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评价和探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 (PLE)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 治疗肝血管瘤 12例 ,瘤体最小 3 .3cm× 3 .0cm ,最大 12 .0cm× 13 .0cm ,采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插管 ,将导管超选择至肿瘤供血动脉插管后 ,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 ,并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供血动脉。术后定期复查。结果 介入治疗栓塞后碘油沉积良好 ,所有瘤体均有不同程度缩小 ,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治疗肝血管瘤安全、有效 ,并发症少 ,可成为治疗肝血管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钱民  柏瑞  李小荣  欧陕兴  郭元星   《放射学实践》2012,27(11):1238-1241
目的:探讨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5例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CT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良性肿瘤14例,恶性肿瘤1例(脾脏)。结果:15例中肿瘤发生在肝脏10例,脾脏3例,右肾和横结肠系膜各1例。CT平扫示14例病灶呈不均匀低或稍低密度,1例为等密度;病灶形态为圆形、类圆形和不规则团块状11例,“花瓣”或“葫芦”形各2例且均发生于肝脏;3例脾IMT中,瘤内出血1例,钙化2例。增强扫描动脉期示13例病灶为轻度强化或不强化,11例病灶在门脉期和延迟期呈片絮状、结节状、环形和分隔状强化,5例出现延迟期病灶缩小或向中心充填。4例肝脏IMT表现为“双环征”或“三环征”,灶周水肿5例,肠系膜炎和肾周筋膜增厚各1例,5例肝IMT伴发胆管扩张和结石。结论:认识腹部IMT的CT表现特点,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对本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随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再通、出血等问题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随访的必要性。方法选择用GDC或EDC、MDS、Matrix微弹簧圈行血管内栓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02例,共114个动脉瘤,112个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2例多发性动脉瘤患者各有1个小动脉瘤未行栓塞。随访时间为术后1个月至6.5年,平均10.5个月。随访方法为DSA,将随访时的DSA资料与栓塞术后即刻DSA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初始治疗的动脉瘤闭塞率为100%的58个(51.79%),≥95%的37个(33.04%),〈95%的17个(15.17%)。栓塞治疗后弹簧圈稳定的动脉瘤87个(77.68%),残腔体积缩小6个(5.36%),再通19个(16.96%)。采用GDC或EDC栓塞的90个动脉瘤中,14个再通(15.56%)。闭塞100%、≥95%和〈95%的动脉瘤,再通率分别为4.08%、26.67%和36.36%,三者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对术后再通的动脉瘤,9个及时补充GDC栓塞后均未发生再出血,而继续观察的5个动脉瘤中,有1个不全闭塞者发生迟发性再出血。随访结果,经MDS栓塞治疗的18个动脉瘤中,5个再通。采用Matrix微弹簧圈或Neuroform支架+Matrix微弹簧圈治疗的4个动脉瘤,无论是近乎完全闭塞还是不完全闭塞,DSA均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结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再通与初始治疗的闭塞程度、栓塞材料等因素有关。对闭塞不完全的动脉瘤,应通过DSA进行随访,若明显再通,需及时补充栓塞。  相似文献   
4.
CR在新生儿胸部床旁摄影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R在新生儿胸部床旁摄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60人的210张新生儿胸部床旁CR片图像并进行评价。结果:210张新生儿胸部床旁CR片中,甲类片201张,甲片率95.7%;乙类片9张,乙片率4.3%;废片0张,废片率为0。结论:CR系统在新生儿床边摄影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实现了影像的数字化并直接进入PACS,阅片速度快,X线照射剂量低,图像质量高,成功率高,为临床提供了影像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ulmonary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PEH),又称血管内细支气管肺泡瘤,是一种罕见肺内血管源交界性肿瘤。目前国内文献仅有个案报道。现就作者医院2009—06月收治的1例经病理确诊PEH,结合文献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并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肺并发肝上皮样血管样内皮细胞瘤,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该病病因不清,临床可无症状或症状较少且轻微,可表现为咳嗽、咯痰,影像学CT检查主要表现为两肺多发性小结节影,肝内病灶多可见钙化,病理学检查主要特征是单细胞原始管腔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提示内皮细胞源性。患者预后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结论:肺并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罕见,极易误诊,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治疗方法、栓塞技术要点及随访意义。方法 对119例TCCF病人共行128次栓塞。其中,股动脉入路112例,股静脉入路5例,经眼上静脉入路2例;以球囊栓塞瘘口101例,以微弹簧圈栓塞13例,球囊并用弹簧圈2例,干冻硬脑膜3例。术后3月~10年随访110例,其中行影像学复查29例。结果 111例1次栓塞成功,8例于第1次栓塞后球囊泄漏复发,经再次栓塞治愈,总治愈率100%。颈内动脉通畅率90.8%(108/119),无严重并发症,随访显示疗效可靠。结论 TCCF一般经股动脉入路用可脱性球囊栓塞瘘口,小瘘口TCCF选择微弹簧圈栓塞;若颈内动脉结扎或闭塞,可经静脉入路栓塞瘘口。一般情况下海绵窦瘘均表现为良性过程,应力争解剖治愈,不可轻易牺牲颈内动脉。正确选择栓塞途径及栓塞材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CT和MR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ESFT)的CT和MR表现.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ESFT的CT和MR表现. 结果 发生在眼眶和腹膜后各2例,胸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盆腔和睾丸各1例.CT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肿块,边界较清楚,4例密度均匀,3例密度不均匀.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增强后肿瘤实质区均明显强化. 结论 影像学表现为孤立性肿块、边界清楚、T2WI有低信号区提示本病.  相似文献   
9.
对生存质量的概念,及生存质量量表的若干问题,包括生存质量的研究内容、量表的质量测定及应用范围等进行 综述,并展望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双源64层CT诊断布加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源64层CT(dual source 64slices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在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DSA或手术证实的布加综合征双源64层CT影像特点。血管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结合多角度旋转及切割功能,下腔静脉应侧重于冠状及矢状位观察,肝静脉及肝内侧支血管侧重于轴位及冠状位的显示。结果:肝脏体积增大8例(72.7%),尾叶增大7例(63.6%)。平扫肝脏密度不均6例(54.56%),增强扫描7例肝脏密度不均,尾叶、肝门附近的肝实质呈现斑片状强化,延迟扫描肝脏呈等密度改变。肝静脉未显示者10例(90.9%),肝后段下腔静脉狭窄或阻塞以下下腔静脉扩张8例(72.7%)。明显的肝外侧支血管8例(72.7%),腹腔或腹膜后静脉明显曲张5例(45.5%),腹壁静脉曲张3例(27.3%),食管静脉曲张3例(27.3%)。其它脾肿大7例(63.6%),胆囊增大、壁增厚6例(54.5%),腹腔积液5例(45.5%),肝硬化2例(18.2%)。结论:DSCT具有扫描速度快,连续扫描能力强,大范围及薄层扫描的优势,能准确直观反映布加综合征阻塞的性质、部位、范围、侧支血管及其与周围器官的空间关系,能从形态学及功能上反映肝脏损害程度,在诊断布加综合症上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