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气化痰方(QPR)对高血压大鼠脑血管适应性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在实验前1周,QPR组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组SD大鼠分别预先灌胃益气化痰方和替米沙坦,其余大鼠灌胃相同容量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设为PBS组。大鼠麻醉后,经颞窗持续灌流林格氏液,当平均动脉压(MAP)稳定时,测量基线大脑血流(CBF)值。分别经静脉泵入内皮素1(ET-1)或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制作2种高血压模型,以单独泵入林格氏液作为空白对照组。分别通过触须刺激或者局部灌流乙酰胆碱诱发功能性充血,再次测量CBF值。CBF的变化以相对于基线水平的升高百分比表示。采用蛋白免疫分析(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主动脉组织中的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和剪切型白细胞介素1β(IL-1β)蛋白的表达。【结果】泵入AngⅡ后,大鼠CBF上升幅度较泵入林格氏液组明显降低(P<0.05)。AngⅡ+QPR组、AngⅡ+ARB组CBF上升幅度均高于单纯泵入AngⅡ组(P<0.05)。泵入ET-1后,大鼠CBF上升幅度较泵入林格氏液组降低(P<0.05),QPR组、ET-1+BQ123组CBF上升幅度均高于单纯泵入ET-1组(P<0.05)。以乙酰胆碱灌流检测脑血管内皮依赖性的充血反应,也获得类似的治疗结果。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PBS组比较,QPR组、ARB组大鼠主动脉组织的NLRP3和剪切型IL-1β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P<0.05)。【结论】QPR具有拮抗大脑皮层功能性充血反应和脑血管内皮依赖性充血反应的作用,可改善高血压大鼠的脑循环适应性调节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炎症小体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了解腺性膀胱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20例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考进行现况调查。采用SPSS1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者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得分均高于中国常模,与文化程度、收入和病程具有相关性。结论: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和抑郁现象且和多因素相关,有必要行心理干预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养心通脉饮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6 min步行试验(6-MWT)的影响。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用西药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养心通脉饮。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7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均增加(P0.01);且治疗组提高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养心通脉饮治疗CHF疗效确切,能够改善CHF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沙培林(OK-432)和羟基喜树碱(HCPT)膀胱腔内灌注及单独应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疗效。方法:128例膀胱乳头状移行细胞癌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术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随机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36例,OK-432组42例,HCPT、组50例。膀胱癌切除术后开始灌注,每周1次,共8周;以后每月1次,随访18个月。每2个月复查1次膀胱镜和尿细胞学检查。结果:联合应用组无复发,OK-432组3例复发,复发率7.14%(3/42),HCPT组5例复发、复发率10.00%(5/50)。OK-432组与HCP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与联合组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联合应用OK-432、HCPT疗效优于单独应用,预防复发疗效好,不良反应不明显,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PMseq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检测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诊断的价值。方法以2019年11月至2022年5月在呼吸科确诊的67例稳定期COPD患者(合并肺部感染47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采用肺泡灌洗液培养和PMseq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对培养及测序鉴定出的病原体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7例稳定期COPD患者中,宏基因组测序阳性65例、肺泡灌洗液培养阳性2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1,P<0.01)。其中,宏基因组测序和肺泡灌洗液培养均阳性27例。该27例患者中,宏基因组测序和肺泡灌洗液培养检测结果完全一致8例、部分一致12例、不一致7例(Kappa值=0.46)。28例肺泡灌洗液培养阳性患者中以细菌感染多见,其中链球菌属及奈瑟菌感染分别为19例和17例,肠球菌感染5例,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各1例;真菌感染以念珠菌多见(5例),土曲霉菌感染1例。65例高通量测序阳性COPD患者细菌感染以链球菌属为主,真菌感染以曲霉菌为主(5例)。高通量测序患者中,46例为2种及以上病原体感染、21例为单一病原体感染。结论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体谱广,并存在混合感染。PMseq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法敏感、特异,可用于COPD患者感染的病原体精准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的临床分布规律。方法:应用冠心病相关临床信息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西医诊断、合并疾病、中医证候等,对确诊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重点分析冠心病中医证素的分布情况。结果:冠心病总体证素分布以血瘀证常见,其次为气虚证和痰湿证,均在60%以上。其中,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证素分布与总体分布基本相同;心律失常患者以血瘀证、气滞证、热蕴证、气虚证居多,均在60%以上;心力衰竭患者以血瘀证、气虚证、阳虚证、水饮证居多,所占比例均在70%以上。结论:冠心病中医证素分布随临床分类而有所不同,但总体上以血瘀证、气虚证和痰湿证为主要证素,且各证素常交互出现,多表现为复合证型。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实验教学考核成绩对比,结果表明,赏识教育用于药理学实验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成绩,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以后走入社会胜任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心肌打孔(TNP)心肌血运重建术(TMR)后新生血管的变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转移生长因子β(TGF-β)在缺血心肌的表达,探讨TNP心肌血运重建术的可能机制。方法开胸结扎16只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以单纯缺血为对照组(n=8),实验组(n=8)行针刺心肌打孔。两组动物分别于术后1、2、4、8周分批处死,利用组织切片HE染色法观察心肌血管密度,并通过免疫组化抗原染色法观察VEGF、bFGF和TGF-β的变化,于显微镜下行计算机扫描计算每高倍视野显色面积(μm2/HP)。结果实验组VEGF的表达在术后2周达高峰,bFGF和TGF-β的表达则在术后1周达高峰,而心肌血管密度在术后4周达高峰。实验组各时相VEGF、bFGF和TGF-β平均蛋白表达水平及平均心肌血管密度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血管生长相关因子(如VEGF,bFGF和TGF-β)表达水平的升高可能是TNP诱导血管新生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Tei指数探讨母体高血糖环境对胎儿及其出生后整体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孕28~41+6周胎儿205例(正常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组85例),足月产1~7天新生儿90例(正常组30例,血糖控制良好组30例,血糖控制不良组30例),足月产2~3个月婴儿75例(正常组30例,血糖控制良好组25例,血糖控制不良组20例)。测量左、右心室Tei指数。结果:与正常妊娠组(左室:0.41±0.17、右室:0.41±0.16)比较,血糖控制良好组胎儿的心室Tei指数(左室:0.44±0.12,右室:0.44±0.11)无差异(P0.05),血糖控制不良组(左室:0.50±0.17,右室:0.50±0.10)均增高(P0.05)。与正常新生儿组(左室:0.40±0.14,右室:0.26±0.11)比较,血糖控制良好组(左室:0.43±0.13,右室:0.28±0.14)无差异(P0.05),血糖控制不良组(左室:0.46±0.16,右室:0.31±0.12)均增高(P0.05)。与正常婴儿组(左室:0.39±0.13,右室:0.25±0.14)比较,血糖控制良好组(左室:0.40±0.12,右室:0.25±0.17)无差异(P0.05),血糖控制不良组(左室:0.43±0.16,右室:0.29±0.12)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M血糖控制不良胎儿心功能受损,新生儿、婴儿心功能仍低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