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0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报道3例脑梗塞后皮质出血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表现。脑梗塞后皮质出血多出现于发病后的第二周,持续3~5周。CT平扫示:在低密度灯周边皮质呈现蚓状等密度或高密度影,且可以被造影剂进一步增强,在MRIT_1加权相时,该蚓状影像更加显著。皮质出血多见于较大脑动脉闭塞的脑梗塞患者。临床上除可伴发痴瘸外,已有症状或体征不加重。结果提示:大面积脑梗塞自然病程中,可出现皮质出血,这系一良性病理生理现象。  相似文献   
2.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及其组织形态改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大鼠脑缺血2h再灌注不同时程实验动物模型,探讨其病理形态学HE染色特点。方法:线栓法行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造成局灶性脑缺血2h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不插入线栓。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形态学特点。结果:所有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麻醉苏醒后均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陷。再灌注后3h,神经功能缺陷部分恢复。这些表现与临床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溶栓治疗的病人相似。HE染色可见胞浆均质红染、细胞核固缩以及细胞膜和细胞结构破坏的嗜伊红的死亡神经元。结论:Wistar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神经功能缺损与人类缺血性脑血管病相近,是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形态学机制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3.
抗心磷脂抗体与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L)与脑血管病(CVD)的关系。方法:检测26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和73例脑出血(CH)患者血清aCL。结果:ICVD患者aCL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1),且IgG型aCL比IgM型aCL阳性率升高(P<0.01)。CH患者aCL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1)。ICVD组aCL阳性率与CH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CVD组、CH组和对照组不同性别间aCL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CL可作为CVD危险性增加的指标,对CVD的预测有一定意义,包括ICVD和CH患者,aCL阳性率男女性别之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4.
多中心临床试验(二)--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生物统计学(Biostatistics)是运用数理统计原理,结合医学、生物学实际,研究数字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一门学科,它是进行临床试验所必需的重要手段。生物统计学的主要内容有统计研究设计,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按中国“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相似文献   
5.
例1男性,年龄64岁,钢厂工人,44年前患者渐进出现头痛、头晕、疲乏无力、腓肠肌疼痛、失眠、不自主哭笑、易激惹、多汗、流涎、皮脂溢出、尿急、言语笨拙、左手震颤,写字过小,四肢强直,活动受限,走路双下肢抖动拌前冲、不能后退,21年后摔伤加重,二便失禁、双下肢强直,不能行走。且每于感冒、发烧后加重,卧床,生活难自理23年。既往:高血压、肺结核和肺心病史。查体:意识清,言语笨拙,高级神经  相似文献   
6.
在慢性呼吸衰竭病人,高碳酸血症处理中有时发生一种脑病,其表现包括:多灶性抽搐发作(常呈局灶性运动性抽搐持续状态),全身性发作,轻度局灶性锥体征乃至昏迷。这些体症可见于处理开始后几分钟到几天。这种脑病是一种多因素性的疾病,可因脑贫血和缺氧而引起,更重要的因素是大脑硷中毒,慢性肺功能衰竭处理中氨茶硷的应用,和低血压。在慢性呼吸衰竭伴有高碳酸血症的患者,继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小脑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特点和相互关系,病因和发生机制以及预后.方法 选择我科住院的15例双侧小脑多发性梗死患者,对其血管危险因素、临床表现、MRI病变形态、分布和临床的关系,可能的病因性发病机制以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双侧小脑梗死占全部小脑梗死患者的23.8%.急性双侧小脑梗死以双侧PICA供血区的多发性梗死最多见(66.7%).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眩晕(93.3%)、恶心、呕吐(93.3%)、共济失调(60%)和构音障碍(58.7%).双侧小脑梗死多表现为大病变侧的单侧体征如共济失调.除上述小脑症状外,双侧PICA供血区梗死,特别是内侧支分布区受累(6例)时,突出的临床表现为眩晕,其中4例表现为孤立性假性眩晕;AICA梗死患者的特征表现为双侧耳聋;而SCA供血区梗死的临床表现特点是构音障碍、单侧共济失调,偶可出现大病变对侧的耳聋.Rankin评分均在3分或3分以下,死亡1例.结论 急性小脑多发性梗死主要发生于双侧PICA供血区,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为头晕/眩晕、恶心呕吐、共济失调等体征多数限局于单侧肢体,出现于小脑梗死较大的一侧.病因多数为心源性栓塞或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栓塞所致.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发生和复发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测定复发及首发性脑梗死患者各60例,提取DNA做ACE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DD基因型频率和D等位基因频率在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中明显增加(均P<0.01),伴有高血压脑梗死患者DD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无高血压患者(P<0.05),且伴有脑血管病(CVD)家族史者DI基因型明显高于无家族史者(P<0.01),结论:ACE基因多态性可能和脑梗死的复发有关,在高血压人群和有脑血管病家族史的人群中进行ACE基因调查,可及早发现脑梗死发生和复发的高危人群,对脑梗死的防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偏头痛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综述近年来偏头痛发病机制研究 ,包括三叉神经血管假说 ,三叉神经炎性反应学说 ,皮质扩散抑制假说 ,5 羟色胺、一氧化氮、镁、遗传与偏头痛相关性机制的阐明 ,并介绍了偏头痛共发病  相似文献   
10.
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尼龙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缺血后 3、6、12h和 1、2、3、7d时 ,VEGF表达的情况。结果 :大鼠缺血后 3h ,缺血侧脑组织开始出现VEGF表达 ,2 4h明显增多 ,2d达高峰 ,7d时仍有少量表达。各时间占VEGF的表达主要集中在梗死灶周围。结论 :VEGF可能参与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发展及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