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1989年8月分离自云南省盈江县蚊虫的2株登革病毒进行生物学及分子特征的鉴定,明确这两株病毒的血清型及基因型。方法 蚊虫用BHK21细胞和乳鼠法分离病毒,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RT-PCR等方法进行鉴定,并对这两株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从自纹伊蚊和达勒姆阿蚊中各分离到一株病毒;分别命名为M110和M113,这两株病毒对BHK21细胞能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脑内接种乳鼠4d左右导致乳鼠死亡。该病毒经血凝、血凝抑制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提示为黄病毒。分别用黄病毒属特异引物、登革4型病毒NS1和NS2a基因片段特异引物进行RT—PCR扩增、序列测定,证实为登革4型病毒。NS1和NS2a基因序列片段分析表明,M110和M113的NS1核苷酸序列与登革4型病毒基因I型的H241株(Y19176)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98%;NS2a基因片段与H241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6.5%、97.1%。结论 从盈江县蚊虫分离到的M110和M113病毒为登革4型病毒基因I型,表明云南省西部边境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过登革4型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自1980-2012年在世界各地分离的版纳病毒分子遗传进化特征。方法 采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1980-2012年我国及世界各地分离的版纳病毒进行基于第12节段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分子溯源分析。结果 版纳病毒的共同进化祖先出现时间为315(95% HPD:63~619)年前,第12节段的进化速率为2.33×10-3(95% HPD:2.84×10-4~8.52×10-3)碱基替换/位点/年,提示版纳病毒属于新发快速进化的虫媒病毒。结论 版纳病毒属于快速进化的新发虫媒病毒,其地域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且已经分化出新的病毒变种,应加强对该病毒在自然界分布及其致病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滇西北地区分离的版纳病毒进行系统鉴定,明确与云南其他地区分离株的差异.方法 对2005、2006年从滇西北地区分离的3株版纳病毒进行形态学、基因组带型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测定第12片段核苷酸序列,进行序列的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从2005、2006年滇西北蚊虫标本中分离到的3株版纳病毒为直径约70 nm、无包膜、有双层衣壳的球形颗粒,基因组带型为6-6分布.3株版纳病毒问第12片段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与云南其他地区和印度尼西亚版纳病毒毒株的最大同源性分别为98%和9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滇西北分离株和云南其他地区分离株共同形成一个分枝;第12片段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比较发现我国版纳分离株和印度尼西亚毒株间存在共同的氨基酸残基差异.结论 首次从滇西北地区蚊虫中分离到3株版纳病毒,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滇两北分离株和云南其他地区分离株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的生命科学将由分解走向整合,系统生物学将提供人们研究和理解复杂生命系统的新理论和新工具,这将极大推动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滇西北地区分离的版纳病毒进行系统鉴定,明确与云南其他地区分离株的差异.方法 对2005、2006年从滇西北地区分离的3株版纳病毒进行形态学、基因组带型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测定第12片段核苷酸序列,进行序列的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从2005、2006年滇西北蚊虫标本中分离到的3株版纳病毒为直径约70 nm、无包膜、有双层衣壳的球形颗粒,基因组带型为6-6分布.3株版纳病毒问第12片段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与云南其他地区和印度尼西亚版纳病毒毒株的最大同源性分别为98%和9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滇西北分离株和云南其他地区分离株共同形成一个分枝;第12片段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比较发现我国版纳分离株和印度尼西亚毒株间存在共同的氨基酸残基差异.结论 首次从滇西北地区蚊虫中分离到3株版纳病毒,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滇两北分离株和云南其他地区分离株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21世纪的生命科学将由分解走向整合,系统生物学将提供人们研究和理解复杂生命系统的新理论和新工具,这将极大推动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发展。一、生物系统的复杂性生命科学所研究的对象生物系统是一个演化的、复杂的开放巨系统,生物系统的复杂性在于它不像其它系统那样由基本组成元件简单加和而成,而是一个由其多种组成成分之间的广泛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网络系统。生物系统中不仅有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还存在蛋白质-核酸、蛋白质-代谢物质的相互作用,其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甘肃省部分地区虫媒病毒分布状况,为虫媒病毒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7-8月在甘肃省嘉峪关、张掖、酒泉、白银和平凉市采集蚊虫标本,用细胞培养法分离病毒,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毒分离物进行鉴定;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新分离病毒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采集到3属280批共13839只蚊虫标本,从中分离到6株病毒,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6株病毒(GSBY0801、GSBY0804、GSBY0810、GSBY0816、GSBY0827、GSBY0861)均为基因Ⅰ型乙脑病毒。新分离株与减毒活疫苗株SA14-14-2相比,E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87.5%~87.9%,氨基酸同源性为96.8%~97.2%。结论甘肃省东部地区存在基因Ⅰ型乙脑病毒的流行,流行病毒株与中国四川省乙脑病毒分离株进化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8.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经常导致受感染个体的持续性感染,并进一步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因此危害极大。已经证明HCV核心(core)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能与许多病毒、细胞基因及其产物相互作用,很可能参与了HCV的致病过程。文章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关于HCV core蛋白在HCV感染的致癌过程中可能参与的有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建立检测疫苗中残余牛血清蛋白(CSP)含量的ELISA检测法。将混合的小牛血清分别免疫鸡和家兔,然后分别提取、纯化鸡卵黄免疫球蛋白(IgY)和兔抗小牛血清抗体IgG。IgY用作包被抗体,IgG用作酶标抗体,四甲基联苯胺(TMB)显色检测残余CSP含量。结果:包被用IgY的最适浓度为25—30μg/mL,用含0.4%明胶的0.01mol/LPBS(pH7.4)溶液作为包被缓冲液,HRPIgG的最适稀释度为1:20001:3000。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为2.5ng/mL,变异系数为6.3%—9.4%,回收率为90.4%—112.8%,与猪、猴、豚鼠血清皆无交叉反应。10批不含Al(OH)3的疫苗ELISA法与RPHA法(反相间接血凝法)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10批含Al(OH)3的疫苗,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相差很大(P<0.05)。建立的ELISA检测法不受Al(OH)3的影响,简便、特异和灵敏,更适用于检测生物制品中的残余CSP。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滇西北地区分离的版纳病毒进行系统鉴定,明确与云南其他地区分离株的差异.方法 对2005、2006年从滇西北地区分离的3株版纳病毒进行形态学、基因组带型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测定第12片段核苷酸序列,进行序列的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从2005、2006年滇西北蚊虫标本中分离到的3株版纳病毒为直径约70 nm、无包膜、有双层衣壳的球形颗粒,基因组带型为6-6分布.3株版纳病毒问第12片段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与云南其他地区和印度尼西亚版纳病毒毒株的最大同源性分别为98%和9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滇西北分离株和云南其他地区分离株共同形成一个分枝;第12片段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比较发现我国版纳分离株和印度尼西亚毒株间存在共同的氨基酸残基差异.结论 首次从滇西北地区蚊虫中分离到3株版纳病毒,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滇两北分离株和云南其他地区分离株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