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和总结儿童眼外伤的原因,治疗和预后。方法:对256例眼外伤的性别、年龄、受伤因素、致伤性质、并发症及视力障碍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儿童眼外伤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眼外伤居儿童眼病首位,加强宣传教育,减少眼外伤是降低儿童眼病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ICU是医院多重耐药的主要集聚地,容易引起流行并扩散到其他病房[1].因此,为了解ICU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我们对本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间ICU患者分离菌株和耐药性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医院有关科室需每月做空气培养1次,每季度监测紫外线灯强度1次.根据"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我院空气监测使用平皿沉降法.平皿距地面80~150 cm,并根据房间大小放3~5个平皿.紫外线灯强度监测选用化学测定法,即化学指示卡.要求指标卡应放在灯管垂直下1 M的位置,进行上述两种监测,如果没有标准支架放平皿及化学指标卡,将会影响监测结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自制简易紫外线灯监测架及空气培养皿支架,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闭合性眼外伤是通过眼内容物的传递引起的冲击性损伤,常在对应的视网膜、脉络膜和视神经等处表现明显。引起反射性血管痉挛和水肿,多见视网膜模糊,伴有出血、水肿、渗出,甚至发生脉络膜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等。某些病例西医治疗禁用激素,故采用中药治疗。我院自1990年以?..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25岁。声嘶20余年,伴右颈部包块1年入院患者生后开始讲话即发音嘶哑,未予治疗。1年前发现右颈有一软性包块,挤压可缩小。检查:右颈部扪及一隆起肿块,5mm×5mm大小,边光滑,质软,囊性感,压之略缩小。纤维镜:右会厌披裂见5mm×6mm囊肿状物,广基呈粉红色,向达右喉室。临床诊断:右喉室囊肿。CT检查:右会厌披裂见规则囊性含气肿块,边清晰,其内CT值分别为15HU、960HU,肿块边缘多发点状高密度CT值为262HU(图1),强扫描未见强化(图2)。肿块向下延至右喉室,向右达颈前状舌骨膜(图3)。颈部未见肿大淋巴结。CT诊断:喉部良占位病变。图1轴位C…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泪曩炎是小儿常见眼病之一,最常见的原因是在鼻泪管下端开口处存在Hasnes膜,而探通治疗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有效方法.我们采用冲洗式泪道探通术对89例新生儿泪囊炎进行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崇玉 《医学新知杂志》2005,15(3):49-49,51
中效消毒剂活力碘和75%酒精,是临床常用的预防性消毒剂。它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等微生物,起到维护医疗安全的作用。但遇到了低质产品或因储存、运输、使用造成消毒液染菌或菌量超标,它便成为潜在的院内感染源。为了解我院使用中消毒液染菌情况,改进使用方法,防止院内污染,我们对182份使用中消毒液进行了定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及感染部位的分布 ,对我院精神卫生中心 6 9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调查对象 对我院 1998年 7月至 1999年 3月精神卫生中心的 6 90例住院患者病历进行了回顾性调查。1 2 诊断标准 依据卫生部医政司控制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 结 果2 1 医院感染发病率  6 9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有 15 1例发生了医院感染 ,发病率为 2 1 88% ;感染 185例次 ,发病率为 2 6 81% ,大大超过了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标准要求。2 2 感染部位分布 在 15 1例感染患者中 ,感染例次数为 1…  相似文献   
9.
目的动态观察新建病区在使用后物体表面微生物情况与旧病区物体表面之间的差异。方法选择床头柜、衣柜、床垫作为代表,每月对新启用病区和使用5年以上病区分别进行监测,连续8个月,每月各20份;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物体表面菌落计数的检测方法检测。结果新、旧病区第1~2个月和第3~4个月的培养计数均值分别为2.65、12.86和4.83、14.21,t值分别为3.996、3.6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5~6个月、第7~8个月的培养计数均值分别为7.22、15.33和10.03、15.16,t值分别为3.174、2.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建病区在收治病人7个月后其物体表面微生物污染状况与旧病区的无差异,可检出条件致病菌,应加强对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