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发病特点、病因及手术方式。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04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儿童RRD患者668例(737只眼)的病历资料进行研究。其中,男性532例(589只眼),女性136例(148只眼)。年龄3~14岁,平均年龄(11.14±2.74)岁。检索并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眼别、病史、发病时间、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屈光状态、视网膜脱离范围、裂孔的类型、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等级、手术方式及对侧眼情况。将患者的年龄、性别、眼别及手术方式等以文字形式描述;将眼外伤史、屈光状态、晶状体情况、眼部及全身系统性疾病情况、是否双眼发病、视网膜裂孔的类型、视网膜脱离的范围、PVR等级及百分比,以列表形式描述。结果在纳入的668例(737只眼)儿童RRD患者中,伴有外伤史者72例(72只眼),占9.8%[男性58例(58只眼),女性14例(14只眼),男女比例为4.14:1,平均年龄(11.14±3.12)岁。外伤的原因,拳击伤者34例,鞭炮炸伤者6例,钝器击伤者17例,弹弓子弹伤者15例];伴屈光不正者256例(270只眼),占33.6%[中度近视者177例(193只眼),高度近视者53例(55只眼)及远视者22例(22只眼)];伴白内障手术史者61例(61只眼),占8.3%[人工晶状体眼者28例(28只眼),无晶状体者33例(33只眼),伴并发性白内障者70例(72只眼)及伴晶状体脱位者17例(17只眼)及伴先天性白内障者17例(17只眼)];伴有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者49例(54只眼),占7.3%;伴有马凡综合征者11例(13只眼),占1.8%;伴有遗传性视网膜劈裂者11例(11只眼),占1.5%;伴有先天性青光眼者10例(10只眼),占1.4%;伴有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者7例(9只眼),占1.2%;伴有先天性虹膜及脉络膜缺损者5例(5只眼),占0.7%;伴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者3例(3只眼),占0.4%;伴有视网膜色素变性者3例(3只眼),占0.4%;伴有Coats病、牵牛花综合征、视网膜血管炎及眼弓蛔虫病各2例(2只眼),各占0.3%;伴有Leber病及急性视网膜坏死各1例(1只眼),各占0.1%;双眼发病者有69例(138只眼),占10.3%;有视网膜裂孔者668例(701只眼),眼占95.1%[圆孔438只眼,锯齿缘离断91只眼,巨大裂孔61只眼,马蹄形孔53只眼,撕裂孔41只眼及黄斑孔17只眼]。视网膜脱离的特点,视网膜全脱离384例(384只眼),占57.4%;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部523例(523只眼),占78.3%;视网膜脱离达1个象限39例(39只眼),占5.8%;视网膜脱离达2个象限206例(206只眼),占30.8%;视网膜脱离达3个象限108例(108只眼),占16.2%;出现PVR者596例(621只眼),占89.2%(A级14只眼,B级144只眼,C级245只眼、D级218只眼及C级以上463只眼)。伴陈旧性视网膜脱离者190例(196只眼),占28.4%;伴脉络膜脱离13例(13只眼),占1.9%。采取的手术方式,实施巩膜扣带术者504例(569只眼),占75.4%;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者136例(140只眼),占20.3%;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巩膜扣带术者28例(28只眼),占4.1%。结论男性儿童较女性更易发生RRD,近视眼、眼部发育不良、眼部钝挫伤及内眼手术史等是儿童RRD的主要原因。儿童RRD具有发现晚、严重PVR和陈旧性视网膜脱离并累及黄斑等特点,提示对于存在眼部高风险因素的患者,应该加强眼底视网膜的检查和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高度近视合并脉络膜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CD) 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04-2018年北京同仁医院高度近视合并RRD-CD患者占836例。方法 回顾北京同仁医院住院HIS系统,收集高度近视合并RRD-CD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视网膜复位为复位组,发生视网膜再脱离为未复位组。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视网膜脱离复发的危险因素。主要指标 手术成功率及复发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高度近视合并RRD-CD患者836例,平均年龄(56.51±12.14)岁;男性518例(61.9%),右眼发病434例 (51.9%)。视网膜脱离未复位为22.7%,与视网膜复位患者相比,未复位患者年龄较轻,术前视力、眼轴、晶状体状态、视网膜裂孔、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等级及手术方式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年龄〔优势比(OR)=0.972,95%可信区间(95%CI),0.967~0.989〕,术前视力光感(OR=1.898,95%CI为1.297~2.777),人工晶状体眼(OR=1.860,95%CI为1.255~2.758),眼轴>30 mm(OR=1.718,95%CI为1.240~2.379),巨大视网膜裂孔(OR=2.464,95%CI为1.495~4.063)及PVR D级(OR=1.551,95%CI为1.046~2.300)为视网膜脱离未复位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度近视合并RRD-CD患者男性比例大,中年发病、超高度近视、人工晶状体眼、巨大视网膜裂孔及PVD D级患者首次手术成功率低,视网膜脱离易复发。(眼科,2021,30: 42-46)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屈光性人工晶状体Phakic6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安全有效性。方法表面麻醉下对9例(18眼)高度近视(-12.00~-24.00D)患者行Phakic6植入术。手术前后检查术眼裸眼及矫正视力、眼压、Phakic6在眼内的位置、角膜内皮计数。结果经术后3~12月随访观察,术后所有术眼裸眼远、近视力均达到或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眼眼压在正常范围;术眼角膜内皮计数均大于2500个·mm-2;除1例1眼出现了Phakic6前房内旋转,另1例1眼出现瞳孔轻度扩大并上移外,其余术眼Phakic6前房内位置稳定,与角膜及自身晶状体之间保留有安全距离,房角镜下未见人工晶状体袢压迫小梁网,无视网膜脱离及慢性色素膜炎反应。