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例1:患者黄××男63岁该患者因确诊鼻咽癌于2013年7月16日住进我院放疗科,经过十余天的放疗、化疗。血小板在最初的98×10^9个/L,下降至21×10^8个/L。8月2日临床医生给该患者输注1单位血小板,继续每天进行血常规检查;8月5日血小板仍在26×110^9个/L,(在此期间医生继续给该患者进行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脏原发粒层细胞瘤(granulosa cell tumor)伴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例肝脏原发粒层细胞瘤伴海绵状血管瘤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超微结构及临床影像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CT及MRI提示肝脏右叶可见一巨大实性肿物,低密度。肉眼见肿物突向肝脏下方,切面呈实性;另外,在肝脏膈面被膜下见一灰红色出血区,呈疏松海绵状。镜下巨大肿物中肿瘤细胞椭圆形或梭形,呈微滤泡状、小梁状排列,部分区域呈实性弥漫状分布,类似于卵巢粒层细胞;部分区域呈束状排列,间质中可见较多胶原纤维瘢痕形成,似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肿瘤细胞核内可见小核仁,并可见纵形核沟。免疫组化结果示肿瘤细胞CD99、α-inhibin、CK8、CK18、SMA和BCL-2均(+),Ki-67增殖指数<1%。超微结构显示肿瘤细胞可见各种形式的核皱叠形成,部分细胞呈Call-Exner小体样结构排列,偶见桥粒结构,提示该肿瘤与卵巢粒层细胞瘤极其相似。结论粒层细胞瘤原发于肝脏且合并海绵状血管瘤,非常罕见,目前其临床生物学行为难以确定,需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和分析结核分枝杆菌广泛耐药(XDR)与耐多药(MDR)菌株在菌体蛋白质表达水平上的差异,并寻找与XDR相关的蛋白质点。方法利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XDR、MDR菌株以及H37Rv标准菌株菌体蛋白质,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分析各菌株之间在菌体蛋白质表达水平上的差异性,并进行质谱分析。结果 XDR与MDR以及H37Rv菌株之间在菌体蛋白质表达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与XDR相关的28个差异(新增、缺失、上调、下调)表达的蛋白质点中,质谱分析鉴定出5个相关的蛋白质点。结论结核分枝杆菌XDR与MDR菌株在菌体蛋白质表达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为进一步研究XDR菌株耐药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蛋白组学方法研究丙烯醛雾化吸入致大鼠慢性支气管肺炎模型中依那普利干预后肺组织蛋白组的表达变化,探讨依那普利干预慢性支气管肺炎的分子机制.方法 运用双向电泳和质谱分析技术找出丙烯醛雾化吸入组和依那普利干预组的差异蛋白质.结果 在两组凝胶图谱中平均检测到545个蛋白点.依那普利干预组与丙烯醛吸入组比较,发现3个明显差异蛋白.经质谱鉴定, 3个差异蛋白分别是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T-激肽原-1-前体,二氢嘧啶酶-2.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依那普利干预导致肺组织中二氢嘧啶酶-2上调,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下调,而T-激肽原-1-前体消失.结论 依那普利对大鼠慢性支气管肺炎的干预作用可能与肺组织中这3种蛋白表达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内源性黏蛋白5ac(Muc5ac)在丙烯醛所致大鼠气道损伤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丙烯醛雾化吸入造成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模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造模后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RT-PCR和原位杂交检测气道Muc5ac的表达变化及定位分布.结果 丙烯醛吸入后第1周气道中Muc5ac的基因及蛋白水平均明显上调,并继续上调至第6周达最高水平.Muc5ac表达主要分布于气管、支气管上皮及肺泡上皮细胞中.结论 内源性Muc5ac在丙烯醛处理致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中明显增加,提示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黏液高分泌发病机制中可能是一个重要分子.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超微结构及免疫电镜观察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HBV GN)的肾小球内可见病毒样颗粒结构 ,并可在HBV GN肾组织内检测到HBVDNA及HBVRNA ,因而提出“HBV在肾组织直接感染及复制”的观点[1,2 ] 。我们通过电镜观察 ,旨在探讨HBV GN的发病机制及其超微结构特征。一、材料和方法1 病例来源 :选自 1995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北京医科大学病理学系及第一医院肾内科诊断为HBV GN的肾活检病例共 10 7例 ,均进行了常规光镜、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查 ,HBV GN的诊断按我国 1989年召开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座谈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orrow stromal cells,BMSCs)移植对脑挫伤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2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挫伤组(采用自由落体砸伤制备大鼠运动皮质区脑损伤模型)和BMSCs移植组(将培养纯化的BMSCs移植入损伤位点周围),每组8只大鼠。术后对动物进行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NSS);14 d后取脑组织观察移植细胞在体内存活、迁移情况;用RT - PCR技术检测宿主脑组织内凋亡基因Bax的表达变化。结果 脑挫伤组NSS为(12±3)分,较BMSCs移植组NSS(7±1)分明显升高(P<0.05)。移植的BMSCs能在宿主脑内存活并迁移;RT - PCR显示BMSCs移植组凋亡基因Bax表达(0.9±0.1)较脑挫伤组(1.1±0.2)明显减少(P<0.05)。结论 BMSCs移植能有效促进脑挫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促凋亡基因Bax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对丙烯醛吸入致大鼠炎性损伤肺组织中IL-1β、IL-6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雾化吸入组,丙烯醛雾化吸入组,依那普利治疗组,依那普利自身对照组.用丙烯醛雾化吸入造成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炎性气道肺损伤模型.于造模及依那普利处理后1、3,6周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原位杂交、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肺组织IL-1β和IL-6蛋白及mRNA的定位与表达量.结果 IL-1β、IL-6主要分布于肺上皮细胞,胞浆染色为主.丙烯醛吸入后3周,肺组织炎症反应明显,IL-1β和IL-6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上调,6周达到高峰(P<0.05),而依那普利治疗下调IL-1β和IL-6 mRNA和蛋白水平(P<0.05).结论 依那普利的抗炎作用可能与IL-1β和IL-6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9.
肾活检标本中 ,多数是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小球肾炎 ,通过免疫病理学方法检测肾小球内的免疫沉积物的性质和分布 ,对于最终的病理诊断至关重要。免疫电镜检查对肾小球炎的病理诊断虽然不是常规方法 ,但为了精确分析沉积于肾小球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免疫电镜仍为行之有效的手段。本文探讨了肾活检标本的低温包埋及常规树脂包埋的胶体金标记的透射电镜方法。材料和方法选取膜性肾病及 Ig A肾病患者肾活检组织标本各 2例 ,经固定 ( 4 %多聚甲醛加 0 .1 %戊二醛混合固定液于 4℃固定 2 h) ,蔗糖冲洗液洗后 ,0 .5 M氯化铵溶液封闭游离醛基 4℃ 30…  相似文献   
10.
大脑皮质细胞缺氧损伤的机理和保护研究吴本,钟延丰,徐家,张川里,罗嘉,于桂芬,栗刚,由江峰,王盛兰一、资料与方法我们用大脑皮质细胞缺氧模型,采用顺磁共振自旋捕集,整体动物核磁共振,胞内游离钙FuraⅡ/AM荧光标记和双光束荧光分光光度计以及细胞水平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