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预防医学   6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采用整群抽样,选取某电子企业281名倒班员工作为倒班组,211名常白班员工作为对照组,通过调查问卷、体格检查方式调查激素水平变化。结果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体质指数(BMI)等混杂因素后,倒班组睾酮(T)、褪黑素(MT)、胰岛素(In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倒班作业对人体T、MT、Ins水平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识别苏州工业园区某电子企业可能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对该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为监管部门提供管理依据。 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工程分析法等相结合的方法对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主要产生二氧化锡、粉尘、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结果显示噪声检测合格率为85.7%,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结论 该电子企业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职业病危害较重建设项目,其采取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技术措施基本有效。建议企业在关注主要生产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的同时,也要关注辅助工艺危害因素的防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低浓度苯系物职业接触人群为研究对象,分析低浓度苯接触剂量与尿中反-反式黏糠酸(ttMA)、苯巯基尿酸(S-PMA)、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关系.方法 以7家企业120名苯系物接触工人为研究对象(接触组),对照组为同企业共84名不接触苯系物的行政和后勤工作人员.热解析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环境中苯、甲苯和二甲苯浓度,高效液相色谱三重串联四级杆质谱(HPLC-MS-MS)测定职业接触人群尿中ttMA、S-PMA和8-OHdG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作业场所苯平均加权浓度(CTWA)0.25~5.98 mg/m3时,尿中ttMA、S-PMA与空气中苯浓度均呈相关性(r2=0.8759,r2=0.7497).低浓度苯系物(CTWA<6 mg/m3)、甚至低于3.25 mg/m3的苯也对职业苯接触人员造成遗传损伤,且损伤程度有随苯浓度的增高而增强的趋势;尿中8-OHdG含量与苯接触浓度呈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r2=0.181、P<0.01).结论 尿中ttMA、S-PMA与空气中苯浓度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可作为低浓度苯职业性接触生物监测的接触标记物;低浓度苯具有遗传损伤效应,尿中8-OHdG可作为苯致遗传损伤的效应标志物.未发现混杂接触限值以内的甲苯、二甲苯(CTWA<50 mg/m3)对苯遗传损伤产生协同或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对2016年某工业园区乡镇小微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203家小微企业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其他粉尘、电焊烟尘、紫外辐射,分别占企业总数的76.8%、 52.2%、 22.7%、22.7%;且主要分布在私营企业通用设备及专用设备制造业中。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为噪声69.4%、粉尘98.0%、化学因素98.6%;职业卫生管理执行率最高为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最低为张贴警示标识,且除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情况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该乡镇小微企业职业病危害管理工作仍需完善,建议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小微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监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氰戊菊酯(Fen)对雄性大鼠的时间生殖毒性。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按给药时间分为日间染毒(9am)和夜间染毒(9pm)2类,每类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剂量(12mg/kg)、低剂量(2.4mg/kg)染毒组。对大鼠灌胃染毒30d,对照组给予等体积食用油。染毒前、后对大鼠体重进行称量,计算增长量;并在第31d分别取6个时间点(1am,5am,9am,1pm,5pm,9pm)的大鼠血清,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睾酮(T)和雌二醇(E2)。结果氰戊菊酯染毒可使大鼠体重增长减慢,其血清中T和E2水平上升,与剂量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染毒时间点对体重、血清中T和E2水平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正常大鼠血清T分泌具有昼夜节律(P0.05),E2分泌无昼夜节律(P0.05)。9am染毒的高、低剂量组大鼠T分泌的节律性均消失(P0.05)。结论 Fen对雄性大鼠具有一定的生殖毒性,与剂量呈正相关;白天暴露较夜间暴露更敏感。  相似文献   
6.
评估苏州工业园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各级政府制定职业卫生监管方案提供依据。收集苏州工业园区近5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结果,采用Excel录入数据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χ~2=23.7,P<0.05)。提示,2013-2017年苏州工业园区作业场所环境不断改善,职业病危害因素中化学因素控制效果良好,但是仍需加强对物理因素和粉尘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注,尤其是噪声及矽尘的防控和治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