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皮肤病学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娱乐场所女性服务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及艾滋病、梅毒感染现状,为开展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苏州地区娱乐场所和非娱乐场所女性服务人员各300人进行问卷调查,对娱乐场所女性服务员进行血清学检查.结果 调查组知晓率为82.04%,对照组为80.51%.各知识点知晓率两组均较高.除“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共餐会感染艾滋病”、“固定性伴可降低艾滋病传播风险”外,调查组与对照组其他知识点知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媒体、书报、杂志及各种宣传活动是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次要来源是同事朋友介绍及就医过程.调查组血清学检测RPR、TPPA实验均阳性者8人,阳性率2.67%.HIV抗体均为阴性.结论 娱乐场所女性服务员对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但检出梅毒阳性者.应通过多种渠道有针对性地对社会人群进行宣传教育,提倡安全套的使用及固定性伴,减少性病、艾滋病的传播机会.  相似文献   
2.
报告1例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并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先证者双手及足背褐色斑点与色素减退斑9年。皮肤科检查:双手、足背出现散在褐色斑点与色素减退斑。基因检测发现先证者及其他患者ADAR基因第8外显子存在新的突变c.2628delA。c.2628delA突变为该家系的致病突变,基因型与表型无明确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两个中国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Hailey-Hailey disease,HHD)家系ATP2C1基因的致病性突变。方法收集两个中国HHD家系的临床资料和外周血标本,用基因组抽提试剂盒提取外周血DNA,用PCR反应扩增ATP2C1基因的所有外显子编码区及其侧翼序列,然后对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并与10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两个新的杂合性突变,包括一个无义突变(p.Q633X)和一个移码突变(c.2164insACAT),这两个突变在家系正常成员和100例正常对照中没有发现。结论该结果表明这两个ATP2C1基因新突变可能导致中国汉族人HHD的发病,增加了ATP2C1基因突变数据库新的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六神软膏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外用六神软膏,同时口服阿昔洛韦;对照组外用炉甘石洗剂,口服阿昔洛韦。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0%和80.00%;后遗神经痛发生%。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纽(P率为4.30%和22.20〈0.05)。结论:六神软膏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好,安全性高,且能很好的防止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公共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FSWs)高危性行为干预效果。方法 2010-2012年对苏州市FSWs开展健康教育、发放宣传册和安全套等综合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FSWs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安全性行为、就医模式、梅毒、HIV感染率的变化情况,综合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2年后,该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1),近1个月商业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比例由干预前的74.95%上升至95.01%(P0.01),在患有性病症状时不提供性服务的比例由70.01%上升至95.93%(P0.01),因客户多付钱而愿意不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52.97%下降至4.49%(P0.01),近3个月出现生殖道不适症状的比例从65.00%下降至41.73%(P0.01)。2010―2012年调查的FSWs梅毒感染率分别为3.43%、2.75%、1.83%(P0.01)。结论对FSWs持续干预会产生累积效应,艾滋病性病的防治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临床资料患者女,14岁,学生.因全身棕褐色条索状增生物14年,于2007年8月15日来我院就诊,自诉出生4个月后,脐上部出现棕褐色疣状增生物,随着年龄增长右颈部、右上肢屈侧、腋下、腰部相继出现棕黑色疣状损害,双下肢屈侧逐渐出现类似皮疹,有时有痒感.曾在当地诊治,未明确诊断.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查体:一般情况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7.
家族性良性天疱疮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家族性良性天疱疮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以皱褶部位水疱、糜烂性皮损为特征,由ATP2C1基因突变所致,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就分子遗传学方面近年来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疣状肢端角化症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疣状肢端角化症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本文及近40年来13篇文献报道的17例肢端角化症先证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发病年龄,10例(59%)〈20岁,7例(41%)〉25岁;有家族史者10例(59%)。皮损主要分布于双手背、足背及前臂、小腿伸侧。皮损表现16例(94%)为扁平疣样损害,1例表现为寻常疣样损害,6例(35%)伴有掌跖角化,5例(29%)伴有指趾甲受累,3例(18%)伴有毛囊角化病。皮损组织病理均表现为表皮明显角化过度、颗粒层及棘层增厚、乳头瘤样增生及塔尖样表皮局限性隆起等特征性变化,无角化不全及空泡化细胞。结论:疣状肢端角化症大部分患者有家族史,常于加岁前发病。皮损主要分布四肢伸侧,基本皮疹为扁平疣样的褐色扁平丘疹。皮损病理显示表皮明显角化过度、乳头瘤样增生及塔尖样表皮局限性隆起等特征性变化,是诊断疣状肢端角化症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报告1例头皮糜烂性脓疱性皮病.患者女,82岁,因右侧头皮颞部反复出现红斑、脓疱、糜烂、结痂3个月就诊.皮肤科检查:右侧头皮颞部见大片红斑、糜烂、结痂,中间部分毛发脱落,皮肤轻度萎缩,浅表疤痕形成.皮损组织病理示:浅表糜烂结痂,表皮不规则增生,部分表皮轻度萎缩,真皮浅层可见以淋巴、组织细胞、浆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混...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先天性厚甲症I型(Pachyonychia congenitatype1,PC-1)一家系K6a基因突变。方法:提取PC-1患者和100名正常对照的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采取长片段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然后以产物为模板,采用巢式PCR扩增突变热点区,最后通过DNA直接测序确定基因突变位点和类型。结果:DNA测序发现患者K6a基因第1403位核甘酸由胸腺嘧啶(T)变为腺嘌呤(A),导致K6a的2B螺旋区末端第468位密码子由亮氨酸(L)变为谷氨酰胺(Q)。而该家系中的正常人及100名正常对照均未发现此突变。结论:该患者存在角蛋白K6aIA68Q突变,进一步证明了螺旋边界序列是角蛋白K6a基因的突变热点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