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6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水压娩核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水压娩核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在防盲治盲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50例(85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施行水压娩核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术中并发症,并随访术后1 d和1周的裸眼视力情况.结果 术中34眼出现虹膜损伤,21眼前房出血,8眼后囊破裂;术后1 d视力≥0.5者737眼,术后1周视力≥0.5者为805眼.结论 水压娩核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操作简单、有效安全,适合在我国防盲治盲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眼膏注射法在泪小管断裂疾病中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 对32例(32眼)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采用眼膏注射法寻找泪小管;带管期间及术后用眼膏注射治疗感染,填充泪道,预防再阻。结果 32例(32眼)中,治愈28眼,好转2眼,无效2眼,有效率93.8%。结论 眼膏注射法能快速准确寻找到泪小管断端;且对泪道上皮起到消炎止血、减轻渗出;同时阻止分泌物进入泪道,对泪道管腔起物理性支撑等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术中影响人工晶状体居中性、稳定性的因素及减少并发症的手术技巧。方法:对31例31眼患者行软性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治疗,通过术前或术中行水平位标记、烧灼法定位切口穿刺点、缝线固定等标准化方式定位人工晶状体,使晶状体光学面居中稳定。结果:随访12~24(平均18)wk,最佳矫正视力0.5以上者达26例(26/31,84%),全部人工晶状体位置居中稳定,有效地矫正了术眼的屈光状态,且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标准化手术流程下软性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在小切口状态下完成,能充分矫正无晶状体眼的屈光状态,而且尽可能地避免了多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对白内障患者进行球面人工晶体与非球面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功能变化及对比.方法选取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200例,根据植入晶体不同分为球面组58例和非球面组142例,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视力、双眼立体视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NEI-RQL-42问卷评分.结果两组术前、术后1 d视力及双眼立体视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球面组在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视力及双眼立体视情况均优于球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NEI-RQL-42问卷评分均较术前提高,非球面组评分高于球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球面人工晶体植入较非球面人工晶体植入效果好,视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联合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我院自2012-06月至2016-06月的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96例(106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8例(52眼)施行胬肉钝性剥离镊撕+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组48例(54眼)施行改良联合术(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丝裂霉素C+纤维蛋白胶+角膜接触镜);术后随访6-18个月,观察结膜瓣下出血,复发,角巩膜溶解,结膜肉芽肿等指标,并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结膜瓣下出血率、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5%vs 34.6%,5.3%vs23.1%,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中角巩膜溶解发生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结膜肉芽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联合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结膜瓣下出血少,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小切口在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的疗效及在复明工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06例白内障患者(364只眼)施行动态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51只眼术中及术后切口的密闭程度良好(96.4%),术后角膜水肿均在一周内恢复透明;术后1MO角膜散光值较术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前:0.82±0.50D;术后:0.90±0.35D,P>0.05).结论:动态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具有散光小、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等优点,适合在复明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比研究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2例(152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MSICS组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PHACO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对比分析并发症及术后1 d和1周的裸眼视力情况.结果 术后1 d及1周的裸眼视力手法小切口摘除术与超声乳化术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处理硬核白内障时手法小切口摘除术的疗效与超声乳化术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其医疗成本明显低于超声乳化术,应成为扶贫扫盲活动中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观察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后角膜散光度的变化。方法对40例48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23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术中应用0.2mg/mLMMC,B组20例25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双向带蒂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两组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行电脑验光仪检查,记录术前术后测得的角膜散光度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两组患者术后角膜散光度比术前均有明显下降,且随时间延长,下降变化趋于稳定,差异均存在相关性(P<0.05);②两组相比,A组术后角膜散光度的变化,均比B组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翼状胬肉手术可降低角膜散光,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术中应用0.2mg/mLMMC术式能显著减轻术眼的角膜散光,促进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9.
徐象周  廖润斌  张世华  蔡树泓 《浙江医学》2017,39(13):1088-1090
目的探讨改进型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慢性泪囊炎患者50例,按手术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行改进型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对照组行单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及吻合口面积。结果术后12个月时实验组治愈27只眼,好转5只眼,有效率100.00%;对照组治愈25只眼,好转7只眼,无效2只眼,有效率94.1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吻合口面积分别为(8.31±0.56)和(7.18±0.58)m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进型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较单纯术式好,手术组织损伤小,术后吻合口不易粘连,能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张世华  廖润斌  徐象周  李娜  蔡树泓 《重庆医学》2013,42(11):1275-1277
目的比较两种鼻泪管支架置入治疗鼻泪管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120只眼)鼻泪管阻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行球头型鼻泪管支架置入;B组患者行T型鼻泪管支架置入。术后随访30个月以上。使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的治愈率和并发症。结果效果评价采用多组有序分类资料的秩和检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组间比较采用两组二分类资料的方差分析,拔管难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优于B组(P<0.05),其余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类型的鼻泪管支架置入治疗鼻泪管阻塞,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别。比较并发症方面得出两种支架各有优点,更有值得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