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血脂异常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脂异常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观察 68例冠心病患者与 66例对照者的血脂、血糖、胰岛素等生化指标 ,以胰岛素释放指数———空腹胰岛素 (FIns) /空腹血糖 (FBG)和胰岛素敏感指数(1 /FBG×FIns)作为胰岛素抵抗 (IR)的指标 ,与空腹血脂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对比 ,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 (P >0 .0 5) ,而血胰岛素、胰岛素释放指数明显较对照组增高 (P <0 .0 5) ,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较对照组低 (P <0 .0 5)。冠心病组的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明显较对照组增高 (P <0 .0 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明显较对照组低 (P <0 .0 5)。冠心病组胰岛素释放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分别与TG ,TC和LDL -C呈正相关 ,与HDL -C呈负相关。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着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而且冠心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血脂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 本文作者全面回顾了成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现有证据及各类评估和诊疗建议。本文
的目标读者为院前急救人员、内科医师、专职医疗人员和医院内参与卒中发病后最初48 h诊疗的有关
人员。这一指南将取代此前的2007版和更新后的2009版指南。
方法 编写委员会成员由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的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指定,各成员来自不同专业
领域。共识编写的整个过程严格遵守美国心脏协会的利益冲突政策。小组成员被分配了与自己专业
领域相关的主题,重点回顾了前版指南发表之后的卒中文献,并按照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的
证据分级方案起草建议。
结果 指南的目的是降低卒中发病率和卒中相关死亡率。本指南既提倡卒中医疗系统的整体概念,
又体现卒中医疗的各个细节,从患者的识别到急救医疗服务启动、转运、分诊,包括了整个在急诊室
和卒中单元的最初几个小时内的救治过程。本指南讨论了卒中的早期评估和一般性治疗,以及缺
血性卒中特殊的干预措施,如再灌注策略以及脑复苏的最优化措施。
结论 由于很多建议基于有限的资料,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仍亟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杜一华  胡晖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8):1723-1725
<正>肛周脓肿是指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慢性感染并形成的脓肿[1]。由于疾病部位的特殊性,多数患者在疾病发病初期不到专科医院进行诊治,而是自己口服抗生素或到普通诊所就治。2009年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和多普勒超声(Doppler-US)检查技术对判断颈动脉血管斑块不稳定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2006年5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86例不同程度颈动脉病变患者(包括53例明确为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和33例头晕头痛患者)的颈动脉同时进行CE-MRA和Doppler-US检查,分析颈动脉血管壁斑块的灌注增强表现、管腔狭窄程度以及斑块形态、密度、信号,并比较两种方法对评估不稳定性颈动脉斑块的敏感度。结果Doppler-US发现不稳定斑块者32例,不稳定斑块检出率为37.2%,CE-MRA发现不稳定斑块者42例,不稳定斑块检出率为48.9%。与Doppler-US组比较,CE-MRA检出率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处血管壁强化明显高于稳定性斑块。结论Doppler-US和CE-MRA在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结构、性质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方面各有优势,CE-MRA对不稳定性颈动脉斑块的敏感度较Doppler-US高,两者结合,能够为临床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学研究和风险预测提供重要和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  随访观察经导管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患儿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选择2011年7月-2014年12月该院使用国产封堵器行介入治疗的PMVSD患儿52例,所有患儿在X线透视及超声下行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治疗,术后即刻行左心室、升主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评价治疗效果。术后1 d、1、3、6、12及24个月及以后每隔1年定期复查,评价短期及中远期疗效,包括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分流和返流情况,心脏大小及心功能情况。同时行心电图检查观察有无心律失常。结果  ①48例患儿治疗成功,4例未能封堵成功,手术成功率92.31%。②对48例患儿进行了临床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3.6个月(12~48个月)。其中,4例患者术后1 d存在微量或少量残余分流,即刻残余分流率8.33%,术后残余分流量逐渐减少,术后1个月2例分流完全消失,2例仍存在微量或少量分流,残余分流率4.17%。6例患儿出现传导阻滞,其中右束支传导阻滞5例,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1例患儿出现交界性室性异搏心率,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4.58%。术后24个月新出现微量或少量返流2例,无封堵器脱落、血栓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或猝死等。③患儿术后12和24个月的心脏大小均较术后1 d增大(P <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而术后12个月、24个月、术后1 d与术前的心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经导管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成功率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中远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最新版指南提供了如何对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存活患者预防未来卒中事件
的基于医学证据的全面、及时的建议。指南的受众是所有参与这些患者二级预防的临床医师。基于
证据的建议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干预血管阻塞,心源性卒中患者的抗凝治疗和非心源性卒中患者的
抗血小板治疗。建议还包括各种特殊病因如主动脉弓粥样硬化、主动脉夹层、卵圆孔未闭、高同型半
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镰状细胞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及妊娠等的卒中二
级预防。指南有专门章节阐述颅内出血后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以及指南的执行情况。  相似文献   
7.
