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妍  马怀幸  刘天舒 《循证医学》2013,13(4):225-229
目的 比较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及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临床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年至2012年7月)、万方数据资源系统(1977年至2012年7月)、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年至2012年7月)和中国知网(1999年至2012年7月),纳入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临床应用的所有平行对照试验.结果 最后共7篇文章进入本系统综述.与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相比,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可改善血小板最低值[加权均数差1.76,95%可信区间(0.08,3.43),P=0.04],提高血小板最高值[加权均数差74.87,95%可信区间(52.54,97.20),P<0.00001],缩短血小板≤50×109/L的持续时间[加权均数差-1.61,95%可信区间(-2.03,-1.19),P<0.000 01],缩短血小板恢复至≥75×10g/L[加权均数差-3.74,95%可信区间(-4.29,-3.19),P<0.000 01]及恢复至≥100×109/L[加权均数差-3.35,95%可信区间(-4.27,-2.42),P<0.000 01]的时间.且血小板输注比例[相对危险度0.39,95%可信区间(0.23,0.66),P=0.000 5]及不良反应发生比例[相对危险度0.20,95%可信区间(0.13,0.31),P<0.000 03]更低.结论 目前的证据表明,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相比,应用于国内患者临床疗效更佳,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西妥昔单抗联合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对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SCI-EX-PAND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BM及CNKI数据库,同时检索会议文献、正在进行的研究,并追踪已获文献的参考文献。根据设定的标准,2名作者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及数据提取。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文献质量评估、数据综合。根据异质性的大小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结果:共有7项研究(3291例)符合纳入标准。纳入研究的KRAS(v-Ki-ras2 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基因野生型及总人群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的危险比(hazard ratio,HR)分别为0.89(95%CI:0.71~1.12,P=0.31)、0.98(95%CI:0.86~1.12,P=0.81)。两组人群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HR值分别为1.00(95%CI:0.92~1.09,P=0.97)、1.02(95%CI:0.94~1.11,P=0.64)。两组人群临床有效率的风险比(risk ratio,RR)分别为1.20(95%CI:1.02~1.41,P=0.01)、1.25(95%CI:1.03~1.52,P=0.03)。试验组不良反应(尤其是皮疹及腹泻等)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较单纯化疗并未明显延长mCRC患者的PFS和OS,即使在KRAS野生型的患者中也是如此,且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但是,该方案明显提高了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3.
王浩  李家军  马怀幸  高仁焘  孟水平 《安徽医药》2016,37(10):1211-1214
目的 系统评价甲胎蛋白(AFP)联合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在原发性肝癌(HC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重要数据库,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运用诊断试验准确性质量评价工具(QUADAS)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数据采用Meta-DiSc 1.4和Stata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AFP联合AFP-L3检测原发性肝癌的合并敏感度(SEN)、合并特异度(SPE)、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诊断优势比(DOR)分别为:0.697(0.663,0.731),0.813(0.792,0.832),4.891(3.219,7.432),0.276(0.171,0.447),20.953(10.233,42.900)。汇总受试者工作曲线(SROC)曲线下面积为0.8907,Q指数为0.8214。结论 AFP联合AFP-L3检测原发性肝癌有一定诊断价值,可作为重要的筛选指标,但仍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4.
恶性机械性肠梗阻是晚期肿瘤常见并发症之一,通常以内科综合治疗为主。了解其病理生理机制(包括“不协调蠕动-组织水肿-不协调蠕动”及“分泌-扩张-分泌”恶性循环),明确梗阻的分类、亚型和完善肿瘤内科的系统评估(包括一般情况、脏器功能、肿瘤学评估、营养代谢及肠屏障功能)是其有效治疗的前提。治疗原则和目的是尽量减少,甚至解除机体肿瘤负荷,改善或根治肠梗阻所致不良症状、体征及肠功能异常,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营养代谢紊乱状态,最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总生存。具体措施包括基础治疗、营养治疗和代谢调节、抗炎、减轻肠壁水肿、抑制消化道腺体分泌、修复肠道屏障及防治感染、抗肿瘤病因治疗及运动疗法、心理治疗。其中抗肿瘤病因治疗是临床中的难点,因恶性肠梗阻多伴随营养不良、一般情况差,难以耐受常规抗肿瘤治疗,抗肿瘤治疗上需兼顾肿瘤因素、营养状况及患者一般情况等,有效的抗肿瘤治疗是肠梗阻再通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5.
