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锌的测定方法较多,但用双硫腙比色法测定,未见报道。我们对此作了一些研究和探讨,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本法灵敏度较高,重现性较好、结果可靠、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探讨一种常规药学类分析化学实验葡萄糖酸钙片中钙含量、药用硼砂及阿司匹林药片中药物含量的温度滴定法,为此类实验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与铜的显色反应,并提出了应用该试剂测定人发中痕量铜的分光光度法。本方法的灵敏度较高,重视性好,并且操作简单,便于掌握推广。结果稳定可靠,是人体内微量元素研究和临床化验的切实可行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山楂叶总黄酮的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煮醇提法、稀醇渗漉法、铅盐沉淀法和石灰水沉淀法所提得山楂叶总黄酮,顺次以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各萃取物经纸层析和盐酸、镁粉等颜色反应,初步查明山楂叶黄酮成分主要有黄酮类、黄酮醇类、异黄酮类、黄酮甙类、橙酮类和花色甙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氨基酸-甲醇-水三元体系中溶质分子间相互作用机制,为揭示蛋白质的稳定机制、蛋白质变性的原因和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提供溶液热力学依据。方法利用2277热活性检测仪的流动测量系统测定298.15K时甘氨酸、丝氨酸、脯氨酸分别与甲醇在水溶液中的混合过程的热功率和稀释热功率,依据McMillan-Mayer理论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得到氨基酸和甲醇相互作用的混合焓以及各自的稀释焓和异系焓相互作用系数。利用k值讨论了不同氨基酸与甲醇分子的作用机制。结论不同氨基酸与甲醇分子间的焓作用系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氨基酸分子结构的差异,氨基酸的非极性侧基对焓作用系数有正贡献;脯氨酸特殊的五元吡咯环结构也表现出疏水性,对hxy值有较大的正贡献。  相似文献   
6.
日照绿茶中6种微量元素溶出率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日照绿茶中微量元素含量及溶出率。方法: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消化和浸泡两种不同处理下茶叶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以消化法测出的结果为基准,求茶叶浸泡液中各种微量元素的溶出率。结果:平均溶出率分别为Mg 21.9%、Cu 20.8%、Fe 2.45%、Zn 22.5%、Mn17.6%、Sr 20.3%。溶出率随浸泡次数增加而降低,总溶出量中80%的Mg、Cu、Zn、Sr、及10%左右的Fe和70%Mn在第1次浸泡中被溶出。结论:实验所得数据用于评估饮茶对6种微量元素的实际摄入量,指出茶叶不是这些元素的良好食物来源。  相似文献   
7.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医学类本科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密度、层次化、模块化、系列化、绿色化”的教学改革思路,并从课程目标与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与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1997年 7月 12日下午 6点半至 9点半 ,35名某校大学生因食烹制不熟的芸豆中毒收住院。其中男性 2 4人 ,女性 11人 ,年龄 18至 2 1岁 ,中毒潜伏期 :最短 1h ,最长 3h ,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乏力 ,其中 3例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发烧、神志不清 ,血压下降、四肢冰冷、呼吸困难、口唇紫绀。抢救与护理 :晚餐食堂有炒芸豆 ,共发出 5 0余份 ,余菜取样检测 ,未见致病菌。炊事员未把芸豆炒熟即食用。确诊为食物中毒。根据病情 ,给不同等量的静脉补液。对只有腹痛、恶心、但无呕吐腹泻者 ,进行导泻。大量饮用生理盐水 …  相似文献   
9.
大蒜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山东泰安产大蒜中的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10种无机元素含量。结果 山东泰安产大蒜中含许多微量元素 ,其中 ,K2 85 2 .1、Na36 .6、Ca5 4 0 .3、Zn3.0 4、Fe8.84、Mn1.2 4、Mg10 9.98、Cr2 .98、Cu3.4 0。结论 大蒜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超声条件下合成新药联苯乙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合成新药联苯乙酸.方法:以联苯为原料,在超声催化作用下合成新药联苯乙酸.结果:新合成路线与文献报道的路线相比具有反应时间短、操作简便、收率较高的优点.结论:此方法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