邓人健  张祖玲  彭洪  胡晖  张磊 《抗感染药学》2019,16(9):1514-1516
目的:探究急性阑尾炎患者脓液中致病菌的分布及其药敏试验结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间收治的确诊为急性阑尾炎患者120例资料,按检测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常规检测方法)和观察组60例(采集腹腔脓液标本实施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比较两组患者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及相关指标(细菌培养过程中的阳性率、切口感染率)的差异,并分析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腹腔脓液标本中大肠埃希菌检测率(58.33%)明显高于对照组(8.33%()P<0.05);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细菌培养过程中的阳性率、切口感染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检测的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阿米卡星、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性较低。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一旦发病则易出现疼痛难忍的症状,其感染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适合的抗生素治疗,以减少不合理用药给患者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摘要】
背景与目的 本文作者全面回顾了成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现有证据及各类评估和诊疗建议。本文的目标读者为院前急救人员、内科医师、专职医疗人员和医院内参与卒中发病后最初48 h诊疗的有关人员。这一指南将取代此前的2007版和更新后的2009版指南。
方法 编写委员会成员由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的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指定,各成员来自不同专业领域。共识编写的整个过程严格遵守美国心脏协会的利益冲突政策。小组成员被分配了与自己专业领域相关的主题,重点回顾了前版指南发表之后的卒中文献,并按照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的证据分级方案起草建议。
结果 指南的目的是降低卒中发病率和卒中相关死亡率。本指南既提倡卒中医疗系统的整体概念,又体现卒中医疗的各个细节,从患者的识别到急救医疗服务启动、转运、分诊,包括了整个在急诊室和卒中单元的最初几个小时内的救治过程。本指南讨论了卒中的早期评估和一般性治疗,以及缺血性卒中特殊的干预措施,如再灌注策略以及脑复苏的最优化措施。
结论 由于很多建议基于有限的资料,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仍亟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稳定的Balb/c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模型。方法:40只Balb/c小鼠颅内(20只)(颅内接种组)或鼻内(20只)(鼻内接种组)接种单纯疱疹病毒1型F株104空斑形成单位(滴度为3.5×105PFU/ml),另20只Balb/c小鼠以生理盐水分别行颅内(10只)和鼻内(10只)假性接种作为对照组,分析小鼠的行为学和病理改变来确定是否建立HSE模型。结果:Balb/c小鼠颅内接种单纯疱疹病毒1型后出现毛发紊乱、活动减少、精神萎靡、激惹、癫痫发作和死亡等;接种后3 d开始发病,6 d开始有小鼠死亡,发病于7~10 d达高峰,14 d以后没有明显的行为学改变;发病小鼠的病理检查可见脑膜和脑实质炎性浸润,脑组织变性坏死、胶质增生及血管周围淋巴套等脑炎的典型改变。鼻内接种组仅1只小鼠出现毛发紊乱。对照组均无行为学及病理改变。颅内接种组小鼠出现病变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鼻内接种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颅内接种104PFU的单纯疱疹病毒1型F株能建立稳定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模型。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 本文作者全面回顾了成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现有证据及各类评估和诊疗建议。本文的目标读者为院前急救人员、内科医师、专职医疗人员和医院内参与卒中发病后最初48 h诊疗的有关人员。这一指南将取代此前的2007版和更新后的2009版指南。
方法 编写委员会成员由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的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指定,各成员来自不同专业领域。共识编写的整个过程严格遵守美国心脏协会的利益冲突政策。小组成员被分配了与自己专业领域相关的主题,重点回顾了前版指南发表之后的卒中文献,并按照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的证据分级方案起草建议。
结果 指南的目的是降低卒中发病率和卒中相关死亡率。本指南既提倡卒中医疗系统的整体概念,又体现卒中医疗的各个细节,从患者的识别到急救医疗服务启动、转运、分诊,包括了整个在急诊室和卒中单元的最初几个小时内的救治过程。本指南讨论了卒中的早期评估和一般性治疗,以及缺血性卒中特殊的干预措施,如再灌注策略以及脑复苏的最优化措施。
结论 由于很多建议基于有限的资料,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仍亟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