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虽然已有充分证据表明成人的肺弥散能力随年龄增加而减少,但年龄范围中体质量、性别及身高等相关因素对呼吸膜弥散能力及肺毛细血管血流量的影响,以及此项因素下呼吸膜弥散能力与肺毛细血管血流量及肺弥散能力关系尚需深入探讨。目的:探讨正常人的呼吸膜弥散能力(Dm)和肺毛细血管血流量与肺弥散能力及年龄、身高、体质量和性别的关系。设计:以健康成人为观察对象,采用多元线性相关、逐步回归方法计算相关系数及回归方程,组间差异使用F检验及Q检验。对象:选择1997-04/1997-10解放军总医院门诊查体健康受试者100人,男女各50例,分成5个年龄组,分别为20~29,30~39,40~49,50~59,60~69岁组,每组20人,男女各10人。均自愿参加。方法:健康成人肺弥散能力和呼吸膜弥散能力测定使用Sensormedics 2200肺功能仪,肺毛细血管血流量测定后采用公式法计算(1/肺弥散能力=1/呼吸膜弥散能力+1/θ肺毛细血管血流量,θ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速率,与吸入气体的氧分压成反比,呼吸膜弥散能力、肺毛细血管血流量不受θ的影响)。采用多元线性相关、逐步回归方法计算肺弥散能力,呼吸膜弥散能力、肺毛细血管血流量相关性,采用回归方程显示年龄、身高、体质量与肺功能的关系。主要观察指标:正常人的呼吸膜弥散能力和肺毛细血管血流量与肺弥散能力、年龄、身高和体质量的关系。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健康成人10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健康成人100人肺弥散能力、呼吸膜弥散能力在40岁以后随年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P&;lt;0.05),肺毛细血管血流量在50岁以后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P&;lt;0.05)。②女性年龄及各项肺功能间的关系:年龄与肺弥散能力、呼吸膜弥散能力、肺毛细血管血流量呈显著负相关(r=-0.646 0~-0.8146,P&;lt;0.01)。肺弥散能力与呼吸膜弥散能力、肺毛细血管血流量、肺泡通气量呈显著正相关(r=0.9497,0.740 0,0.7356,P&;lt;0.01)。肺泡通气量与肺弥散能力、呼吸膜弥散能力、肺毛细血管血流量呈中度或高度正相关(r=0.4821~0.7406,P&;lt;0.01)。③男性年龄及各项肺功能间的关系:年龄与肺弥散能力、呼吸膜弥散能力、肺毛细血管血流量呈显著负相关(r=-0.712~-0.8305,P&;lt;0.01)。肺弥散能力与呼吸膜弥散能力、肺毛细血管血流量、肺泡通气量呈中度或高度正相关(r=0.5852~9460,P&;lt;0.01)。肺泡通气量与肺弥散能力、呼吸膜弥散能力、肺毛细血管血流量呈中度正相关(r=0.4313~0.5852,P&;lt;0.01)。④经逐步回归统计,身高与年龄为进入肺弥散能力、呼吸膜弥散能力、肺毛细血管血流量预计公式的主要变量,在女性组,体质量未能进入回归方程,男性组仅在肺弥散能力、肺毛细血管血流量中进入,回归系数分别为0.0094,0.6543。结论:①健康成人呼吸膜弥散能力和呼吸膜弥散能力在40岁以后开始降低,肺毛细血管血流量的减少发生在50岁以后。②健康成人肺弥散能力、呼吸膜弥散能力、肺毛细血管血流量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弱或下降。③肺弥散能力随呼吸膜弥散能力和肺毛细胞血管血流量增强和增大而增强。④身高和/或年龄是呼吸膜弥散能力、肺毛细血管血流量回归方程的主要变量,在呼吸膜弥散能力、肺毛细血管血流量的预计公式中,体质量并非主要预计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热塑成形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的效果。方法  4 5例经多导睡眠图 (PSG)确诊、并符合治疗条件的OSAHS患者 ,用由加热变性的高分子塑料注塑成形的口腔矫治器治疗 ,对比治疗 4周前、后PSG结果 ,并询问主观症状变化。结果 矫治器治疗的客观有效率为 82 %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由 (38± 2 2 )次 /h降至 (11± 9)次 /h ,平均暂停时间由 (2 2± 8)s降至 (15± 11)s,最低血氧饱和度 (SaO2 )由 (72± 11) %提高到 (83± 9) % ,鼾声指数由 (30 4± 10 5 )次 /h降至 (10 8± 113)次 /h ,统计学上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值均 <0 0 0 1)。白天困倦缓解。初用时上下颌肌肉有酸痛感 ,多数患者在 3~ 7d后适应。结论 热塑成形口腔矫治器可以作为内科的一个治疗手段 ,效果肯定 ,而且制作简便 ,患者痛苦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哮喘患者中,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是否与气道水平相关目前仍有争议。本研究试图通过研究BMI、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 和肺功能指标,探讨BMI 与哮喘气道炎症的相关性。 方法 从我院呼吸内科2012 年1 月- 2012 年12 月门诊哮喘患者中随机抽取176 例,年龄(46.35±12.86) 岁,女性97 例,男性79 例,所有患者均测量BMI、肺功能、FeNO,按照BMI 分为正常组(83 例)、超重组(64 例) 以及肥胖组(29 例),比较不同组别之间肺功能和FeNO 差异。 结果 不同组别之间FeNO 水平和肺功能指标均无差异。BMI 与FeNO 和肺功能指标均无相关性。男性比女性FeNO 水平高,且男性BMI 水平与FeNO 相关。 结论 体质量指数并不影响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和阻塞性通气功能等指标,超重或肥胖可能从其他机制影响哮喘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SARS患者体内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IgG、IgM的含量。方法 抽取 2 2例SARS康复者不同康复时期的血液 ,经病毒灭活后分离血清 ,用ELISA法对SARS病毒特异性抗体IgG、IgM进行检测。结果 IgG类抗体在所有康复者体内都呈阳性 ,且检测到康复 71天的患者该类抗体仍然没有衰减 ;IgM类抗体在康复 5 0天的部分患者 (5 / 2 2 ,2 2 73%)中仍呈阳性 ,而在 6 5天时则全部为阴性。对照组 2 2例 ,两类抗体全部为阴性。结论 可能所有SARS康复者体内都产生了冠状病毒特异的IgG类抗体 ,并且这种抗体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研究四种结缔组织病(CTD),如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PSS)、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原发性干燥综合征(SS)患者静息肺的变化,以观察早期CTD对肺损害的程度。