马怀幸  李苏宜 《肿瘤学杂志》2022,28(12):1007-1013
摘 要:癌性恶液质临床发生率高,作为一种特殊营养不良状态,有其自身的特点及病理生理机制,单纯的营养支持难以逆转。目前为止,抗恶液质药物治疗进展缓慢,癌性恶液质缺乏公认的标准治疗模式。但癌性恶液质并非指疾病的终末期,及时有效地干预,可改善该类患者的临床结局。全文就癌性恶液质的发生机制、分期与标准、“综合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摘 要: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极高,降低患者治疗耐受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内科治疗思路与非营养不良患者有很大区别。准确理解肿瘤患者能量营养素代谢紊乱机制,做出正确的营养诊断至关重要。营养不良肿瘤患者的内科治疗要兼顾抗肿瘤治疗、营养支持、代谢调节、修复维持胃肠功能、减少消耗及对症治疗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肿瘤病人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法对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在安徽省肿瘤医院放化疗科住院治疗的996例肿瘤病人入院48 h内完成营养评估。并将其分为营养状况良好(PG-SGA A级)、可疑或中度营养不良(PG-SGA B级)、重度营养不良(PG-SGA C级)3组;其中PG-SGA A级归为无营养不良组、PG-SGA B级与PG-SGA C级归为营养不良组,并收集病人基本信息及各项客观营养指标,分析各因素与营养不良的相关性。结果共959例恶性肿瘤病人纳入研究,其中PG-SGA A级366例(38.2%)、PG-SGA B级268例(28.0%)、PG-SGA C级325例(33.9%),营养不良发生率为6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放疗(OR=1.629)、体质量指数大(OR=11.769)、低蛋白血症(OR=10.982)和非利手(或非损伤手)握力(OR=1.060)是恶性肿瘤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P < 0.01),而女性(OR=0.164)、年轻(OR=0.958)、无口干(OR=0.038)、无早饱(OR=0.053)是保护因素(P < 0.01)。结论营养不良是恶性肿瘤病人常见的问题,应尽早对恶性肿瘤病人进行营养筛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恶性机械性肠梗阻并发脓毒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发恶性机械性肠梗阻的2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可能并发脓毒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恶性机械性肠梗阻并发脓毒症的发生率为11.8%(29/245)。单因素分析显示,并发脓毒症可能与患者的体质指数(BMI)<18.5kg/m2(P=0.033)、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C级(P=0.026),和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介素-6等炎症因子血清水平升高(P<0.05)以及未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P=0.039)、腹盆腔放疗史(P=0.001)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BMI<18.5kg/m2、PG-SGA C级和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介素-6水平升高,以及未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腹盆腔放疗史是恶性机械性肠梗阻并发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恶性机械性肠梗阻并发脓毒症系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其中以患者BMI<18.5kg/m2、PG-SGA C级和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介素-6水平升高,以及未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腹盆腔放疗史为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荟萃分析和系统评价的文献研究,探讨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治疗癌性恶病质的临床价值。方法:确定符合条件的研究,系统回顾1995年1月至2015年10月,搜索Pub Med/MEDLINE、EMBASE和Cochrane中心注册的随机对照试验,包括随机登记、各种进展期恶性肿瘤、肿瘤相关厌食症、恶病质综合征病人和评估PUFA的作用与安慰剂相比,其他药物或不同剂量的PUFA。目标结局是对食欲、C-反应蛋白、IL-6水平、瘦组织体重、生活质量和体重分析。结果:最终对16篇文献展开了研究。系统评价评估指标包括食欲(6篇)、C-反应蛋白(9篇)、IL-6(5篇)、瘦组织体重(7篇)、生活质量(7篇)。其中4篇文献研究结果提示PUFA干预显著改善食欲,PUFA降低C-反应蛋白血清水平的文献6篇,PUFA干预后IL-6水平下降、生活质量提升和瘦体重改善各3篇文献。纳入5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其中3篇RCT研究,结果提示PUFA干预可有效地改善病人的体重。结论:PUFA可明显改善癌性恶病质病人的体重、食欲、炎性指标和生活质量,病人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王浩  李家军  马怀幸  高仁焘  孟水平 《安徽医学》2016,37(10):1211-1214
目的 系统评价甲胎蛋白(AFP)联合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在原发性肝癌(HC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重要数据库,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运用诊断试验准确性质量评价工具(QUADAS)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数据采用Meta-DiSc 1.4和Stata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AFP联合AFP-L3检测原发性肝癌的合并敏感度(SEN)、合并特异度(SPE)、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诊断优势比(DOR)分别为:0.697(0.663,0.731),0.813(0.792,0.832),4.891(3.219,7.432),0.276(0.171,0.447),20.953(10.233,42.900)。汇总受试者工作曲线(SROC)曲线下面积为0.8907,Q指数为0.8214。结论 AFP联合AFP-L3检测原发性肝癌有一定诊断价值,可作为重要的筛选指标,但仍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