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支架置入术对治疗食管癌患者护理的影响。方法:对41例晚期食管癌患者行食管支架置入,对其术前、术中、术后常规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内容进行总结分析,加强饮食指导,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41例患者置入支架均一次成功,支架置入后患者的吞咽困难明显缓解。结论:食管支架置入能较好地解决食管癌患者的吞咽困难,提高生活质量;正确的护理指导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支气管超声引导内镜针吸活检术的效果.方法 择期拟行支气管超声引导内镜针吸活检术患者69例,ASA分级Ⅰ或Ⅱ级,性别不限,年龄35~71岁,体重41~ 83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n=23),Ⅰ组麻醉诱导采用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4μg/ml,静脉注射芬太尼4μg/ml;Ⅱ组麻醉诱导采用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4μg/ml,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5 ng/ml;Ⅲ组麻醉诱导采用靶控输注依托咪酯,血浆靶浓度0.3 ~ 0.4 μg/ml,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5ng/ml.待患者意识消失后置入喉罩,行机械通气,维持PETCO2 30 ~40 mm Hg.术中维持BIS值40~60.记录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佩尔地平、麻黄碱、阿托品和艾司洛尔)使用情况、呛咳发生情况、苏醒时间、术后24h恶心呕吐发生情况.于麻醉诱导前30 min、术毕即刻和术后24h,采集股静脉血样,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皮质醇浓度.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和Ⅲ组呛咳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降低,苏醒时间缩短,Ⅲ组血管活性药使用率降低(P<0.05);与Ⅱ组比较,Ⅲ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降低(P<0.05).与Ⅰ组和Ⅱ组比较,Ⅲ组术毕时血浆皮质醇浓度降低(P<0.05);Ⅰ组和Ⅱ组间各时点血浆皮质醇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靶控输注依托咪酯(血浆靶浓度0.3~0.4 μg/ml)复合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5ng/ml)用于支气管超声引导内镜针吸活检术的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背景 应激性高血糖是机体在严重创伤、危重病、重大手术等应激状态下所产生的一种代谢反应.目前很多研究已经证实围手术期应激性高血糖与临床不良预后有关,是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目的 强调积极干预应激性高血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临床医师对于术中发生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处理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内容 阐述有关应激性高血糖的最新进展知识包括其发生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趋向 临床上对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治疗逐渐个体化,控制血糖在合理水平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发性肌炎与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肌病的异同点以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4例多发性肌炎和4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资料及治疗转归。结果多发性肌炎与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肌病的丙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肌肉病理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治疗转归明显不同。结论对于肌肉无力和肌酶升高的患者需常规检测甲状腺功能,肌肉病理、诊断性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对鉴别多发性肌炎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肌病所致肌肉病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志勇  谭志明  庄宇 《医学信息》2010,23(16):2575-2576
目的探讨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依从组及不依从组患者在患者因素、药物治疗情况、治疗过程等变量上的差异。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服药依从41.7%、不依从60.3%,单因素检验12个变量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服药依从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家属不支持、疾病知识掌握差、经济收入少、文化程度低是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差,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上述因素实施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其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病人并发其它器官功能障碍时,往往病情危重,死亡率极高,我们应用腹膜透析(PD)进行治疗CRF并发多器官衰竭,取得满意的效果,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4例中,男18例,女6例,年龄48~65岁,平均年龄53±9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可预测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血浆指标。方法C57BL/6J小鼠给予普通饮食喂养12周。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背景品系为C57BL/6J)分为四组,A组给予高胆固醇饮食(1%胆固醇),B组给予高胆固醇饮食+罗苏伐他汀(1mg/kg/d)干预,C组给予高胆固醇饮食+坎地沙坦(1mg/kg/d)干预,D组给予高胆固醇饮食+罗苏伐他汀(1mg/kg/d)+坎地沙坦(1mg/kg/d)干预。12周后测定血浆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的滴度与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程度。结果C57BL/6J小鼠无动脉粥样硬化,而A组小鼠出现广泛动脉粥样硬化。B组和C组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降低,而D组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更低。A组小鼠血浆中四种抗体,包括铜低密度脂蛋白IgG,铜低密度脂蛋白IgM,丙二醛化低密度脂蛋白IgG和丙二醛化低密度脂蛋白IgM的水平均高于C57BL/6J小鼠(P〈0.01)。与A组小鼠相比,B、C和D组小鼠血浆中仅铜低密度脂蛋白IgG的滴度降低,且降低程度与动脉粥样硬化降低程度一致。与C57BL/6J小鼠相比,A组小鼠血浆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B组和C组小鼠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血浆水平与A组无显著差异,仍明显低于C57BL/6J小鼠,但D组小鼠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恢复正常。结论铜低密度脂蛋白IgG的血浆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及消退呈高度正相关,或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及病情活动方面的意义。方法:选择2000—01/2004—01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及病房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0例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组,男25例,女25例,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28例,临床缓解期22例。选择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①检测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②测定双手含腕关节的X射线分期: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标准,Ⅰ期为关节或关节面骨质疏松;Ⅱ期为关节面下骨质疏松,偶见关节面囊性破坏或骨质侵蚀破坏;Ⅲ期为明显关节面破坏或骨侵蚀破坏,关节间隙狭窄,关节半脱位等改变;Ⅳ期:除Ⅱ期、Ⅲ期病变外,并有纤维性或骨性强直。③记录晨僵时间、关节指数(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及程度)和整体功能分级:根据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分(优〉92分,关节无肿胀,活动自如;良:87-92分,关节轻微肿痛,活动度可达正常的3/4;可:65-86分,活动时疼痛,活动度仅为正常的1/2;差:〈65分,活动或静息痛,活动时仅为正常的1/2,行动困难,关节肿胀)。结果:进入结果分析类风湿关节炎组和对照组均保持为50例。①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比较:类风湿关节炎组活动期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及临床缓解期患者[(52.1&;#177;6.01,12.3&;#177;3.3,39.2&;#177;4.7)μg/L,(t=2.447,2.120,P〈0.01)]。②不同X射线分期患者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比较:Ⅰ,Ⅱ,Ⅲ,Ⅳ期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4.0&;#177;1.6,53.6&;#177;1.9,60.0&;#177;1.5,60.0&;#177;1.3)μg/L,(F=3.645,P〈0.05)],Ⅰ期患者显著低于Ⅱ期和Ⅲ期,(P〈0.05,0.01)。③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组患者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与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及压痛评分成正相关(r=0.201,0.352,0.317,P〈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显著增高,与炎症反应的持续存在如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和关节压痛等密切相关,并随患者病情的缓解而下降。因此,将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作为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评估指标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广东广州 510120  相似文献   
10.
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进展期低位直肠癌分A和B两组,A组23例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RAC),1~2周后行手术切除.B组22例单纯接受手术治疗.结果 PRAC能够明显改变直肠癌的病理组织形态,总有效率95.65%.A组与B组的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91.3%和72.27%;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95.65%和86.36%、86.96%和68.18%;术后3年复发率分别为8.69%和27.27%;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分别为78.26%和59.09%.结论 PRAC能提高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的根治性切除率及生存率,减少术后复发率,提高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