平扫。结果 肿瘤发生于头颈部13个(耳周5个,头皮5个,耳垂1个,颌面部1个,颈部1个),躯干3个,下肢1个。行影像检查的14个病灶均位于皮下脂肪层,其中13个边界清楚,多与皮肤关系密切,肿瘤的最长径6~51 mm。CT表现:6个病灶为软组织肿块,密度与肌肉相近,其中5个病灶内可见钙化,另1个病灶表现为完全钙化;行增强扫描的1个病灶呈中度强化。MR表现:头颈部毛母质瘤中,4个T1WI呈均匀等肌肉信号,4个T2WI信号不均匀,5个T2WI抑脂序列见环状高信号,其中3个病灶内可见网状高信号。结论 毛母质瘤在CT上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内可见不同类型的钙化;MRI上T2WI和T2WI+FS呈特征性的网状和环状高信号表现;影像学表现与病理表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替加环素治疗老年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术后感染患者53例,根据用药方法的不同分为正常剂量组20例、高剂量组33例,正常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采用正常剂量的、高剂量的替加环素。观察指标有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血药浓度检测结果、病原菌清除率、病死率等。 结果高剂量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87.88%,明显高于正常剂量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患者的第7次给药后的谷浓度、中浓度、峰浓度(Cmin、C1/2t、Cmax) 、AUC0-24、AUIC值及PK/PD达标率显著高于正常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不同的治疗高剂量组和正常剂量组患者的病原菌清除率明显提高,病死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替加环素在治疗老年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术后感染中有一定优势,高剂量替加环素不会加剧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利用影像学机器视觉技术实现对乳腺肿瘤病理图像识别方法的优化设计。首先,从影像学的角度分析乳腺肿瘤的病理特征,并以此作为病理图像识别的参考标准。安装机器视觉的硬件设备,通过机器视觉采集乳腺肿瘤病理初始图像,保证初始图像的清晰度。通过图像预处理、分割等步骤,提取病理图像中的特征。与影像学分析结果比对,得出乳腺肿瘤病理图像的识别结果。通过与传统图像识别方法的对比实验发现,影像学机器视觉技术使乳腺肿瘤病理图像识别优化方法的错误率降低了2.6%。  相似文献   
6.
7.
8.
9.
刘薇  高军 《中国疗养医学》2015,24(2):197-198
<正>1病例资料1.1病例1患者,女,41岁。患者左侧鼻翼"迎香"穴处起粟粒样脓头7 d,周围红肿疼痛,挤压后,红肿蔓延扩散,伴高热寒战、头痛、烦躁不安、目赤、口干苦、大便4 d未解,故来我处求治。检查:体温38.8℃,神志清醒,面部疔疮如粟米大小,疮顶有脓头、周围皮肤色紫黯,肿势波及头面、鼻部,左侧颌部、颈部浅淋巴结均轻度肿大,舌红、苔黄厚,脉数。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2×109/L,中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复方青黛散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本制剂中青黛、牛黄、黄柏、甘草、冰片进行薄层鉴别。采用HPLC法对盐酸小檗碱进行含量测定:以Agilent C_(18)(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40∶60)(每100mL水中加入0.05 g十二烷基磺酸钠),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65 nm。结果薄层鉴别斑点清晰、分离较好,阴性对照无干扰;盐酸小檗碱在0.002~0.10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31%,RSD=1.57%(n=6)。结论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能有效控制复方青黛散的质量,为提高复方青黛散的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