结论Phakic6眼内植入矫正高度近视效果显著,但远期效果及安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新形势下医院科研管理模式的实践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家在医学科学研究方面的投资大幅提高。医院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经费金额和项目种类也越来越多。面对科技发展新形势,我院科研管理工作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建设学院型医院”作为工作定位,通过一系列积极的措施.逐步形成了一套符合医院科研发展的管理方法,并把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临床实践,实现了科研管理由应急管理向全过程管理的转变,有效地提高了医院的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黄斑前膜(ERM)手术过程中,同步行曲安奈德(TA)联合吲哚菁绿(ICG)后极部黄斑区复合染色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收集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采用复合染色技术行ERM术21例(21只眼)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5例(5只眼),女性16例(16只眼);年龄53~79岁,平均年龄(66.0±13.9)岁。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结果及并发症的情况。 结果21例患者均行23G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其中,术中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者8例(8只眼),占38.09%(8/21);术前为IOL眼者3例(3只眼),占14.29%(3/21);术后二期行白内障手术者3例(3只眼),占14.29%(3/21);未行白内障手术者7例(7只眼),占33.33%(7/21)。术后随访13~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52个月。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者13例(13只眼),占61.90%(13/21);最佳矫正视力不变者6例(6只眼),占28.57%(6/21);最佳矫正视力降低者2例,占9.52%(2/21)。术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结果显示ERM均已去除,随访期内无复发,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TA联合ICG复合染色技术在ERM手术中应用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综述眼内黑色素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脉络膜血管瘤、视网膜毛细血管瘤、脉络膜骨瘤光动力疗法 (PDT)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PDT具有对肿瘤细胞的高选择性 ,是治疗小的眼内肿瘤及作为辅助疗法治疗较大肿瘤有潜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国产光敏剂血卟啉单甲醚(HMME)对鼠皮肤黑素瘤B16F10细胞株行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的效应和机制。材料与方法:采用HMME作光敏剂,对B16F10细胞用633nm波长的He-Ne激光机作光源(功率密度5mW/cm2),以不同浓度的HMME经不同光剂量照射后,MTT法测定PDT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IOLMaster和A超对中央前房深度(ACD)及眼轴(AL)测量结果,分析二者关系,验证IOLMaster生物学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方法对46例88眼分别用IOLMaster和A超对ACD和AL进行5次连续测量并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重复性用平均离散系数(COV)表示;两组之间比较用配对t检验;相关性用Pearson分析。结果IOLMaster和A超测量ACD和AL的平均值分别为:(3.08±0.44)mm、(24.06±2.36)mm和(2.63±0.51)mm、(23.87±2.11)mm。CCT:(0.518±0.031)mm。IOLMaster和A超测量ACD和AL的COV分别为0.52%,0.11%和12.4%,1.16%。二者测AL具有显著相关性(r=0.783;P<0.001);IOLMaster测量的ACD值大于A超测量值(大于0.45mm,P<0.001),但没有显著的相关性(r=0.094;P=0.546);而将IOLMaster测量的ACD减去CCT值后两者间具有相关性(r=0.275;P=0.035)。结论与A超相比IOLMas-ter对ACD和AL的测量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血啉甲醚在兔脉络膜黑色素瘤组织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血管造影和组织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的方法,研究国产新型光敏剂血啉甲醚(hematoporphyrin monomethyl ether,HMME)在兔脉络膜黑色素瘤眼部组织的分布。方法建立改良的兔脉络膜黑色素瘤动物模型。肿瘤生长3~4mm后进行药物分布实验。28只兔眼(肿瘤20眼,正常眼底4眼,虹膜4眼)静脉注射HMME(10mg·kg-1)后96h内血管造影;于兔静脉注射HMME(10mg·kg-1)后的5min、15min、30min、60min、180min、480min和24h、48h、72h各取兔眼球2眼制作组织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药物在肿瘤及眼部各组织的分布,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于静脉注射HMME后3~4h在肿瘤组织选择性聚积达到最高。结论HMME可以在兔脉络膜黑色素瘤中选择性聚集、滞留,静脉注射后3~4h是光动力治疗的适宜时间。  相似文献   
10.
<正>完成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主要完成人:王宁利,徐亮,王怀洲,杨迪亚,王亚星,陈伟伟,胡爱莲,任若瑾,贾力蕴,卢清君2015年1月9日上午,2014年度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王宁利教授牵头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新防治技术的建立及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王宁利教授连续第2年获得该奖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