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初步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输卵管伞粘连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GF-β1及其受体在粘连组(30例)与不粘连组(15例)的分布与定位,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系统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TGF-β1、TGF-βR1、TGF-βR2主要在输卵管上皮细胞表达,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也有表达,这3种因子在粘连组的表达均高于不粘连组(P<0.05),粘连组中TGF-β1与TGF-βR1、TGF-βR2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TGF-βR1与TGF-βR2的表达无相关性.不粘连组3个因子间均无相关性.结论 TGF-β1信号系统可能在不孕患者输卵管伞粘连的发生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成都市9142例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状况、基因亚型分布特征及与宫颈病变的关系,为预防HPV感染及宫颈病变和宫颈癌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妇科9142例女性就诊者的宫颈分泌物,采用PCR荧光探针法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分析HPV感染率、基因亚型分布及年龄分布特征,并比较不同HPV基因亚型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关系。结果:HPV感染率为20.91%,单一HPV感染有1502例(78.23%);多重感染占21.77%。23种HPV基因亚型均有检出,检出率最高的前5位HPV亚型依次为HPV52、16、53、58、51,均为高危亚型。各年龄组感染率呈“V”形分布, HPV 感染率的年龄分布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038,P<0.001)。在单一感染患者中,≥55岁组感染率最高(24.00%),其次为25~29岁组(17.51%);在多重感染患者中,<25岁组染率最高(14.71%),其次为≥55岁组(10.50%)。高危亚型的HPV感染者发生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低危亚型HPV感染者[45.92%(759/1653) vs 26.25%(68/259); χ2=35.267, P<0.001]。结论:成都市女性HPV感染率较高,年龄分布以<25岁组和≥55岁组感染率最高,感染率排在前5位的基因亚型依次为HPV52、16、53、58、51,均为高危亚型,高危亚型HPV感染患者发生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风险较低危亚型更高。  相似文献   
3.
患者30岁,已婚,C3P+21,因停经45天,下腹痛1天于2009年1月25日入院.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8年12月10日.停经35天时自测尿妊娠试验为阳性,B超检查示:宫内无孕囊,宫外亦无团块,因B超检查后阴道少量流血行保胎治疗,无腹痛等不适,2天后阴道流血停止.  相似文献   
4.
人工流产术后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药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后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药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本院行人工流产术的健康妇女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100)与对照组(n=100)(分组征得患者本人的知情同意)。观察组于人工流产后第1天开始口服短效避孕药(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每天1片(含去氧孕酮150μg、炔雌醇30μg),连服21d为一个周期,停药8d,随后开始第2周期(剂量同前),共服用6个周期;对照组采用其他方法避孕(如安全套等)。两组均于人工流产术后开始口服抗生素抗感染与宫缩剂止血(口服7d)。观察两组阴道出血量及持续时间:从人工流产术后的第1天开始记录;超声评价:于人工流产术后第20天行超声检查,了解子宫内状况(是否占位等)和子宫内膜恢复情况;有无盆腔炎,如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异常等;月经周期的恢复情况:包括月经是否规律、经量等,观察期为6个月;避孕效果:再次妊娠率;避孕药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头痛、乳房胀痛、阴道点滴出血、体重改变等。结果人工流产术后,观察组阴道出血量及持续时间、子宫内状况、月经周期恢复情况、避孕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盆腔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口服短效避孕药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人工流产后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药安全、有效,能明显减少术后阴道出血量及缩短阴道出血持续时间、迅速使子宫内膜修复、恢复月经周期,避孕效果显著。由此可见,人工流产后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药,是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post—abortion family planning care,PAFPC)的核心内容,在促进妇女生殖健康方面有重大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抗菌肽(thrombocidins)广泛存在于细菌、真菌、昆虫、植物、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内,对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细菌、酵母菌、真菌和包膜病毒具广谱抗菌作用,在人类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抗菌肽是一种微小、不含糖链、两性电离的阳离子多肽。抗菌肽家族包括防御素(defensins),cathelicidins,histatins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抗菌肽等类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其相较开腹手术的临床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左半肝切除术的147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42例(腔镜组),开腹左半肝切除术105例(开腹组)。对比分析两组术中、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各项血生化指标、合并疾病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手术时间[(196.3±48.6)min vs.(225.7±69.1)min]、术中出血量[(232.6±68.3)mL vs.(302.7±108.4)mL]、术后排气时间[(3.4±0.8)d vs.(4.9±1.3)d]及术后住院时间[(6.8±2.1)d vs.(9.4±2.6)d]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腔镜组转氨酶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开腹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7.1%,高于腔镜组的9.5%(P=0.002);其中开腹组术后切口液化发生率高于腔镜组(P=0.030),但两组胆漏、顽固性腹水、腹腔出血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1年、2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93.6%、84.6%与66.9%,开腹组为94.5%、81.4%与68.5%,两组各时点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8)。结论: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是安全、可行的,腹腔镜手术的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