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微小切口非空心椎弓根钉技术)联合磷酸钙骨水泥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磷酸钙骨水泥PVP术治疗23例单节段胸腰椎新鲜爆裂性骨折且无神经症状的患者,伤椎位于T11~L2,均属A3型骨折。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射量和住院天数。记录术前及术后即刻、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的腰背痛评分,计算并比较各时点的椎体高度压缩率、恢复率、椎体后凸角、椎体后凸矫正率。结果:磷酸钙骨水泥平均注射量为4.9(3.8~6.4)mL,平均手术时间92(75~120)min,平均出血量52(40~75)mL,平均住院5.6(4~7)d,术后平均随访26(24~29)个月。VAS评分由术前的(8.8±1.2)分下降至术后即刻的(1.8±0.6)分及术后2年的(0.4±0.5)分,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高度压缩率由术前的(50.4±7.2)%显著下降至术后即刻的(6.2±1.5)%及术后2年的(6.9±1.4)%,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后凸角由术前的(22.6±1.8)°下降至术后即刻的(3.2±1.7)°及术后2年的(5.1±1.5)°,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过程中术后高度恢复率、后凸矫正率无明显减小;未出现螺钉松动、断钉或断棒。结论: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磷酸钙骨水泥PVP术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比较不同微创手术方法治疗中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A3.1型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在上海市同仁医院进行诊断治疗的中老年胸腰椎骨折且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45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7例;年龄50~65岁,平均58.6岁。受伤原因:跌倒伤38例,道路交通伤7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组(PVP组)、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组(PPSF组)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组(PVP+PPSF组),每组15例。观察3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术后Cobb角及椎管占位率以及VAS评分。结果 PVP组、PPSF组、PVP+PPSF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1.5±6.4)、(62.2±10.6)、(66.5±8.5)min;平均出血量分别为(5.6±2.4)、(52.4±8.3)、(42.6±7.2)m L;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2±0.9)、(10.8±1.6)、(9.8±1.7)d。PVP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短于其他两组。三组术后Cobb角、椎管占位率以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其中PVP组术后Cobb角及椎管占位率改善低于PPS组和PVP+PPSF组。PVP组和PVP+PPSF组术后1周VAS评分优于PPSF组,但1年后3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PPSF术创口小,脊柱减压效果好,而PPSF+PVP术同时具备PVP术和PPSF优点,且避免了PVP术和PPSF缺点,可能更适合于中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A3.1型。  相似文献   
3.
"裹帘"法始见于清代《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书中记载"裹帘,以白布为之。因患处不宜他器,只宜布缠,始为得法,故名裹帘"。温建民教授应用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外翻,截骨矫形术后以基于"裹帘"法理念设计的"8"字绷带和分趾垫外固定,经过对近3万例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只要截骨方向及固定正确,就不会发生截骨端骨质不愈合,临床疗效显著。该固定方法符合"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弹性固定"的骨折治疗理念,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人工关节置换患者凝血指标及血浆蛋白的影响,探讨其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机理。方法将60例人工关节置换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4100IU皮下注射,每日1次,共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前3天即开始口服益气活血中药,每日1剂至术后2周。两组患者分别在入院、术晨、术后抽取静脉血测定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蛋白S、蛋白C,观察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同时记录术后引流量。结果治疗组术后FIB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术晨和术后FIB较对照组同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两组患者各时间点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蛋白C术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蛋白S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对照组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两组术后平均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可以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FIB、激活蛋白C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InterTan治疗老年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InterTan治疗老年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30例,对患者术中情况、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30例患者中除2例失访,28例患者术后获平均6m随访,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2~6m,平均愈合时间为(2.6±0.8)m.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评定结果:优10例,良14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未出现股骨颈颈部短缩,髋内翻,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TAN是治疗老年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较好的方法,其骨愈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自从Hibbs和Albee首次提出脊柱融合技术以来,脊柱融合的临床应用已超过100年的历史,其在脊柱外科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被广泛应用于脊柱稳定性的重建,已成为脊柱手术的基本原则之一。其中,腰椎融合的应用和发展更为突出。脊柱内固定技术和植骨材料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腰椎融合技术的发展,微创技术的应用使腰椎融合技术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但是,每一种内固定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缺陷,每一种植骨材料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各种微创技术也都存在相应的特色和局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法治疗早期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髌股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六步理筋手法治疗和电针治疗,结合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比较治疗前后及半年随访时VAS评分、JOA评分和临床疗效评分。结果:六步手法和电针治疗均能有效缓解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症状,其中手法治疗要优于电针组。结论:六步理筋手法治疗早期髌股关节炎疗效满意,且远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针刀松解法缓解膝骨关节炎疼痛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入针刀组和电针组,每组各90例,分别给予针刀松解法和电针干预,共3周。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法评价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6月随访时行走疼痛和上下楼梯疼痛的疗效,同时评价治疗期间的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和随访时行走疼痛和上下楼梯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和随访时ADL评分与治疗前的差值,针刀组在两个时间点的行走疼痛和上下楼梯疼痛评分差值均大于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及随访时疗效等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刀组的疗效优于电针组。[结论]针刀松解法对缓解膝骨关节炎疼痛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比复位外固定器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探讨两种方法治疗的优缺点.[方法]2006年2月~2009年11月收治80例单侧桡骨远端闭合骨折患者,其中闭合复位外同定器治疗38例,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治疗42例,通过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解剖评价标准及腕关节功能进行临床评定.[结果]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28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外固定器组为(10.6±2.1)周,锁定加压钢板组为(11.6±2.0)周,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外固定器组掌倾角7.2°±2.0°、尺偏角19.0°±4.1°;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组8.8°±2.7°、尺偏角21.6°±2.1°,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骨折愈合时间无差异,且均可获得满意的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多角度系统评价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膝骨关节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半年后随访,分别从临床症状体征、生物力学相关步态分析、局部软组织张力及皮肤微循环多方面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针刀组疗效优于电针组。结论:①针刀组与电针组对膝骨关节炎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②针刀组对膝骨关节炎的疗效优于电针组;③从步态分析上看,针刀治疗能恢复膝关节的生物力学平衡:④针刀治疗能降低膝关节病变部位的软组织张力,从而改善症状和体征;⑤针刀治疗通过改善膝关节皮肤微循环,达到经络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