方法:测定经临床确诊的34例PSS、7例SLE、9例SS、14例RA静息肺功能的变化。结果:FEF25%-75%在PSS、RA和SLE组均降低,RA组明显低于SS组;DLco在PSS和SLE组均降低,且这两组值均明显低于RA和SS组。PEF仅在SS组降低,但四组间无明显差异,PSS组降低较明显的是FEF25%-75%和DLco。SS组仅PEF明显下降,且与DLco比较有明显差异,SLE组MVV,FEF25%-75%、DLco均明显降低,但与PEF、VC等比较无明显差异,四组大多以DLco、FEF25%-75%和PEF下降的发生率最高(SLE组MVV下降发生率较高,RA和SS组DLco下降发生率较FEF25%-75%和PEF为低)。结论:四组CTD大多有弥散功能和小气道功能障碍,表明CTD早期即有肺损害,肺功能测定是早期发现CTD肺间质病变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结节病患者肺功能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肺结节病患者肺功能测试的研究。方法:40例肺结节病患者不同时期肺功能测试结果和应用激素的回顾分析。结果:显示此类患者有限性通气功能障碍并伴有弥散功能下降和小气道功能受限,PaO2明显下降,pH升高,PaCO2也有下降的趋势。激素治疗结果显示,患者的MMF有明显的提高。其它肺功能指标如VC,RV,RV/TLC,MVV,FEV1,DLCO等都有升高的趋势。结论:VC,RV,MMF,DLCO,DLCO/VA等对诊断结节病的病情发展有直接参考价值,而MMF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有显著的变化,提高MMF对结节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动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硬化症患者静息肺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分析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有,无呼吸道症状等不同状态时静息肺功能的变化,以观察其不同阶段肺损害的程度。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SSc患者68例,测定静息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无任何呼吸道症状组胸片异常占23.2%,弥散功能障碍高达91.1%,限制型通气功能障碍占42.3%,小气道功能障碍占56.8%,有呼吸道症状组胸片异常占66.7%,无呼吸道症状组和胸片正常组SSc患者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中均有2项均值(FEF25%-75%和DLCSO)异常,而有呼吸道症状组和胸片异常组则分别有5项异常,四组均以DLCO,FEF25%-75%和PEF下降的发生率和下降幅度最大。各组FEV1/FVC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SSc肺功能改变与呼吸系统症状和胸片异常改变有关,且早于呼吸系统症状出现和胸片异常改变前,弥散功能障碍和小气道病变是SSc早期的肺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8.
氟西汀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氟西汀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治疗反应。方法:10例经多导睡眠图(PSG)诊断的OSAHS患,进行Epowrth嗜睡量表(ESS)评估后,开始应用氟西订(每日20mg口服)治疗,4wk后重复检查PSG及ESS。用配对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氟西汀治疗4wk后,患REM睡眠比例平均减少9.2%,ESS评估平均降低2例,有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睡眠潜伏期无明显变化(P>0.05);睡眠呼吸暂停及低通气指数(AHI)平均下降24.8h^-1,平均血氧饱和度和最低血氧饱和度分别升高3.2%、16.6%,氧减饱和指数平均下降18.2.h^-1(P<0.01),平均暂停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例AHI下降超过一半,治疗有效率为50%。结论:OSAHS患短期服用氟西汀可部分改善睡眠质量和缺氧状况,减少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事件。  相似文献   
9.
两种肺功能仪测定值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1例被测试者(一组为通气功能正常,另一组为通气功能异常)的通气、残气和弥散功能在两种肺功能仪进行随机测试分析。两种肺功能仪测定值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通气功能正常组DLCO、FEF25、FEF75.通气功能异常组FVC除外)。两组的相关系数r≥0.9(通气功能正常组MMF的r=0.7725.RV的r=0.808,通气功能异常组FEF75的r=0.58除外).p〈0.001.非常相关。两种不同测定原理的仪器大多数测定值差异不显著.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北京地区临床诊断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康复者出院后进行定期临床随访,动态观察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肺功能和肺部影像学的变化。方法383例SARS患者康复后1年内定期进行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肺功能和肺部影像学检查,合并有肺弥散功能异常的康复者定期进行肺功能和胸部影像学复查,动态观察肺功能的恢复情况。部分合并有骨关节疼痛的患者进行股骨头磁共振检查。结果383例中有311例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为阳性(812%),1年内动态观察康复者血清特异性抗体有明显下降。特异性IgG抗体为阳性的康复者中有85例(273%)合并有弥散功能(DLCO)异常,67例合并有肺部影像学异常。其中40例DLCO异常的康复者1年内肺功能和肺部影像学动态观察均有不同程度改善。78例进行股骨头磁共振检查的康复者中18例发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改变(231%)。结论临床诊断为SARS的康复者中可能有部分为误诊病例,SARSCoVIgG抗体水平在出院后1年内逐渐降低,合并有肺纤维化改变的SARS康复者在一定时期内可明显吸收和好转,部分康复者合并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