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2,4-二氨基甲苯又名甲苯-2,4-二胺,是有机合成原料之一,可制取甲苯二异氰酸酯。一次性方便面餐盒在加工合成中常使用聚酯型聚氨酯胶粘剂和聚氨酯型聚氨酯胶粘剂,大部分聚酯型、聚氨酯型胶粘剂固化剂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主要原料聚合而成。由于TDI在高温条件下遇水易水解成二氨基甲苯(TDA),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副溶血性弧菌在内陆地区污染状况,揭示其毒力基因分布特征,为科学有效地控制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品安全风险提供依据。方法采集荆州市市售水产品及其环境标本,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分离鉴定,对分离到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tlh、trh、tdh、ureC和T3SS2(vsC2、vcrD2)等基因实验室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采集360份样品,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22.50%(81/360),其中海产品的检出率最高,为31.28%(56/179),淡水产品检出率16.42%(11/6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荆州市市售食品致病菌污染及分布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卫生监管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依据《2012年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抽取本市超市、农贸市场及其他场所的7类食品,对9种致病菌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本次监测共抽取488份样品,检测出致病菌总阳性率为14.34%,其中地方食品热干面致病菌检出率最高,达52.63%,明显高于平均检出率(P〈0.01),餐饮食品、婴幼儿食品、焙烤及油炸食品、熟肉制品、蔬菜及其制品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24.10%、10.42%、5.00%、4.17%和1.74%,水果及其制品未检出致病菌。不同采样场所致病菌检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荆州市市售热干面和以凉拌菜、米面制品为代表的餐饮食品存在比较严重的卫生质量问题,应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乌梅丸合麻杏薏甘汤加味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方法:A组50例口服乌梅丸合麻杏薏甘汤加减汤剂治疗,B组50例外用维胺脂霜治疗。结果:愈显率A组84%、B组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梅丸合麻杏薏甘汤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效果明显优于维胺脂。  相似文献   
6.
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简称Vp),属于弧菌科,弧菌属,1950年日本人藤野从大阪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最早分离得到此菌[1].Vp属于嗜盐菌,大量分布在海域沿岸、江河人海口的海水和底泥中,对人类和鱼类均具有致病作用,主要引起人类食物中毒、感染性腹泻及伤口感染等疾病.目前已成为许多沿海国家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首位病原菌[2,3].我国沿海城市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比高达50.00% ~ 70.00%[4-7],据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资料统计显示,我国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已经取代沙门菌占据首位[8].虽然副溶血性弧菌源性的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逐年增加.但并不是所有的副溶血性弧菌都能致病,从海产品和环境中分离到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株绝大多数是非致病菌株[9].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内陆地区市售水产品及环境中副溶血性弧菌血清群分布与耐药性,为科学预防控制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从内陆地区荆州市市售水产品及其环境标本中分离得到的副溶血性弧菌,参照GB/T4789.7-2008用标准血清进行0抗原分型。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58株副溶血性弧菌经血清玻片凝集,共分出9个0群,主要为01群(22.41%)、03群(22.41%)和05群(13.79%)。58株副溶血性弧菌均对4种及以上抗生素耐药,其中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100%耐药,只对氯霉素100%敏感,其余14种抗生素耐药程度各异。结论中国内陆城市荆州市存在的副溶血性弧菌血清群呈现多样性,并呈现不同程度耐药,应加强药物使用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8.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简称Vp),属于弧菌科,弧菌属,大量分布在海域沿岸、江河人海口,对人类具有致病作用,可引起食物中毒、感染性腹泻及伤口感染等疾病,严重者可以威胁生命。1950年藤野首先从大阪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到此菌,目前已成为许多沿海国家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首位病原菌,也是我国沿海城市最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菌,近年来已经取代沙门菌占据首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