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对大兴安岭林区的84例精神病患者进行了抗莱姆病螺旋体IgG抗体检测,阳性人占33.33%,而一般人群阳性率为11.13%(120/1 078),x2检验差异非常显著。同时应用BSK选择培养基,从11例血清IgG抗体滴度≥1∶256的病人血清中成功分离到1株莱姆病病原体(伯氏疏螺旋体),经鉴定得到确认,定名为PD91。上述情况表明林区精神病患者中部分为莱姆病螺旋体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描述流行病学、地理流行病学血清学和病源学等方法,明晰了呼盟地区55年以来EHF疫情发展的总趋势是疫区逐渐扩大,80年代后期发病不断上升,由于人群免疫力极低易形成暴发疫情。该地区啮齿动物种群构成为4目6科15种,其优势种野外为黑线姬鼠,居民区为小家鼠。传染源和宿主动物构成为1目2科5种,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为黑线姬鼠。疫区的分布具有相对集中性,与地形、地势、地表植被,川溪河谷分布、气温及降水等自然地理因素有关。疫区分布占地区总面积的50%,重疫区比较局限和稳定,疫源地和疫区按流行病学方法可划分为野鼠型。  相似文献   
3.
为配合全国中小学生常见病感染状况调查工作,于2001年6月随机选择阿里河、库都尔两个林业局的小学生进行寄生虫感染调查。整群选择两个林业局1~6年级所有学生为调查对象,粪便虫卵检查采用改良加藤法。结果表明粪便检出虫卵者652人,感染率为27.16%。性别年龄组问差别显著。阿里河局明显高于库都尔局。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脑炎、莱姆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脑炎、莱姆病的发生、流行及防制情况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方法按照地理流行病学、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等流行病学方法,对森林脑炎、莱姆病的发生、流行及防制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991年以来,林区森脑病例不断增多,疫区逐年扩大,已扩大到21个局(镇)。发病较重的地区以南线和干线为主,每年6~7月份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集中在20~50岁之间。同时林区广泛存在莱姆病疫源地和病区,近三年来感染率有所上升。结论导致疫情持续多发和病例逐年上升的根本原因主要有:①蜱的密度增大;②人蜱接触机会增加;③人群普遍缺乏免疫力;④接种覆盖面不足;⑤莱姆病尚无疫苗应用。不仅给林区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生命财产损失,更给广大林区人民造成了恐慌,影响了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大兴安岭林区莱姆病人群患病状况。方法经IFA检测IgG抗体。结果共调查755人,其中一般人群671人,精神异常者84人(现患)。一般人群中发现292人具有蜱咬史,叮咬率为43.52%,经IFA检测疑似病例96人,IgG抗体阳性70人,阳性率为72.92%,患病率为10.43%。84例精神异常者IgG抗体阳性28人,阳性率为33.33%。结论该病各年龄组均有发生,主要集中在10~至50~组,以30~组最高。不同性别间没有差别,不同职业问叮咬机会以工人和学生为高危人群,患病率以工人和干部为高。阳性病例的临床表现以慢性游走性红斑、类感冒样症状、关节炎等出现率高。林区莱姆病1期以ECM和类感冒症状为主;Ⅱ期以一心脏异常、面神经麻痹为主;Ⅲ期以关节炎、精神异常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大兴安岭林区莱姆病人群患病状况。方法经IFA检测IgG抗体。结果共调查755人,其中一般人群671人,精神异常者84人(现患)。一般人群中发现292人具有蜱咬史,叮咬率为43.52%,经IFA检测疑似病例96人,IgG抗体阳性70人,阳性率为72.92%,患病率为10.43%。84例精神异常者IgG抗体阳性28人,阳性率为33.33%。结论该病各年龄组均有发生,主要集中在10~至50~组,以30~组最高。不同性别间没有差别,不同职业间叮咬机会以工人和学生为高危人群,患病率以工人和干部为高。阳性病例的临床表现以慢性游走性红斑、类感冒样症状、关节炎等出现率高。林区莱姆病Ⅰ期以ECM和类感冒症状为主;Ⅱ期以心脏异常、面神经麻痹为主;III期以关节炎、精神异常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