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即慢性心功能不全,是多数器质性心脏病几乎无可避免的晚期主要病理特征。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表现出对慢性病治疗的显著疗效,我院采用九味宁心汤治疗8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某医院实施病案质量规范化管理后的效果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对某医院2021年12月—2022年5月出院病案进行简单随机抽样,以抽取的300份病案作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12月—2022年2月实施常规管理,设为对照组。2022年3—5月实施规范化管理的病案,设为观察组。分析两组病案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病案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规范化管理后医生能够重视病案书写,减少问题发生,病案质量呈现上升趋势,但依然存在一些缺陷无法彻底改善,需要下步持续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3.
4.
对《纲目拾遗》“凤眼草”的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限草”之名出自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原指樗荚(臭椿的果实),以其形态而得名。但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又复出“凤眼草”一药,与樗荚——凤眼草同名异物,至今未能弄清。究竟《纲目拾遗》的“凤眼草”系指何物?从赵学敏对共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的描述中,我断定是大戟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铁苋菜 Acalypha australis L.。  相似文献   
5.
清代赵学敏是继李时珍之后,推动我国本草学发展很有贡献的一位医药学家。其著作《本草纲目拾遗》收载了大量民间药物和外来药,而且大多经过亲身实践,证明有效才加以记载。因此,对《本草纲目》确实起到了拾遗补阙的作用,成为清代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本草典籍之一。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仍不免存在一些错误,除已经有同志指出的误将蓼科植物扛板归  相似文献   
6.
蛮子草,出《天宝本草》.(作者姓名、年代及最早版本等均待考证.我院仅存的最早版本系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重刻本.)该书记载了四川西部地区的草药和独特的用药经验,是一份很珍贵的草药资料,但因文字拙劣,习惯上认为不能登大雅之堂,而仅为草药医生师徒相传.江苏新医学院所编《中药大辞典》,对不少草药引用了该书的资料,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但在金钱草Glechoma Iongituba(Nakai)Kupr.的异名项内,收录《天宝本草》,蛮子草一名(上册,第1399页)则是错误的.据笔者考证,《天宝本草》蛮子草应为唇形科鼠尾草植物Salvia substolonifera Stib..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痰热清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合并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75例患者均符合慢性重型肝炎合并肺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给予痰热清20ml加入5%GS500ml静滴,一日一次,而对照组30例用诺塞林3.0克加入5%GS500mlL静滴,一日一次,两组患者均治疗14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为15例,有效2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2.2%;而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1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5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U=2.66,P=0.0089)。结论痰热清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合并支气管肺炎疗效优于抗生素诺塞林。  相似文献   
8.
作者叙述了蔷薇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基本研究概况 ,认为其主要化学成分是鞣质、黄酮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三大类 ,并对三萜类化合物的成苷位置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中毒性肝损害,包括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和影像检查异常。中医的证候特点表现为胁痛、腹痛、黄疸、臌胀等。现对2008年1月~2011年1月诊治的50例  相似文献   
10.
"中药"不可更名为"天然药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天然药物”与“中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防病治病的药物,有着“天然药物”有自然属性,但有特定的内涵,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方法。二,中医药早在古代即与世界各传统医药进行着广泛的交流,并为世界许多国家的人民所接受。中药学在不断引进外国药物的同时,也早就走向了世界,不断输出到世界各国。许多药物被各传统医学吸收,并成为常用药品。三,从中药品种的混用、中药的生产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