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并发高渗性酮症酸中毒昏迷1例何晓彤,鹿立法,王顺清,唐世超患者马某某,男,67岁。因颈部色块4月余伴头昏、乏力1个月,于1992年4月17日入院。1991年11月于外院诊断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无糖尿病既往史和家族史。体检:T3...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反义BCR和ABL融合基因(BCR/ABL融合基因)寡核苷酸体外抑制K562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K562细胞培养,观察反义BCR/ABL寡核苷酸体外对K562细胞数、台盼蓝拒染率及克隆形成等的影响。结果:经反义BCR/ABL寡核苷酸b3a2(ASb3a2)处理后培养8d的K562克隆抑制率达6069%,液体培养中细胞数从24h开始较对照组减少,细胞存活率从8h开始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BCR/ABL寡核苷酸b2a2(ASb2a2)及无义寡核苷酸对K562细胞数和存活率无明显影响;3种寡核苷酸对HL60细胞数和存活率也无影响。结论:ASb3a2对K562细胞有序列特异性的抑制作用。ASb3a2的这种抑制作用可能在于它诱导K562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4.
我们从 1998年 9月至 2 0 0 0年 6月采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ATG)、白消安 (BU)和环磷酰胺 (CTX)组成的预处理方案行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 (nonmyeloablativestemcelltrans plantation ,NSCT)治疗 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 ,均实现供者造血细胞植入 ,且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现报告如下。病例和方法1 病例  8例患者的临床特征见表 1。 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均因年龄因素、脏器功能不良或HLA配型不合而选用NSCT。其中移植前经化疗达到缓解的 4例 ;处于慢粒慢性期 1例 ;处于全血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多发性骨髓瘤(MM)伴肾功能损害患者传统药物治疗与新药治疗情况,以提高对本病药物治疗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MM伴肾功能损害住院患者36例,将其分为新药治疗组及传统药物治疗组,其中22例患者接受VAD方案的传统化疗方案,14例患者接受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新药化疗方案.进行两组间临床资料的比较.结果 36例患者中,分型以轻链型最多见,占33.3%,IgA型占50%,IgG型占16.7%,传统药物治疗组完全缓解(CR)率为9.1%,部分缓解(PR)率为63.7%,微小反应(MR)率为9.1%,达最佳肾脏反应的中位时间为42 d,总生存期(OS)中位数为19个月,治疗失败时间(TTF)中位数为14个月;新药治疗组CR率为42.9%,PR率为28.6%,MR率为14.3%,达最佳肾脏反应的中位时间为26.5 d,OS中位数为25个月,TTF中位数为21个月.结论 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新药化疗方案对伴有肾功能不全的MM患者高效、安全,同时能够快速逆转其肾功能损害,传统药物化疗方案对部分伴有肾功能不全的MM患者能够逆转其肾功能损害,但不良反应大,骨髓瘤易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和分析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NST)后并发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34例血液病患者,其中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15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TM)1例,肿瘤性血液病18例;进行无关供者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UCBT)11例,同胞供者骨髓联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7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16例.移植前采用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或者氟达拉滨强效免疫抑制为基础的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GVHD的预防采用短程的甲氨蝶呤(MTX)联合环孢素A(CsA).观察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临床特点以及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情况;分析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相关因素.结果 NST的植入率为91.2%.移植后7例肿瘤性血液病患者形成了供、受者造血细胞混合嵌合体(MC),给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2~9次后,例由MC转变为供者造血细胞完全嵌合体(FDC).随访12(3~96)个月,共发生Ⅰ~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5例,GVHD 15例.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年龄大的肿瘤性血液病患者经以ATG为基础的NST后,再给予DLI,其cGVHD的发生率高,且合并感染,对治疗的反应差;而以氟达拉滨为基础的NST患者发生cGVHD后治疗反应较好.移植100 d前后患者分别死亡3例和5例,其中3例死于广泛性cGVHD.结论 患者的年龄大、有合并症、以ATG为基础的预处理方案、肿瘤性血液病是NST后患者并发cGVH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骨髓联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山  毛平  王顺清  朱志刚  应逸  莫文健 《广东医学》2003,24(11):1209-1211
目的 探讨非清髓性、骨髓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风险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及移植后供者干细胞输注 (DSI)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移植治疗 3例高风险SAA。预处理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ALG)联合环磷酰胺 (CTX) ,CTX总量为 60~ 12 0mg/kg ,ALG为 12 0mg/kg。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预防 :环孢素A(CSA)联合甲氨蝶呤 (MTX)或甲基强的松龙 (MP) ,CSA和MP分别用至 6个月和 2个月逐渐减量并停药。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PBSC)动员 :G -CSF 5 μg/ (kg·d)× 5d。移植细胞数分别为MNC :7 2 4× 10 8/kg ,6 0 0× 10 8/kg ,6 66× 10 8/kg ;CD3 4+ 细胞 :4 2 6×10 6/kg ,8 95× 10 6/kg ,4 66× 10 6/kg。移植后形成混合性嵌合体 (MC)者 ,进行DSI。结果 移植后 3例白细胞最低值 :0 2 6× 10 9/L ,0 5 0× 10 9/L ,0 10× 10 9/L ,中性粒细胞 >0 5× 10 9/L和血小板 >2 0× 10 9/L时间分别为移植后第 12 ,3 ,15天和 0 ,5 ,10天。 3例均获得造血细胞成功植入。 1例形成供者完全嵌合体 (CC)并长期维持造血。 2例MC者 ,1例出现排斥 ,1例巨核细胞植入不良 ,均经DSI ,造血均有恢复。 3例分别存活 10 ,6,3 4个月。结论 非清髓性骨髓联合外周血高剂量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风险的SAA ,增加植入率、减少  相似文献   
8.
非清髓性移植后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血液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以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anti-T-lymphocyte globulin , ALG)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anti-themocyte globulin, ATG)为基础,减量化疗的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治疗血液病 6例,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例、多发性骨髓瘤 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1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1例、骨髓纤维化 1例, 6例血液病于 28 d~ 30 d进行第 1次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每隔 3~ 4周 1次,平均 4.2( 2~ 8)次,逐渐增加输注细胞数量,输注的 T细胞数由 (1.2~ 9.5)× 104/kg逐渐增加至 (0.75~ 2.15)× 108/kg.[结果] 移植早期均形成混合性嵌合体和血液学部分缓解( 1例进步),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后, 6例血液病中 4例逐渐形成供者型完全嵌合体,并达到血液学完全缓解,骨髓纤维化患者仍然为混合性嵌合体和进步状态,并发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2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2例,骨髓抑制 2例, 1例死于严重感染.[结论] 以 ATG/ALG为基础的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可实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的成功植入.通过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可实现混合性嵌合体向供者完全嵌合体的转变;移植物抗宿主病和骨髓抑制为其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TPO与SCF、IL-11协同在体外促进入脐血CD34+细胞向巨核系增殖分化的效应.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分离纯化脐血CD34+细胞,在含血清液体培养体系中、细胞因子诱导下培养14 d.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不同时间点培养体系中CD41+细胞的比例;同时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集落培养测定CFU-MK的数量.结果经14 d培养,TPO+SCF+IL-11组可使CD41+细胞和CFU-MK数量分别扩增40.83±12.41倍、7.86±2.63倍,明显高于TPO组的28.69±8.27倍、4.48±1.25倍.结论在体外SCF和IL-11可以协同增强TPO诱导脐血CD34+细胞向巨核系增殖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AML—M5b患者外周血T细胞TCR Vβ亚家族表达及克隆性增殖特点,并分析分选的患者T细胞经体外诱导、活化及短期培养后其TCR Vβ亚家族的利用及克隆性增殖情况。方法运用RT—PCR-基因扫描技术分析初治AML—M5b患者外周血T细胞TCR Vβ亚家族利用和克隆性增殖,免疫磁珠分选患者T淋巴细胞,体外利用自体白血病DC细胞联合CD3单抗、CD28对T细胞进行诱导、活化,并对诱导后T细胞进行TCR Vβ亚家族表达和克隆性增殖分析。结果9例患者T细胞在体外获得增殖,TCR即分析显示患者外周血T细胞均表达部分Vβ亚家族,体外诱导前后的T细胞TCR Vβ亚家族表达和克隆性增殖特点不完全相同,有部分出现新的邯亚家族表达及克隆性增殖,有部分Vβ亚家族在诱导前后始终表现为克隆性增殖,体外杀伤性分析发现诱导后的T细胞对自体白血病细胞具有一定的识别作用。结论AML—M5患者TCR Vβ亚家族T细胞的倾斜性分布和克隆性增殖,部分Vβ亚家族T细胞在诱导前后始终保持克隆性增殖状态,可能是机体针对白血病相关抗原的特异性CTL,体外诱导活化及短期培养后患者T细胞TCR Vβ亚家族表达数量增加,并出现新的克隆性增殖Vβ亚家族T细胞,提示体外诱导活化能够产生白血病患者自体的白血病特异性CT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